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年考證
南薰門始建年代不詳,相傳為1020年西夏党項族首領李德明將都城從靈州(靈武)遷至懷遠(銀川),大起宮室,擴建城池時建造。明洪武年間重修寧夏衛城,有“南日南薰,上建南薰城”之記載。清乾隆三年(1739年)發生大地震,府城盡毀,城門亦坍塌。乾隆五年又重建,時稱“南樓秋色”一景。清宣統三年(1911年),南薰門毀於戰火。民國初年再次修復。
規制變動
1953年,人民政府拆除了南薰門東西兩側的城牆,開闢了南門廣場。1979年在門樓兩側修築觀禮台,南北種植花草樹木。南薰門經過多次修葺後,在周圍現代建築物的烘托下,顯得更加宏偉壯觀。1985年被列為銀川市文物保護單位。
上世紀80年代,南熏門專門模仿北京天安門的造型進行了裝飾,連樓體塗料也用的是名叫“天安門紅”的顏色。”在對南熏門修葺時,文物管理部門曾提議按照南熏門原型進行修葺,但當時政府考慮到天安門造型的南門樓已經在市民心中“約定俗成”,成為銀川市的一個特色建築,所以就徹底按照北京天安門的造型修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