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河鎮又名王集,地處蘇北平原東北部,東臨黃河,南眺黃河故道,西望雲梯,北枕灌河,現有居民6萬餘人。此地生產糧棉,可謂富饒之鄉,人傑地靈,俊才輩出。在這塊歷經滄桑變遷的熱土上,多少年來,一直伴隨它的是久經不衰的詩詞歌賦,見證它的興衰榮辱,謳歌它的繁榮昌盛,而這些吟詩作賦的人,又都是這片熱土上土生土長的兒女們,他們因情志作詩,因詩結社,由古及今。
追溯南河詩社,成立於清嘉慶年間,當時以進士翰林院編修王金聲、貢生王日休、舉人禹時俊為首的一批文人墨客,每逢花開雪落,燕去雁來之時必有聚會,大家輪流做東,以詩作酒,酬和吟唱。塾師薛子門(字惠堂)一生寫下近兩千首詩,並於光緒年間自選得意之作600餘首,編成《惠堂詩抄》一卷,流傳至解放前不幸毀於一炬;貢生王日休對音韻學頗有研究,曾著《辯韻新編》一卷,將晉代韻義匯於24絕句中,較之前人的音韻之作有了較大突破,便於理解記憶,此書至今尚有手抄本在民間流傳。民國後王集又出了王鼎言、孫禮城、王石安、張祿任、陳世清、王海嶼、陳開之和王雲樵等一批精於此道的後學之輩和社會名流,他們風流倜儻、才華橫溢、名噪一時,雖在動亂之年,仍唱和不斷。建國後,一度時期新詩興起,古典詩詞趨於低潮,然王集的詩詞創作仍沒有中斷,徐壽頂、王雲樵等人從未輟筆;在外地工作的盲詩人殷習夫也常有作品寄回;顧楚材、謝鴻儒、孫韶武更是新作迭出,引人注目,在眾詩友中有“松竹梅”之譽。
10年動亂後,王集(今南河)的老詩人大多作古。然而,寫詩這一傳統,非但沒有中斷,反而生機勃勃發揚光大起來,老詩人雖人數漸少,但在他們的影響和帶動下,湧現出一大批青年詩詞作者,如王化、顧德梅、徐士君、李正往等,有30人之多,更可喜的是其中還有3位女性。這些青年詩人中,有3人加入中華詩詞學會,7人被吸納為省詩詞學會會員,余者均為市、縣湖海藝文社社員、社友,且大多數在市、縣刊物上發表過作品。1991年在南河籍的原徐州師範學院副教授郭殿崇先生的襄助之下,出版了《鄉友吟草》詩集。1996年,在原詩社的基礎上,以詩詞為主又成立了“詩書畫影印”協會,會員擴至50餘人,將詩、書、畫、影、印”融為一體,互相促進,可謂爭奇鬥豔,
相得益彰。
(一)
詩言志,這是我國古代詩詞的傳統。任何一個時代的詩人,都不可能只在那裡孤芳自賞。翻開南河詩社的詩作,不難看出一首首詩篇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體現出人民的思想感情。緊緊把握時代脈搏,反映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緊跟歷史前進的步伐,這就是南河詩社的優良傳統。他們的作品有著顯著的地方特點,濃郁的鄉土氣息,切中時弊,諷惡揚善,起到了教育人民團結人民的作用。早期詩作突出反映本地以煮鹽捕魚為生的移民生活情景,後來逐漸轉化為農耕生活的地方特色和貧苦社會狀況。如舉人禹時俊在詩作中吟到:
破屋茅檐久不修,幾番相看幾番憂。
東方日出先知曉,西風吹來早識秋。
日色雨痕移壁上,霞光閃電照床頭。
晚來欲把毛詩讀,又恐燈光射鬥牛。
可見當時的貧苦生活和落後的社會制度。建國後詩作集中反映新中國蒸蒸日上的新氣象。改革開放以後,如沐春風,如雨後春筍,詩社重新煥發生機,作者們以極大的熱情,傾心創作。多有謳歌盛世之作面世。如王化在《喜慶響水建縣二十周年》詩中寫到,
二十春秋漫道長,一年一度譜華章。
改天換地抒良策,富國強民賴有方。
六運張黃成錦銹,雙南陳海變糧倉。
河清海宴群情振,再展宏圖績更煌。
(二)
中國詩詞具有語言精煉,言簡意深,琅琅上口,便於傳誦的特點。它反映一定的社會生活內容,體現特定的時代精神。南河詩社一以貫之,永葆鄉土詩社的本色,始終不逾的遵照詩詞要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一切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這一準則。所以詩詞作品通俗化、大眾化,作品常常運用現代語言或是經過雅化了現代語言入詩填詞。如徐士君的《河畔遠眺》:
灌河四季不停流,潮落潮升百里舟。
遠岫含煙煙樹外,無邊碧海綠如綢。
