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微具槽,無毛,光滑。下部和中部的莖生葉為二至三回三出複葉,有長柄;葉片三角形,寬達40厘米;頂生小葉具長柄,卵形,稍帶革質,長9-15厘米,寬5.5-14.5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心形或近圓形,側生小葉斜寬卵形,比頂生小葉片為小,長5-9.5厘米,寬4-8.5厘米,兩面均無毛;葉柄長達22厘米,近無毛;上部莖生葉一回三出。
花序具分枝4-8條,分枝長3-14.5厘米;軸及花梗密被灰色短毛;花小,直徑約4毫米;花梗長3-4毫米;苞片鑽形,長約1毫米;萼片4-5,寬橢圓形或倒卵狀圓形,長3-4毫米,寬2.5-3.2毫米;退化雄蕊橢圓形,長約3.8毫米,寬約2.2毫米,頂端二淺裂,有兩個白色的附屬物;
雄蕊長4-7毫米,花葯淡黃色,寬橢圓形,長約0.6毫米,花絲狹線形;心皮3-5(6),長約1.5毫米,在花期時具短柄,花後期時柄稍延長,光滑,無毛或近無毛。
分布範圍
產自中國四川南川。生於山地。
主要價值
主治
清熱解毒;疏風透疹;昇陽舉陷。斑疹不透;咽喉腫痛;勞傷;中氣下陷;瀉痢下重;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浸酒。
藥用價值
【藥名】:南川升麻
【別名】:小升麻
【漢語拼音】:nan chuan sheng ma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micifuga nanchuanensis Hsiao
【中藥化學成分】:根莖含升麻甙(cimicifugoside),咖啡酸二甲醚(caffeic acid dimethylether)及去甲升麻精(norcimifugin)。
【功效】:清熱解毒;疏風透疹;昇陽舉陷
【科屬分類】:毛茛科
【拉丁文名】:Rhizoma Cimicifugae Nanchuanensis
【主治】:斑疹不透;咽喉腫痛;勞傷;中氣下陷;瀉痢下重;跌打損傷
【生態環境】:生於山地。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洗淨,曬乾。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南川一帶。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疏風透疹藥;昇陽舉陷藥
【性味】:味甘;苦;性寒;小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浸酒。
【出處】:《中華本草》
栽培技術
升麻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當年幼苗在-25℃低溫下能安全越冬。幼苗期怕強光直射,開花結果期需要充足光照,怕澇,忌土壤乾旱,喜微酸性或中性的腐殖質土,在鹼性或重粘土中栽培生長不良。選擇海拔1000米左右,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半陰半陽山坡地或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平地。
種子採收、處理:由於升麻花期較長,種子成熟時間長短不等,果實成熟時果瓣自然開裂,種子隨風飄落,因此,要隨熟隨采,當果實由綠開始變黃,果皮開始枯乾,果瓣快開裂時將果穗剪下,曬乾後果皮全部裂開,除去果皮及雜質,種子再曬乾後即可秋季播種。若來年春季播種,將種子按1:3的細沙混合進行沙藏,澆水保持濕潤,放在室外低溫貯存。注意栽培中不能選用隔年的陳種子,這是由於種子採收後室內乾燥貯存2個月,發芽率10%以下,貯存一年後多數不能發芽。
播種:春秋兩季均可,春季在3月下旬~4月中旬。播種時先在畦面上按行距20--25厘米順畦開溝,溝深4~5厘米,把種子均勻地條播在溝內,蓋細土1.5~2厘米,稍鎮壓,土壤乾旱時用噴壺澆1次透水,畦面蓋一層稻草保濕。秋季在10月中旬~11月上旬,播種方法與春季相同。
春季播種,當氣溫15~20*(2時,18~20天就可出苗,逐次除去畦面稻草,保持苗床土壤濕潤,乾旱時,早、晚用噴壺澆水。幼苗因怕強光,在畦面上部用簡易葦簾遮蔭。當幼苗生長1年後進行移栽,移栽時間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後或春季返青之前。在整好的大田按株距30厘米,行距45厘米開穴,穴深15厘米,每穴栽苗1株,覆土以蓋上頂芽4~5厘米為度,栽後澆1次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