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5.52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氣溫19.60℃,年降水量1373毫米,適合種植糧、茶、甘蔗等作物。全村耕地面積6193畝,人均耕地3.1畝,林地2010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32.1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1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193畝(其中:田1183畝,地5010畝),人均耕地3.07畝,主要種植甘蔗、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201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畝,主要種植芒果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81畝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459戶通自來水,有71戶飲用井水,有7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有53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5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28.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0戶(分別占總數的14.53%和13.21%)。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6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6公里。全村共擁有拉機14輛,機車88輛。
到2007年底,全村有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1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4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及其他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4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還有189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2.1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8.74萬元,占總收入的84.58%;畜牧業收入39.90萬元,占總收入的14.9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98頭,肉牛113頭,肉羊80頭);第二、三產業收入1.27萬元,占總收入的0.17%。農民人均純收入61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30戶,共鄉村人口2017人,其中男性1105人,女性912人。其中農業人口2017人,勞動力1177人。該村以拉祜族族為主(是拉祜族、漢族混居地),其中拉祜族1944人,漢族73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13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55.18%;享受低保199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2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434戶,占農戶總數的81.89%。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1022平方米,擁有教師5人,在校學生317人,距離中學2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17人,其中小學生228人,中學生89人。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4人,少數民族黨員34人,其中男黨員31人、女黨員3人。
村委會由支書兼主任、副書記、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3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3個,共有團員13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3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193.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33.00萬元,有固定資產20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89.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有38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8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茶葉、甘蔗,主要銷售往本縣。2014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07.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咖啡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甘蔗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