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名稱來歷
南武村位於縣城東南7.5公里。文水故城北魏受陽縣、隋文水縣、唐武興縣的故址均在今舊城莊,因該村位於故城之南,曾名小城南。宋元符(1098)以來設南武都,後來得名南武。南武鄉因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機關駐南武村而得名。
地理位置
南武鄉位於縣境平川中部,北臨鳳城鎮、西城鄉,西南連北張鄉、東與下曲鎮、劉胡蘭鎮毗鄰。全鄉總面積30.7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2.88%。
自然氣候
南武鄉地勢平坦,海拔均在800米以下,境內文峪河、磁窯河自北向南縱貫,土地肥沃,氣候適宜。年均氣溫10.4.。C,無霜期170天,年降水量490毫米左右。
建置沿革
新中國建立後至1953年5月,文水全縣實行區村制,全縣劃為七個區,境域屬第六區。1953年5月至1954.年10月,全縣實行區鄉村制,南武鄉屬第六區管轄,轄3個村。1954年10月,全縣撤銷區建制,實行鄉村制,南武鄉歸縣直轄,轄3個村,鄉機關駐地南武村;1956年6月,本縣第二次劃鄉,南武鄉下轄8個村;1958年3月,第三次劃鄉,南武鄉下轄10個村。1958年10月,文水且縣實現人民公社化,設南武紅旗人民公社。1958年11月,文水縣並人汾陽縣,南武紅旗人民公社屬汾陽縣管轄。1959年9月,恢復文水縣建制,南武紅旗人民公社復歸文水縣管轄。1961年4月,
南武紅旗人民公社改稱南武人民公社,駐地南武大隊,下轄9個生產大隊。1984年4月,全縣人民公社改為鄉(鎮)村制,南武人民公社改建為南武鄉。鄉機關駐南武村,距縣城7.5公里,截至2011年12月,南武鎮下轄南武、東莊、西莊、麻家寨、楊家寨、武家寨、北明陽、南明陽、西明陽9個行
政村。
人口
1990年,全鄉總戶數4899戶,總人口20124人,其中農業人口19631人;出生率19.12‰,死亡率6.48‰,自然增長率12.64%D。1995年,全鄉總戶數5095戶,總人口21435人,其中農業人口20966人;出生率15.85%e,
死亡率4.88‰,自然增長率10.97%o。2000年,全鄉總戶數5422戶,總人口.23432人,其中農業人口23056人;出生率32.17%o,死亡率7.72%D,自然增長率29.54%D。2005年,全鄉總戶數.5473戶,總人口23480人,其中農業人口23117人;出生率10.60%D,死亡率5.80‰,自然增長率2.25%e。2010年,全鄉總戶數6140戶,總人口24658人,其中農業人口24235人;
出生率5.17‰,死亡率1.88‰,自然增長率3.29%D。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2502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49人,城鎮化率1.79%。總人口中,男性12812人,占51.20%;女性12209人,占48.80%;18歲以下6639人,占26.53%;18~35歲7 004.人,占27.99%;35,-60歲以上7974人,占31.87%。60歲以上3404人,占13.60%
2011年,人口出生率10.29%。,人口死亡率4.37‰,人口自然增長率5.92‰。全鄉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15.02人。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主要以種植業為主,養殖業為輔。產值占全鄉總產值的20%。種植業主要由傳統糧食作物與部分經濟作物構成,傳統糧食作物分別是玉米、小麥,占總種植面積的90%。部分經濟作物分別是甘薯、馬鈴薯、果樹以及蔬菜種植,比例僅占總種植面積的10%。
養殖業主要是以養牛、羊、豬、雞等為主。豬羊養殖分布比較均勻。牛、雞養殖比較集中,成規模養奶牛主要有一家在西莊村,文安奶牛廠100頭奶牛規模。成規模商品牛主要有兩家,都在楊家寨村,規模30頭以上。麻家寨村養牛數量最多,但未形成規模,多為零散養戶。養雞主要分布在東莊、西莊、南武、武家寨四村,10000隻以上大型養雞場主要有5家,以武家寨李光斗養雞場30000隻雞為最大規模。
第二產業以機械製造和輕工業為主。機械製造主要是鑄造和模板類企業,共有11家,機械製造業以東莊村光華鑄管集團為龍頭企業。輕工業主要有造紙和木器加工業組成,共有13家,其中造紙業8家,多分布在南武、西莊兩村,以西莊村宇環包裝紙業公司為龍頭木工企業5家。多分布在南武,南武森威木器為最大木器加工業。年產70萬噸焦化的益林能源集團目前正在調試生產中。全鄉年產值100萬以上規模企業共有15家,總產值 7.8 億元,實現稅收 1500萬元。
行政區劃
南武村、東莊村、西莊村、南明陽村、北明陽村、西明陽村、麻家寨村、武家寨村、楊家寨村。
南武村 位於文水縣城東南7.5公里。村名來歷有兩種傳說:一、文水故城北魏受陽縣、隋文水縣、唐武興縣的故址均在今舊城莊,因該村位於故城之南,曾名小城南。宋元符(1098年一1100年)以來設南武都,後來得名南武鎮。二、該村原名小城南,文水為武則天故鄉,武則天當朝後,唐天授元年(690年)改文水縣為武興縣,縣址在今舊城莊,因該村位於武興縣故城之南,故改為南武,後雖縣名恢復文水,但村名沿用至今。現為南武鄉人民政府駐地。1984年由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1990年時全村人口3075人,耕地4537畝。農作物有小麥和棉花等。
東莊村 位於文水縣城東10公里。東莊與西莊之問曾有一條大沙河,此河從道光三年(1823年)斷流逐年消失,因該村處於大沙河之東,故名東莊。1984年由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1990年時,全村人口3520人,耕地7230畝。
西莊村 位於文水縣城東10公里。西莊與東莊之間曾有一條大沙河,此河從道光三年(1823年)斷流逐年消失,因該村處於原大沙河之西,故名西莊。1984.年由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1990年時,全村人口2255人,耕地4251畝。
麻家寨 村位於距文水縣城東4公里。該村原與里洪村同為一個自然村,後來因水患沖為兩個自然村。因此村位置偏南,故名為南里洪村。後來因為麻姓居民人多勢眾,故改名為麻家寨村。1984.年由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1990年時,全村人口1107人,耕地2079畝。
楊家寨 村位於文水縣城東4.5公里。該村最早由楊姓居民建村首居,故名為楊家寨村。1984.年由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1990年時,全村人口1581人,耕地2085畝。
武家寨 村位於文水縣城東5公里。該村曾名寨子村,後因武氏人占到全村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武家又比較興旺,故名武家寨。1984年由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1990年時全村人口1726人,耕地2660畝。
北明陽 村位於文水縣城東南7.5公里。瓷窯河流經此段是稱為明陽河,明陽河曾經從本村村南流過,故名為明陽河北村,簡稱為北明陽村。1984.年由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1990年時,全村人口2067人,耕地4255畝。 、
南明陽村位文水縣城東南7.5公里。瓷窯河流經此段是稱為明陽
河,明陽河曾經從本村村北流過,故名為明陽河南村,簡稱為南明陽村。
1984.年由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1990年時全村人口2044.人,耕地
4787畝。
西明陽村位於文水縣城東南7.5公里。該村地處北明陽村西,故名
為明陽河西村,簡稱為西明陽村。1984.年由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1990年時,全村人口955人,耕地1645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