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唐玄宗天寶元年,以境內“山嶺重疊,薈蔚蒼翠,浮空如藍”,改名藍山縣,屬桂陽郡。全縣轄15個鄉鎮,5個國有農林茶場,總人口38.7萬,總面積1806平方公里。其境位居湖南南大門,毗鄰廣東連州市,是沿海通向中西部地區的橋頭堡,建設中的二廣高速、廈蓉高速在縣內縱橫交匯。據有關科研機構和專家考證,藍山不僅是瀟水的源頭,更是湘江的源頭。藍山是革命老區縣、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延伸縣、湖南省毛針織產業基地縣、湖南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先進縣、湖南省承接產業轉移重點縣、湖南省承接產業轉移代辦服務試點縣、湖南省外貿進出口基地縣、湖南省新農村建設先進縣、湖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
經濟發展
2010年,全縣完成地方生產總值47億元,增長15.7%;財政總收入2.49億元,增長25.6%;規模工業增加值12.14億元,增長29.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56億元,增長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29億元,增長19.5%;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完成14692元、6140元,增長12.08%和17.1%。地方生產總值、規模工業增加值、農民人均純收入等3項指標增幅居全市第一,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四。今年上半年,GDP、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幅排全市第一,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排全市第二。
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大幅增強。“十一五”期間,全縣經濟總量不斷擴張,發展質量不斷提高。2005年與2010年相比,地方生產總值由20.6億元增加到46.15億元,年均遞增14.3%;財政總收入由1.1億元增加到2.49億元,年均遞增1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5.86億元增加到15.97億元,年均遞增1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478元增加到14682元,年均遞增14.4%;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150元增加到6043元,年均遞增13.9%。規模工業增加值11.8億元,是2005年的5.6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2億元,是2005年的6.5倍,累計突破100億元大關,超過“十一五”目標30億元。產業結構由22.3∶31.5∶46.1調整為20.7∶38.2∶41.1,二產業的比重提高了6.7個百分點。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35.05億元,新增存款20.4億元;發放貸款22.3億元,新增貸款5.34億元。爭資數額由2005年的1.49億元增加到6.06億元,共爭取中央投資項目5批97個、1.85億元,擠進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籠子。圓滿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經營範圍
承接產業轉移提速,新型工業化成效顯著。工業擴張加速。全縣工業企業發展到3600餘家,規模企業達60家、新增40家,其中年產值過億元企業13家,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園區建設進展順利。在“藍寧道新加工貿易走廊”率先完成30平方公里工業園總體規劃。開創了獨具特色的“招商建園、以商招商”園區開發模式。“六路六園”建設加快,東方大道全線貫通,五里大道、麗宏大道實現硬化。新建標準廠房21萬平方米。湘威二期工程竣工投產,成為外貿進出口新龍頭。宏泰工業園14棟標準廠房主體工程一年完工。加工貿易迅猛發展。德晟紡織、香港卓華服裝等戰略投資者成功落戶。飛地經濟示範工業園第一批簽約落戶項目8個,總投資達6.25億元。全縣外向型加工貿易企業發展到620家,其中年產值過億元企業6家,初步形成了毛織、製鞋、機械電子、五金鑄造、竹木加工等五大產業集群,成為全省唯一的外向型毛針織產業基地。進出口總額新增7000萬美元,成為全省進出口十強縣,承陽針織躋身全省進出口十強企業行列。礦冶開發取得重大進展。華夏藍鋼、盛世工貿等4家大型礦冶企業加緊建設並相繼點火,初步形成了年生產能力15萬噸、年稅收3000萬元的鐵錳礦開發規模。華夏藍鋼集團與馬來西亞最大財團——雲頂集團戰略結盟,成為全市對接東協的典範。與中國民營企業100強新華聯集團合作,註冊資本1000萬元,成立藍山新華聯湘核鈾能有限公司。718鈾礦項目成功引進,實現中央企業在藍山生產性投入零的突破。五金鑄造異軍突起。3平方公里大洞鑄造工業園發展鑄造企業67家,年產值超過4億元。配套服務不斷最佳化。
