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米德福德

南希·米德福德

南希·米德福德Nancy Mitford(1904~1973)英國女作家,名噪一時的米德福德六姐妹中的老大,以描寫上流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著稱。

基本信息

生平

南希·米德福德(1904~1973)英國女作家,名噪一時的米德福德六姐妹中的老大,以描寫上流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著稱。她是里茲代爾男爵二世的長女,她還有5個妹妹和一個弟弟,都是在家裡受的教育,都富有獨創性,她的主要諷刺性長篇自述性小說《愛的追求》(1945)、《寒冷季節的愛情》(1949)、《幸事》(1951)和《不要告訴艾爾弗雷德》(1960)等。這幾部小說按年代順序描寫了以“馬修大叔”為家長的一個古怪的英國貴族家庭的怪癖行為和態度,書中的馬修大叔就是她的父親里茲代爾爵士。還著有親法國的傳記作品《德·蓬帕杜爾夫人》(1954)、《伏爾泰墮入情網》(1957)、《太陽王》(1966)和《腓特烈大帝傳》(1970) 。

婚姻

南希有三段失敗的戀情。在與一個蘇格蘭人分手之後,1933年,南希嫁給了第一個丈夫,同樣來自貴族家庭的彼得·羅德(Peter Rodd),但感情始終不和。兩人在二戰後分居,仍保持聯繫,南希還不時在經濟上接濟這個名義上的丈夫。最終,兩人還是於1958年離婚。在戰爭期間,南希結識了法國上校加斯東·帕爾維斯基(Gaston Palewski),這引發了一場漫長的單相思。她對加斯東的感情持續了30年,但後者始終未予以回應,直到南希過世,他們只是朋友關係。

姐妹

黛安娜和悠妮逖 黛安娜和悠妮逖

米特福德家的六姐妹出生在二十世紀初。她們出生在一個顯赫而古老的英國貴族家庭中。她們的父親繼承了祖上的大莊園,可世代的變遷使他無法再維持那裡的生活,他把家搬到了小些的鄉紳宅邸。米特福德家的姐妹們就在那裡長大成人。她們過著不尋常的童年生活,也沒有受正規的教育。可獨特的生活造就了她們姐妹,她們都很幽默詼諧,聰慧,美麗時尚,並都怪癖而特立獨行。日後她們雖各擇其道而行,且都成了當時掀波招議的公眾人物。

米特福德六姐妹的故事很難不令人將其與中國的“宋氏三姐妹”聯繫起來。南希、帕米拉、黛安娜、尤尼迪、傑西卡和黛博拉,這6位20世紀初最出名的英國姐妹出身名門,個性迥異,同樣才情洋溢,是英國上流社會閃亮的珍珠。但是,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卻是姐妹之間天差地別的政治傾向。

老大南希是姐妹們中的和事姥。她對上流社會生活和語言的了解都成了她作品的素栽。她早年不由己愛上個同性戀。這愛自不會有結果。她無奈嫁給了個貴族公子哥,丈夫不忠卻無能養家。南希也許因此操筆從文成了作家並踏上了她的追尋愛情之旅。她愛上了戴高樂的右手人物。他當時任命在倫敦。二戰後他回法國,她便隨愛而定居巴黎。後又定居凡爾賽。她這愛沒帶給她婚姻,卻成就了她的主要作品,<<追逐愛情>>。

南希·米德福德姐妹合影 南希·米德福德姐妹合影

老二潘牡是六姐妹中最鄉土氣的,她嫁了名科學家。三妹黛安娜(1910-2003)和四妹尤尼迪(1914-1948)是法西斯主義者。尤尼迪崇拜希特勒,被稱作“希特勒寶貝”。黛安娜是個絕世美人。她嫁入豪門,生有二子,過著奢華的上流社會生活。以舉辦名流雲集的聚會而聞名。大概是過膩了這樣的生活,黛安娜做了英國法西斯黨領導人奧斯瓦爾德·莫斯勒(Oswald Mosley)的情婦,後又離婚嫁給了他。在這位英國法西斯黨領導人的影響下,黛安娜和悠妮逖成了堅定的法西斯主義者。她們一起去柏林參加了紐倫堡大集結。悠妮逖在姐妹中貌和才都不顯眼,為突顯個性,她行事必過頭。她以十二分的熱度投入到法西斯主義的崇拜中,並狂熱地迷上了希特勒。她多次去柏林,用盡法子獲取了與希特勒會面,並成了希特勒的密友。悠妮逖又介紹黛安娜和奧斯瓦爾德·莫斯勒見了希特勒。希特勒還主持他們的婚禮。她們兩姐妹活躍於柏林的最高層。希特勒親自為悠妮逖選了公寓,還用賓士車專人護送兩姐妹去參加柏林奧運會,何等風光啊。當英國對德國宣戰時,悠妮逖舉槍射斗自盡,用的是希特勒送的護身槍。她雖饒幸未死,卻殘了,沒幾年就死了。據說,她與希特勒生有私生子。黛安娜和她的丈夫被英國政府監禁了好多年,先是分開監禁,後由邱吉爾出面干預,讓她們夫婦團園了。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她開始寫作,著有自傳,<<鮮明反差的一生>>。應她姐姐南希的小說<<追逐愛情>>,她寫了<<追逐快樂>>。

