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村委會

南林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19.00公里, 國土面積6.27平方公里,海拔1346.25米,年平均氣溫27.13℃,年降水量1270.63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等農作物。有耕地2746.20畝,其中人均耕地0.89畝;有林地4184.90畝。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11戶,有鄉村人口3182人,其中農業人口3182人,勞動力167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86人。2011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2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01.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木薯茶葉草果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746.00畝(其中:田1623.00畝,地1123.00畝),人均耕地0.85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418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98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0畝,主要種植橡膠、草果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66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2年底,全村有711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711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91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9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91戶。 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8.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8.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623.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23.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5畝。 該村到2012年底,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3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79.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98.00萬元,畜牧業收入365.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86頭,肉牛82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73.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380.00萬元, 工資性收入10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39.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外出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3.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0人 ,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0人。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728.3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27.00萬元,畜牧業收入1682.32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824頭,肉牛273頭,肉羊1120頭); 林業收入25.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33.00萬元, 工資性收入15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29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5.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76人 ,在省內務工166人,到省外務工11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水稻、玉米,主要銷售往本縣。2012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0.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木薯茶葉草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水稻、玉米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11戶,共鄉村人口3204人,其中男性1821人,女性1383人。其中農業人口3204人,勞動力1705人。  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44;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19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9.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711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南林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黃草嶺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50公里,距離中學19.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86人,中學生10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9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746.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2.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72萬元,有固定資產19.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70人,黨員中男黨員58人,女黨員12人。 團員34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45戶,共鄉村人口3144人,其中男性1720人,女性1424人。其中農業人口2929人,勞動力1748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34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8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1.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204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東山中心校,中學生就讀到文山市二中。該村距離國小校11.00公里,距離中學19.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77人,中學生10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一是基礎滯後,發展後勁不足。農業水利化程度低,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弱,水、電、路“瓶頸”制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特別是村內主要道路需要資金修繕,入村道路需要維護。二是科技文化落後,人口素質偏低,農科服務網路不夠健全和完善,科技貢獻率還很低;三是市場信息不對稱,部份農產品出現賣難的問題。四是服務水平有待提高,招商引資的大環境沒有真正形成,幹部思想解放程度還不盡人意,服務意識不強等問題依然存在。。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中央一號檔案和雲南省、州、市、鄉有關“三農”問題的意見精神,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的發展方略,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攬農業農村工作全局,全面落實黨的惠農政策,突出一個中心(農民增收),明確三個途徑(農業產業化、勞務輸出、非農產業),抓住六個重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龍頭企業建設、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建設、農業科技培訓體系建設、農業開放工作建設、千村經濟振興和文明生態村建設),深化四個制度(一制三化工作制度、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制度、村級財務管理制度、農業重點工作責任制度),提高科技意識,培養一批致富能手,以帶動全村的市場化意識。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維護農村社會穩定,進一步開創我村農業和農村工作新局 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