縣職教中心在全省率先推行“9+3”免費中職辦學模式,有效緩解了企業用工難題。金禧投資擔保公司成功落戶,中小企業“擔保難、融資難”開始破題。全省首家縣級檢驗檢疫機構——衡陽進出口檢驗檢疫局藍山辦事處運作良好。進出口核銷、外匯結算等業務成功開辦,藍山成為全市唯一的外匯管理與外匯金融服務配套縣。與省社科院、中南大學順利開展院縣合作,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縣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
現代農業加速發展,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初步形成了優質稻、優質煙、外銷生豬、南銷蔬菜、生態林等九大現代農業基地。耕地總量保持動態平衡,糧食連續五年增產,南銷蔬菜、時鮮水果、油茶年種植規模10萬畝以上。成功擠進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和生豬良種補貼大縣籠子。黑糊酒、毛尖茶分別在省農博會、茶博會上獲得金獎,塔峰萬畝優質蔬菜基地被授予全省農村科普示範基地。烤菸支柱產業地位得到鞏固,被評為全省煙基建設先進縣和菸葉生產先進縣。全縣活立木總蓄積45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68%,造林大戶朱文輝榮獲全國綠化獎章。以竹木加工為主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新增26個,毛俊香芋合作社成為省級農民合作組織示範點。農村基礎設施有效改善。完成各類水利設施3860處,新增蓄水能力260萬方,改善灌溉面積8680畝,建立山洪地質災害防禦重點村報警系統119個,完成毛江、甘竹山等病險水庫改造7座,農村人飲安全項目34處,解決5.3萬人安全飲水問題。開發整理土地3370畝,成功擠進涔天河國土整理重大項目籠子。建成村級組織活動場所162個,村級組織服務水平大幅提高。
新農村建設亮點紛呈。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全縣村莊布局規劃編制,突出打造了毛俊、大洞、高陽、岩頭坪等一批獨具特色的示範村,毛俊村被授予“湖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稱號,村黨支部書記廖仁旺被評為全國勞模。在民族地區重點建設了7個生態建設示範村,在匯源湘藍村開展了高山移民和農村危房改造試點,紫良高源村被評為全市民族團結進步村和民族文化生態村。全省新農村建設2010年度考核排全市第一,有望被評為全省新農村建設先進縣。農村改革不斷深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新增8萬畝,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鄉財縣管鄉用”和“村財鄉管村用”改革全面推行,村級經費標準全面提高。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鄉面貌大為改觀。交通建設突飛猛進。永藍高速、廈蓉高速藍山段征地拆遷全面完成,道路建設抓緊施工,藍嘉公路、永連公路、S322省道加固工程全面竣工。新改建農村公路840餘公里,是“十五”期間的5倍。全縣所有鄉鎮辦事處、83%以上的行政村通上了水泥(柏油)路。電力電網建設取得重大突破。電力體制改革全面完成,地方小電網成功併入國家大電網,開創了進展最快、矛盾化解最好、改革最平穩的國企改革先河,從根本上破解了用電瓶頸問題。牛承110千伏變電站建成運營,廖伏榮220千伏變電站加緊實施,第二條寧遠至藍山220千伏高壓線路進場施工,成功擠進全國第三期農網改造計畫,坪山110千伏變電站升級改造啟動實施。
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全縣新建通訊基站115個,發展手機用戶11.5萬戶,新增寬頻用戶3600戶,行政村以上區域電話和移動信號基本全覆蓋,辦公自動化水平大幅提升。城區廣播電視整體實現數位化改造,“村村通”工程全面實施,農村電影放映深受農民民眾好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防洪工程大堤建設基本完工,新建西路全面竣工,城東南路改造接近尾聲,縣城“五縱五橫”循環路網成型。幾度停工的南海國際大酒店竣工營業,三藍廣場全面建成,江南財富城、藍城上郡、東方麗都等高品位商居住宅竣工使用,縣行政辦公中心建設正式啟動,法院、檢察院、工商局整體搬遷完成主體工程,縣城崛起了一批現代高層地標建築。城市功能不斷完善,縣城主要街道實現亮化。“慢慢游”有效治理,城市公車正式開通,計程車即將運營。城區供水有力保障,供水用戶由2005年的6000餘戶增加到1萬餘戶,自來水覆蓋率由70%提高到97%。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良好,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建設正式啟動。創建省級衛生城市工作深入開展,市容市貌明顯改觀,城市氛圍日漸濃厚,城市變得更美、更亮。
