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蒼縣南峰寺位於旺蒼縣東河鎮。南峰寺位於旺蒼縣紅軍城外南邊一里的黃洋河畔、南峰山山腰,是一座倚山鑿崖而建的古剎,始建於唐,坐南向北,舊志喻為“閬苑錦屏”。川陝蘇區時,紅四方面軍西征前的總指揮部就設在寺廟內,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張國濤也住在這裡,他們在這裡籌劃了川陝省肅反工作會議,指揮了廣昭戰役,陝南戰役,強渡嘉陵江的戰役。文革時、寺廟內三千多平方米的古建築藝術毀於一旦,只留下一些斷壁頹垣、雕刻於石岩中的古佛頭像、殘缺不全的手足、以及寺廟西側懸崖上長約二十餘米的紅軍巨幅石刻標語“為獨立自由領土完整的蘇維埃新中國而奮鬥!”十多個大字。
文革後、縣城周圍方圓幾十里的善男信女,集資捐糧,少的幾元錢,幾斤大米或小麥,多的成千上萬,又在原來的基礎上傍山而建,修造了寬闊高大的大雄寶殿,觀音殿,普賢觀世音殿等善男信女、方丈主持的誦經拜佛,居住之處,培植的草木茂盛,一派蔥蔥鬱郁。樹碑標記,內容有“原紅四方面軍主要領導人張國濤曾居於此”等語。是旺蒼的名勝之一。遠遠望去,南峰寺紅色的瓦,黃色的牆,在陽光下顯得金碧輝煌、光彩奪目,非常壯觀。走近一看,只見幾座殿堂聳立在半山腰,有“大雄寶殿”、“覺正淨”、“念佛堂”……這些殿堂里擺放著許多雕塑,有“千手觀音”、“送子觀音”、“藥王菩薩”等。這些雕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千手觀音”慈祥端莊,“藥王菩薩”仙風道骨,“送子觀音”眉清目秀。在寺廟的一角上方吊著一口大鐘,上面刻著一些精美的圖案,其中有一條龍似乎在遊動。廟宇的右邊崖壁上,刻有兩個一米見方的行書大字——樂善,“樂”是繁體字,兩上字既豐滿渾厚,又飛舞靈動。上百年來,不知有多少南來北往的客人在此駐足瞻仰。
歷史上這塊土地就小有名氣,宋熙 寧時利州轉運使鮮于先曾稱讚此地為“龍去難尋百潭水,地靈長對五峰山”。
南峰寺山腳下就是靈溪寺遺址,也是始建於唐,毀於文革中,明代曹學全著《蜀中名勝錄》對其風貌作了生動的描述。宋代陸游曾有《雨中過靈溪古堠》一詩描繪“道邊相送驛邊迎,水隔山青似有情”。明代嘉靖年間,四川按察司僉事前監察御史楊瞻《題靈溪》也讚嘆這裡“青泉當戶如迎客,翠竹環牆又可人”,“鳥道依稀天上路,林居仿拂畫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