南詔王[人物名稱]

南詔王姓蒙,始祖叫蒙舍龍。《舊唐書》卷一九七《南蠻傳》載:“南詔蠻,本烏蠻別種也,姓蒙氏。蠻渭王為‘詔’,自言哀牢之後,代居蒙舍州為渠帥,在漢永昌故郡東,姚州之西。”初因避仇家逃亡巍山,後崛起。

蒙舍詔因其位於諸詔之南,又稱南詔。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詔首領皮羅閣在唐朝支持下兼併五詔,進爵雲南王,以西洱河(今洱海)地區為基地建立南詔國。次年遷都太和城(今大理)。

在古代越南,曾有南詔國是“趙武帝佗之後”的說法。在越南古籍《嶺南摭怪‧南詔傳》中,提出歷史上的南越國被漢朝所滅後,“其趙氏子孫,各散四方”,後來更在越南北部地區“劫掠海濱之人,戮漢守令。其民畏服,呼為‘南趙’。”並進一步以為“南趙”訛為“南詔”,因而南詔國是南越趙氏遺族所建立的。

對此,中國學者戴可來作出駁斥,認為與史實不符。理由是南詔的“詔”在彝語中其實是王或首領的意思,而該政權是六詔中的蒙舍詔所建立。至於杜撰南詔是趙佗之後的原因,戴可來認為是“因為越南人以趙佗為其‘開國之君’,編造這套傳說,藉以自誇,不足為信。”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而近現代的越南史家,也已經對南詔歷史有較深的認識,如陳仲金說南詔國境內“這個地區之人稱王為詔”、“蒙舍詔位於最南面,故稱南詔”;1970年代越共學術機關編撰的《越南歷史》,亦說“‘詔’是民族首領的稱呼”,與陳仲金見解相同。而在1954年發表的《南詔統治者蒙氏家族屬於彝族之新證》,更是直接的論證了南詔王乃彝族先民,徹底的摧毀了當時流行的泰族論。而後有馬學良和朱崇文等在實地考察多年後從語言上加以論證。確定了南詔王是族屬為彝族。現如今巍山彝族支系 臘羅潑更是其後裔。

南詔王世系

並五詔之前

舍龍——細奴邏(也名龍獨邏,奇嘉王、興宗王)——邏盛——盛邏皮(登台郡王)

另有一說: 舍龍—細奴邏(六四九年——六七四年)— 邏盛炎(在位年不明)—炎閣(在位年不明)

並五詔之後

皮邏閣(唐賜名蒙歸義,雲南王)738年—748年

閣邏鳳 748年—778年

異牟尋 779年—808年

尋閣勸 808年—809年

勸龍晟 809年—816年

勸利晟(也稱勸利) 816年—823年

勸豐祐(另有一說晟豐祐) 823年—859年

世隆(小名祐世隆,因為犯唐玄宗諱,史書一般稱酋龍、祐龍、世龍) 859年—877年

法堯(隆舜,也稱法) 877年—897年

舜化貞 897年—902年

按照南詔原來的習慣,父子相傳,用連名制。值得注意的是,父子連名的習俗,在中國西南少數民族之中頗為流行,不獨為某個民族或族群所特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