所獲榮譽
民本民生得到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集中財力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財政保障能力不斷增強。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就業再就業邁上新台階,五年新增城鎮就業2.2萬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1.8萬人。社會保障和救助水平不斷提升,全縣五大保險累計參保13.1萬人次,2萬人納入城鄉低保,新改建敬老院9所,集中供養五保老人800餘人。穩步推進了廉租住房建設。著力實施了中國小校危房改造和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化解了“普九”債務,改善了農村辦學條件。義務教育“兩免一補”全面推行,民族地區寄宿制學校全部建成,城鄉中國小校布局加快調整,一中高中部完成搬遷,辦學體制改革順利實施,博愛學校被評為“全國百強民辦學校”,瑤族女教師盤曉紅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勞模等榮譽稱號。成功抵禦了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全面推行了農村婦女住院分娩補助制度,建成鄉鎮衛生院18所、村衛生室41個,縣疾控中心大樓投入使用,縣人民醫院醫技大樓主體工程完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保全面啟動,新農合參合率達98%。民眾性文體活動日益活躍,健身休閒成為時尚。在全省第十一屆運動會上獲得2枚金牌。
藍山森林公園升格為國家級森林公園,龍灣三藍度假村被評為全省五星級農莊。人口計生低生育水平得到鞏固,縣鄉計生服務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藍山縣誌》編纂工作全面完成。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取得階段性成果。民兵預備役和消防武警工作得到加強,縣消防站正式駐兵。藍山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考核達標縣和全省“書畫之鄉”。縣婦聯榮獲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稱號。工會、共青團、紅十字會、監察、審計、人事、統計、物價、工商、外事、僑務、對台、檔案、氣象、水文、人防、民族、宗教、老乾、關協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步。
矛盾糾紛有力化解,社會大局保持穩定。著力解決了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污染問題,強力規範了採石采砂採礦行為,嚴厲打擊了小造紙廠、小煉油廠、小鞭炮廠、小煤窯等非法生產行為。依法信訪全面推行,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打黑除惡、緝槍治爆、打擊“兩搶一盜”專項行動“戰果”名列省市前茅,一舉甩掉了全省禁毒工作督辦縣、全省非法製造危爆物品重點整治縣、全省邊界糾紛重點整治縣的帽子。清明祭祖開創了最安定、最文明、最理性的局面,藍嘉、藍臨等邊界地區營造了近十年來局勢最穩定、發展最迅速、社會最和諧的良好氛圍。李日通被評為全省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社會治安民調全省進步最快,榮獲2010年度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縣,縣公安局被評為全省縣級公安機關綜合考評優秀單位,人民民眾安全感、幸福感大為增強。
民主法制建設加強,行政效能明顯提高。深入開展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構建了幹部任用、獎懲考評、防腐懲貪新機制。圓滿完成第三屆社區居委會、第七次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反腐倡廉工作縱深推進,一批違法違紀案件得到嚴肅查處。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共承辦人大代表建議308件、政協委員提案244件。依法治縣深入推進,“五五”普法全面完成。依法行政責任制率先在全市推行,《公務員法》和政府績效評估考核全面實施。政務中心運行良好,縣政府網站進入全省優秀政府網站行列。
多年來,藍山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建設湖南開放的橋頭堡、湘南開發的排頭兵、永州發展的先行縣”總體目標,牢牢把握承接沿海產業轉移、推進新型工業化主線,大力實施“外向帶動、工業強縣”發展戰略,突出“兩翼推進”發展新型工業,齊心協力抓項目、建園區、興產業,全力以赴促發展、惠民生、保穩定,經濟社會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