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糯古茶山

南糯古茶山

中國乃至世界茶葉界都知道,有座著名茶山叫作“南糯山”。 南糯山所在地屬於勐海縣格朗和哈尼族鄉。 南糯為傣語,意為“產美味筍醬的地方”。

南糯山

中國乃至世界茶葉界都知道,有座著名茶山叫作“南糯山”。20世紀90年代中期,當台灣茶人憑著號級老茶的內票上的點滴記錄,四處打聽、多方尋找那個著名茶鎮“易武”時,南糯山早已聲名顯赫,這與半坡老寨800餘歲的栽培型茶王樹的發現,有著很大的關係。
南糯山所在地屬於勐海縣格朗和哈尼族鄉。“格朗和”為哈尼語意為“幸福吉祥”。按照“格朗和”愛尼人的說法,一支愛尼人很久很久以前由北南遷而來到此地。格朗和鄉現轄蘇湖、南糯山、帕沙、帕宮、帕真5個村委會,就連如今大名鼎鼎的班章,也是於1961年格朗和設區後才劃入布朗山鄉的。格朗和鄉是一古老茶區,茶園大多集中連片,據統計,格朗和鄉有古茶園15000畝。當然最有名、古茶樹最多的還屬南糯山。
南糯為傣語,意為“產美味筍醬的地方”。這有一個傣族傳說:很久以前,南糯山沒有名字,愛尼人在此居住,山上茶林山下竹,竹海連綿起伏。雨水下地,春筍破土,婦女們於竹林之間,挖筍制菜餚,多餘部分製成“筍醬”。
一個冬季,召片領率文武官員游離至此,金傘大帕雅(愛尼頭人)殺豬宰牛相款待。席間,獻上酸味筍醬一碗,召片領食之,胃口大開,令把筍醬作為貢品,進貢車裡。從此後,傣族就把這山叫作“南糯山”,愛尼人也跟著就這么叫,就叫開了。南糯山在1953年西雙版納成立自治州以前,一直屬於車裡(現景洪)直接管轄,當地的茶和筍醬,皆為歲貢。
愛尼人是哈尼族的一個支系,自稱“愛尼”。沒有文字,民族歷史、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歌謠等靠一代代口口相傳。勤勞勇敢的愛尼人有著異常豐富的口頭文學,尤其口頭傳唱,可長達幾晝夜。

南糯古茶山

南糯古茶山位於勐海縣格朗和鄉東面,隔流沙河與勐宋茶山對望,景洪市到勐海縣的高速公路從南糯山腳穿過,從景洪到南糯山30分鐘,從勐海到南糯山15分鐘,看南糯山已是很容易的事。南糯山是西雙版納歷史最久、面積最大的古茶區,南糯山現存古茶園1萬2千多畝,在雲南所有的古茶山中古茶麵積居首位,南糯山有享譽中外的800年樹齡的人工栽培型茶王樹印證著南糯山種茶歷史的悠久,這顆聲名遠播的茶王樹樹圍達2.4米,當之無愧為西雙版納的人工栽培型茶樹中的頭號王,至今還沒有其它茶王樹將它比下,南糯山1萬多畝古茶園中300年以上的古茶樹占了大多數,南糯山不知是否因為土壤特殊的原因,所有的古茶樹無論大小,無論年輪都長得枝葉茂盛,極少有枝枯葉委的現象。南糯山的古茶樹對研究雲南茶樹的品種分類、形成、變化,對研究雲南古茶史有重要的價值,中外茶葉專家到西雙版納都要去南糯山考察。
南糯古茶山的古茶園面積在勐海居首位,南糯山的現代茶園也是領盡風光,1938年思普企業局在建茶葉實驗場,白孟愚先生便組織人在南糯山開種了2千多畝新式茶園,種植方法不再是古時的滿天星、順坡栽,採用的是梯台式單行種植法,那是南糯山現代茶園的開端,白孟愚先生種的茶樹在向陽寨還留下了許多,這些茶樹密密整整地長著,有的主桿已有碗口粗了。由於南糯山茶廠這個基礎,南糯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一直是勐海縣重點發展茶葉的片區,從1955年開始對老茶園進行修整改造提高了畝產量。
“高山雲霧出好茶”。南糯山平均海拔1400米,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具有適宜大葉—種茶樹生長的最佳生態環境,且常處於雲霧籠罩之中,茶葉品質極佳,自古至今是瀾滄江下游流域西岸顯著名的古茶山、優質普洱茶的重要原料產地。相傳,南糯山墾植茶樹,始於三國時期,茶種、栽培技術為諸葛亮南征時所傳授,直到唐代南詔時期,南糯茶山—直是布朗族的先民(濮人、濮蠻)在栽培利用茶樹。1100多年前,布朗族的先民遷離南糯山,他們遺留的茶樹被隨後遷來的。
茶山茶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