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醫科大學醫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南方醫科大學醫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是廣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由形態學、機能學、細胞學、解剖學、病原生物學和生物化學六個實驗教學公共平台組成,實驗室面積19100平方米,設備總值8700多萬元。
中心面向全校26個專業開設了34門實驗課程,開出實驗項目260個,每年的實驗學生數約2500人,教學任務達54萬人時。中心有一支以國家973首席科學家為首的高水平實驗教學隊伍,主編出版了國內第一部《機能實驗學》教材,獲得了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主編出版教材45部,其中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5部,承擔了十多項國家和省級教學研究課題,舉辦了十多次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和師資培訓班,共有130多所國內外醫學院校到中心參觀交流,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和輻射作用。
1994年,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醫學人才,國家教育部門在全國醫學教育研討會上正式提出醫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初步構想。南方醫科大學積極回響國家教育部的指示精神,在認真組織學校專家開展教學改革調研活動後,於1995年5月,組織相關部門和各學科專家教授召開了論證會,認真討論了學校實驗教學改革的總體策略和具體實施辦法,標誌著我校實驗教學改革正式拉開了序幕,使我校成為當時國內最早開展醫學實驗教學改革的高校之一。1998年4月正式組建成立“醫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2005年中心成為首批醫學類“廣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本中心2000年獲得了世行貸款的教育部21世紀教育改革重點立項課題“實驗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的資助,以此為契機推動了我校基礎醫學實驗課程改革的全面深入。經過幾年的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的經驗總結,本中心提出了我校基礎醫學改革的“四化”理念,即:實驗室建設與管理集約化、實驗課程體系科學化、實驗訓練手段一體化、實驗師資隊伍專業化。並提出了實行“三個突出”的新的實驗教學模式:即突出打牢實驗基礎的知識教育;突出創新思維的科研素質教育;突出動手操作的綜合能力教育。
經過十多年的教學改革實踐,本中心在教學實驗室建設、實驗課程整合和實驗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顯著的成績:
1.建成了先進的開放共享的實驗教學公共平台
本校實驗改革的第一步是對實驗教學及實驗室的管理模式進行改革探索。首先是打破教學實驗室附屬相關學科的限制,將教學實驗室歸由學校(中心)集中管理、分類統一規劃建設。到2005年,本中心已建成六類實驗教學公共平台:即,機能學實驗室、形態學實驗室、解剖學實驗室、細胞學實驗室、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病原生物學實驗室。各學科可共享使用這些教學實驗室、對學生實行開放性使用。學校對這些教學實驗室實行“集約化管理和建設”,多年連續投資4000多萬元,購置了一大批先進的實驗設備,使得不但減少了以往實驗設備分散重複購置帶來的浪費,實驗室利用率明顯提高,而且實驗教學條件得到了顯著的提高。主要體現在:
(1)良好的實驗教學環境------六個實驗平台的總面積約19100 平方米,教室寬敞明亮、通風良好;機能學、形態學和解剖學實驗室都已構建成區域網路,實現了多媒體化、網路化互動教學和虛擬實驗教學功能,實驗教學效果和效率明顯提高。
(2)先進的實驗教學設備------中心現擁有機能學互動採集系統160多套、形態學顯微互動教學系統434套、細胞室有超淨工作檯30台、解剖學實驗室有帶升降和抽氣功能的解剖台60台和解剖互動實驗室;其規模和先進性都位列國內醫科院校前列。
(3)獨立的本科生創新平台------本中心為學校的本科生創新基地,有獨立的本科生創新實驗室,有完備成套的器官功能學、顯微形態學、細胞培養、核酸蛋白檢測分析、血液理化檢測和動物行為學實驗設備等設備。能較大程度地滿足學生開展綜合性實驗和創新探索性實驗的需要,學生的創新實驗能力可得到良好鍛鍊。
2.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實驗教學師資隊伍
南方醫科大學在教學改革初期成立實驗教學中心時,就十分重視中心的職能與教師組成,提出了中心“師資隊伍專業化”的教改理念;專門設定了獨立的主系列教師編制;分別從基礎醫學院各學科調入能力強、教學經驗豐富的高職稱、高學歷主系列人員擔任本中心的主講教師和實驗室負責人,中心主任姜勇教授為留美學者、973首席科學家。中心採取這種(部分)專職化、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建設方式,主意基於本校的教改特點和實踐教學經驗總結:(1)可為學校提供了一支熱心實驗教學、教學改革效率高的專業人才;(2)中心專職化的實驗師資隊伍,相對於變動性大的教研室兼職的實驗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責任心更強,對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會更用心去鑽研和總結,因而,更能促進實驗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3)專職實驗師資隊伍便於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