五妹傑西卡(1917-1996)早年反叛貴族家庭,追隨共產主義。她嫁給了邱吉爾的侄子。她和丈夫堅定地反法西斯。她們一起參家了西班牙內戰。1944年移民美國,加入美國共產黨,在美國,她活躍在黑人民權運動中,參加了由馬丁·路德·金組織的民權運動大遊行。她也是著名的作家和記者。以描寫葬禮場面著稱。著有《美國人的死亡方式》(1963)和自傳作品《女兒們和叛逆者》。她至死沒有和黛安娜和解。兒時合住的臥室劃線為營,一邊褂著斧鐮共產黨旗,一邊貼著西特勒的大幅像片。傑西卡則被姐妹們暱稱為德卡,2006年,《德卡書信集》出版時,“哈利·波特”之母J.K.羅琳還評論說,“對我影響最大的作家毫無疑問就是傑西卡·米特福德。⋯⋯我希望有她一樣的勇氣,她永遠忠於自己的觀點。我讀過她寫的所有文章,甚至給我的女兒也起名叫傑西卡。”足見傑西卡的影響力。

目前,唯一在世的是小妹黛博拉,她嫁給另一個英國貴族,成為第十一代德文郡公爵夫人。以管理大莊園而著稱晚年也在寫書,其中講述二戰前後時事與上流社會生活的合集《棲息之屋》(HOME TO ROOST)還是2009年英國的暢銷書。

作品

六姐妹都沒有上過學。南希說自己除了學習騎馬和法語之外,“從未接受適當的教育”。她在20幾歲時開始寫作,純粹是為了“打發社交娛樂活動之間的無聊時間”。然而,六姐妹對文字很有天賦,好幾個後來都成了作家。她們之間的通信也是文采斐然,似乎有意傳之留世。

南希·米特福德無疑是六姐妹中文學成就最高的一位。她最為人熟知的是一系列關於英國和法國上流社會生活的小說,尤其是在二戰後出版的四本:《追愛》(THE PURSUIT OF LOVE),《戀戀冬季》(LOVE IN A COLD CLIMATE),《保佑》(THE BLESSING)和《不要告訴阿爾弗雷德》(DON’T TELL ALFRED)。其中,小說《戀戀冬季》被《衛報》選入“一生必讀的1000本書”。這本書前幾章的內容就是以她和妹妹們在鄉下大宅中的童年生活為藍本。

家庭合影 家庭合影

南希一生感情不幸,沒有子女,但在寫作上卻獲得巨大成功。原本只是為打發時間而寫作,但是,隨著她的第五本小說《追愛》成為當時的超級暢銷書,她第一次實現了經濟獨立。

作品的暢銷得益於南希文字中充滿的幽默睿智。“如果一個人不快樂,那他就得學會娛樂自己,你說對不對?”南希曾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寫道。這可以看作是她生活的座右銘。她很有幽默細胞,喜歡開玩笑,談吐充滿智慧的機鋒,因而,她總是能成為聚會的焦點。

1946年,南希為了離夢中情人加斯頓近一點而搬到巴黎,並在那裡度過餘生。她愛法國,並以玫瑰色的視角看待法國的一切。而由於遠離朋友和親戚,她寫了大量信件,這成為她文學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她的“筆友”中,包括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英國小說家瓦歐等人。在她過世之後,這些信件被米特福德家族後人不斷集結出版。因為她的信件和為《星期日泰晤士報》所寫的專欄,人們把她視為戰後歐洲生活的出色觀察者。

1956年,南希編輯了一本充滿趣味又頗有思想性的小冊子——《貴族義務》(NOBLESSE OBLIGE),詳細講述英國貴族標明身份的方式,記錄以語言判斷上層階級的方式,並戲謔地提出“上流社會和非上流社會”(U and non-U)的概念。這本書成為二戰後50年代英國文化的象徵。

而南希對文學所做的另一個貢獻是一家書店。二戰期間,南希·米特福德曾經到位於倫敦梅費爾區的海伍德·希爾(Heywood Hill)書店工作,把那裡改造成了文學沙龍,成為文學家的避難所。而她搬到法國以後,與這家書店老闆海伍德·希爾之間的通信也被結集成書,並在2004年出版,名為《克茲街10號的書店》(THE BOOKSHOP AT 10 CURZON STREET)。如今,海伍德·希爾書店仍然是倫敦的文學地標之一,收藏了大量珍貴的首版書,並定期舉辦文學展覽。據說,英國女王也是這家書店的顧客。

南希·米德福德 南希·米德福德

上世紀50年代末,南希開始研究法國歷史,並開始創作法國傳記小說。也許是源於本身的貴族生活經歷,她得以像朋友一樣描寫那些歷史人物,令人倍感親切,也使這些歷史傳記像她的小說創作一樣成功。1954年,南希出版了描寫路易十五時代的時尚先鋒的《蓬巴度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蓬巴度夫人是社交名媛,堅定的藝術贊助人,有極高的藝術天賦,這與同樣愛好藝術與時尚的南希可謂心靈相通。這部傳記一經出版便引起轟動。之後,南希進入了歷史傳記寫作的黃金期。1957年,她出版了《戀愛中的伏爾泰》(VOLTAIRE IN LOVE);而1966年出版的《太陽王》(THE SUN KING)成為全球暢銷書,風靡半個世紀。美國《時代》周刊曾盛譽南希的歷史傳記創作:“在描寫凡爾賽宮全盛時期的英語作品中,要論描繪浪漫光彩和隱蔽權力之功力,無人可以超越歷史學家南希·米特福德。”

1972年,南希獲得英國皇家爵士勳章。第二年,她告別了這個世界。她的骨灰被安葬在英國牛津郡,與父母和三個妹妹長眠在一起。2010年,打破南希生前不願重印的禁忌,南希在1935年寫作的小說《衝突》(WIGS ON THE GREEN)在首版65年後得以重見天日。為了慶祝此事,法國迪奧香水還特意為這本書在倫敦舉辦了盛大派對,以紀念南希·米特福德這位英國文學最後的貴族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