又如《春日漫步》:
菜花漫野極雲邊,春滿枝頭綠滿天。
漫步田園幽勝處,桃紅李白互爭妍。
這些詩詞,猶如日常生活談話娓娓道來,風韻流暢,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既體現了眼前景,又托出了景中情。
我國古體詩詞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它是以漢民族的語言和文學特有音韻統一起來,不斷發展而成,表現手法則有著多樣化,不僅要做到繼承和弘揚傳統詩詞的三美——意境美、音樂美、建築美,而且發展弘揚了當今詩詞的三新——思想新、感情新、手法新,這是南河詩社的又一重大特色。多年來詩社能夠薪火相傳,經久不衰,主要是能夠隨著時代步伐在不斷前進創新,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求得發展和創新,在表現手法做到既學古人,但不拘泥於古人,做到古為今用。
(三)
南河詩社現有社員50餘人。從其發展歷史上可分為三個階段:清嘉慶至民初為第一階段,此間代表人物有翰林王金聲,精於詞賦;塾師薛子門曾編著《惠堂詩抄》;貢生王日休,詩作頗豐,他的《辯韻新編》對後學做古體詩詞是一本通俗易懂易記的不可多得的好書。
第二階段為民國至新中國成立,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有徐壽鼎、顧楚材、王雲樵、謝鴻儒等。
徐壽鼎 響水縣湖海藝文社會員、鹽城市詩詞學會會員,代表作有七言律詩《導淮感懷》:
征夫雲集是何由?只為疏淮導濁流。
保甲貪婪多藉口,民財盡刮有高謀。
可憐苛刻無終止,欲想安平不易求。
哪得桃源能避亂,千家萬戶嘆悲憂。
顧楚材 響水縣湖海藝文社會員,鹽城市詩詞學會會員,省詩詞協會團體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著有詩詞集《顧楚林集》,收錄詩詞353首,楹聯55副,鼓詞1篇。其代表作為七律詩《懷念周總理》
扭轉乾坤為大同,大江東去泣英雄。
鞠躬盡瘁丹心獻,亮節高風赤膽忠。
舉義南昌親決策,和談重慶立豐功。
卅年宰輔神州少,贏得英名播亞東。
王雲樵 詩詞歌賦,二胡琵琶造詣很深,有“蘇北阿炳”之稱,音樂作品有二胡獨奏曲《波搖金影》,七絕詩《異鄉中秋賞月抒懷》:
琉璃世界水融天,萬里秋月共團圓。
通古全無今日好,神州各族舞翩躚。
1957年赴京演出,回寧經濟南作七律《大明湖》:
濟南勝境號泉都,趵突泉飛落玉珠。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千舟葉葉迎遊客,萬柏森森叫鷓鴣。
到處鶯歌和燕舞,助余載酒食明魚。
十年動亂後至今為詩社的第三階段發展時期,這一時期是南河詩社詩詞創作鼎盛時期,新人輩出,新作不斷湧現,代表人物有郭殿崇、王化、徐士君、李正往、顧德梅等。
郭殿崇 曾任南京藝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系中華教育藝術研究會理事、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省詩詞協會理事。著有《項羽戲馬台百詠》、《歷代詩人詠徐州》、《古今徐州》(與人合作)等。其座右銘聯語曰:
壽長壽短由天定,詩拙詩工任我吟。
王化 縣湖海藝文社會員,省詩詞協會團體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詞作三百餘首,多被《中華詩詞》、《中華吟藪》、《中華詠物詩詞選》、《中日友好千家詩選》、《當代江蘇詠詩》等詩刊登載、收錄,其代表作《歡呼黨的十三大勝利召開》:
大會召開號角吹,英明決策響春雷。
外聯猛勢催開放,內政洪流促業飛。
全黨同心除弊政,黎民戮力樹豐碑。
中華自古多明世,惟是今朝萬代輝。
縱觀南河詩社150餘年的發展史,雖無李杜傳世佳作,卻給人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好作品,在當地也是風流一時、獨樹一幟,為社會各界所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