由於中心負責的實驗課程較多,目前中心師資組成主要採取專職教師與其他教研室兼職教師相結合的方式。任命相關學科教研室的副主任或教授兼任實驗教學中心的實驗室負責人(他們大多數為歐美留學博士,實驗研究水平高和教學經驗豐富),以便於協調不同學科的實驗教學;相關學科的部分實驗技術人員歸屬中心管理。現在本中心專職、兼職教學人員共有102人。他們專業結構與層次組成合理,學歷構成高,其中碩研以上比例占78.2%,具有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實驗師等職稱。整個師資中包括院士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其中有“長江計畫特聘教授”1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3人,總後勤部“科技銀星” 1人、“科技新星” 4人。
3.全面構建科學合理的實驗課程體系
為了促進學生的實驗綜合能力和創新素質培養,學校及醫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加強了實驗課程的改革與課程體系科學化建設。總的要求是,在培養學生實驗技能時,要十分注重學生實驗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術的系統訓練;要注重在不同的學科專業進行實驗課程和實驗內容的整合與調整;要注重學生科研創新素質的培養。
基礎醫學各學科專業的實驗課程內容紛紛進行了最佳化、更新與融合,一是將原來附屬在專業理論課中的實驗內容剝離出來,形成多門新的獨立的實驗課程[如,機能實驗學(一、二)、形態學實驗技術、細胞培養技術、生物化學實驗技術、細胞與免疫學實驗、病原生物學實驗等課程];二是比較系統地增加了實驗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 “三基”知識的比重;三是增加了跨學科交叉、多實驗知識點融合的綜合性實驗,目前本中心開設的所有的實驗課程中都有20-60%左右的綜合性實驗項目;四是開設了模擬科研的由學生自行設計的探索性實驗項目,學生獨立完成文獻檢索、實驗設計、課題答辯、實驗操作、數據分析,並以論文方式書寫實驗報告。2007年還率先在國內建成跨機能、形態與生化代謝之間整合的醫學大綜合性實驗課程。
上述教改措施,使我校在基礎醫學領域內,構建了比較全面、科學、訓練一體化的開放性實驗課程體系,形成了一批包含基礎性、綜合性和探索性三個層次內容的實驗課程。這些新的實驗課程和實驗項目的開設大大增強了我校本科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促進了學生科研素質的培養。
4. 中心實驗教學覆蓋面廣,學生受益面大:
中心實行校級管理,承擔我校醫學及相關學科26個專業、4個層次(本科四年制、五年制、七年制碩士、八年制本碩博連讀)的醫學基礎課實驗教學任務,承擔的實驗教學覆蓋面廣,幾乎涉及基礎醫學所有專業。開設的基礎醫學實驗課程種類齊全,共開設有約34門實驗課。年教學人時數達54萬以上。
5. 實驗教改成績較顯著,產生了良好的示範輻射效應。
中心10多年來,在醫學實驗教學改革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在國內同行中產生了較好的影響。承擔了國家(教育部21世紀教育改革重點立項課題“實驗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和廣東省20多項教學研究課題;獲得10多項教學成果獎;發表了70多篇有意義的教改論文;主編教材34部,其中主編出版5部 “十一五規劃教材” (姜勇:病理生理學;金春華:機能實驗學;徐達傳:系統解剖學;徐達傳:局部解剖學;陳曉光,鄭學禮:醫學寄生蟲學);獲得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病理學、生物化學、病理生理學)、5門廣東省精品課程(病理學、生物化學、病理生理學、病原生物學、藥理學),獲得軍隊及廣東省教學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中心也發揮了良好的示範和輻射作用,十多次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和師資培訓班,接受國內外130餘家醫學院校的領導和教師參觀交流及華南地區部分高校教師的進修學習。2007年中心教師指導本科學生首次參加第九屆廣東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就獲得1項特等獎、4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及1項國家二等獎。
從2005年開始,學校教務處、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制定了多項促進教學改革與示範中心建設的規章制度,從實驗教學的硬體環境和軟體條件等方面重新進行了全面規劃與建設,在教學計畫統一制訂執行、實驗人員統一管理、場地共用統一管理、儀器設備統一購置、經費統一使用的基礎上,加強人文環境建設,加強師資水平建設,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和成果孕育,加強中心的示範輻射交流作用,爭取達到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標準和要求,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良好實踐能力的高素質醫學人才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放型醫學實驗教學平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