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鎮[綏江縣南岸鎮]

南岸鎮[綏江縣南岸鎮]
南岸鎮[綏江縣南岸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岸鎮隸屬雲南省綏江縣,位於綏江西部,東鄰綏江縣中城鎮大沙村,南鄰永善縣青勝鄉,北面與四川省屏山縣新市鎮隔江相望,距綏江縣城15公里,地處滇川兩省交匯處,是出川入滇的交通要道,是長江東轉第一鎮。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政府辦公樓 政府辦公樓

南岸鎮隸屬雲南省綏江縣,位於綏江西部,東鄰綏江縣中城鎮大沙村,南鄰永善縣青勝鄉,北面與四川省屏山縣新市鎮隔江相望,距綏江縣城15公里,地處滇川兩省交匯處,是出川入滇的交通要道,是長江東轉第一鎮。這裡交通十分便捷,東面可達向家壩電站、宜賓、自貢、內江、重慶;南面可達昭通、昆明;西面可達溪洛渡電站;北面可達樂山、成都。全鎮有國土面積84.18平方公里,轄南岸、團結、互助、勝利4個行政村, 22個自然村,107個村民小組。

全鎮平均海拔627米,年平均氣溫 18.2℃,年降水量95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小麥、花生、油菜、紅苕、磨芋等農作物,適合發展生豬,土雞等養殖產業。2006年末,共有住戶3790戶,總人口15948人,其中農業人口15358人,勞動力892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790人,全鎮經濟總收入276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20元,是典型的農業鄉鎮。2006年南岸鎮屬於貧困鎮,農民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和外出務工為主要收入。

農村經濟

水渠 水渠

2006年全鎮經濟總收入276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35萬元,占總收入的18.85%;畜牧業收入1352萬元,占總收入的48.82%(其中,年內出欄生豬13015頭,土雞26885隻,肉牛180頭,肉羊334頭);漁業收入 0.98萬元,占總收入的0.03%;林業收入103萬元,占總收入的4.1%;第二、三產業收入116萬元,占總收入的3.9 %;工資性收入669萬元(主要是農民外出務工收入),占總收入的24.16%。農民人均純收入1120元。農民收入以養殖業、種植業和外出務工等為主。全鎮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954人(占勞動力的33.11%),在省內務工748人,到省外務工2278人。

人口衛生

2006年末,全鎮現有農戶3790戶,總人口15948人,其中男性8268人,女性7680人。農業人口15358人,勞動力8921人。全鎮有漢族15791人,其他民族157人。

到2006年底,全鎮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238人,參合率79.7%;享受農村低保 800人。村民的醫療保障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總共920平方米,全鎮共有醫生18人,鎮衛生院位於集鎮所在地。全鎮建有公廁5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4個,人畜混居的農戶367戶,占農戶總數的9.7%。

文化教育

六一活動 六一活動

2006年末,全鎮共有中國小13所,校舍建築面積共28625平方米,擁有中國小教師127人,在校學生2327人。全鎮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26人,其中小學生1567人,中學生659人。

全鎮建有文化活動室5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礎設施

轉星工程 轉星工程

截止2006年底,全鎮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鎮有1314戶通自來水,有 2332戶飲用井水,有14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3.8%)。有379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745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和72.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9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97戶(分別占總數的34.2%和29%)。集鎮到縣城的道路為國道213線,但路面為土路,鎮內主幹路面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建有集貿市場2個。全鎮共擁有汽車19輛,機車55輛。

到2006年底,全鎮共有289農戶建有沼氣池,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建有小水窖14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03戶。全鎮4個行政村已通自來水,實現戶戶通電, 4個行政村已通電話。有3個行政村已通公路;全鎮大部分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9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2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24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27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林業改革

精心組織,周密部署

為切實抓好全鎮林改工作,鎮黨委、政府及時成立林改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在召開全鎮林改工作啟動會後,各村也成立了林改工作領導小組,並及時召開兩委班子成員會議和村民小組

林改工作動員大會 林改工作動員大會

會議,對林改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使整個林改工作做到了機構健全,人員到位,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把握導向,強化宣傳

為了讓廣大民眾了解掌握本次林改工作精神,工作組始終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切實加大對林改工作的宣傳力度,組織工作組人員進駐各村民小組,採取召開民眾會議、家庭走訪、貼上宣傳標語等形式,向廣大民眾宣傳林權制度改革精神,做到家喻戶曉。

調查摸底,深入細緻

為了掌握全面具體的林地基本情況,工作組在駐村入戶後,查閱相關檔案及有關林業、土地方面資料,與村幹部及各村民小組長、民眾了解各村林地的情況,通過採取“聽、查、看”三種形式,全面摸清了各村民小組林地基本情況,為整個林改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制定方案,穩步推進

根據調查摸底情況,結合實際,制定各村民小組林改方案,並召開各村民小組會議對方案進行認真討論後進行了表決通過。深入各自然村各戶對“兩山”進行核實,並採取召集民眾會議來互相監督、公認核對和到地里去指認、勾圖、丈量。

上下聯動,密切配合

自開展林改工作以來,從鎮黨政班子、工作組、村組幹部到人民民眾對整個工作都密切配合,形成上下聯動、齊心協力抓好林改工作的格局。縣、鄉工作組指導有力,對如何開展好林改工作進行了統籌安排,進行周密部署,制定工作計畫;村兩委班子與工作組密切配合,始終堅守崗位,積極協調各方工作,確保各項工作正常開展;各村民小組組長認真負責,積極組織民眾參加會議,帶領工作組深入林地進行核實面積和四至界線;廣大民眾積極配合,參與本村召開的林改工作會議,給工作組提供原始的相關材料。

統籌兼顧,齊抓共管

在開展林改工作中,始終堅持把林改工作與當前的災後重建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做到統籌兼顧,齊抓共管,使林改工作與災後重建工作做到“兩促進,兩不誤”。

基層組織

全鎮共有農村黨支部26個,共有農村黨員369人,其中男黨員315人,女黨員

優秀黨員大合影 優秀黨員大合影

54人,少數民族黨員4人,全鎮下設4個行政村,22個自然村,107個村民小組。有黨委1個,黨總支6個;有團委1個,農村團總支4個,農村團支部22個,共有團員736人。

人文地理

綜述

南岸鎮位於雲南省東北部金沙江下游南岸,地處川滇兩省昭通、宜賓、涼山三市州結合部,為“長江東轉第一鎮”。大江縈迴,群峰環峙,在母親河的孕育呵護下,南岸成為早期人類的活動區之一。南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歷史文化遺址有馬湖府、月兒池、築路摩崖、銅船

南岸鎮 南岸鎮

碼頭、文筆田等,宗教文化活動場所有蓮花山、天宮廟、佛耳岩等。

黃龍村新石器文化遺址

上世紀80年代,在南岸鎮黃龍村先後出土五把石斧,並發現新石器文化層一處,是綏江唯一發現的完整的遠古人類遺址。

馬湖府遺址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馬湖蠻主內附,“立總管府,遷於夷部溪口,瀕馬湖之南岸創府治。”二十九年後(即大德四年,公元1305年)治所遷到境內泥溪(今屏山)。現南岸村18組馬湖府遺址為縣級保護文物。

月兒池

古代水利工程遺址月兒池約修建於15世紀後期,為明孝宗時馬湖府土知府安鰲所建,至今已歷500餘年滄桑。月兒池近水而築,設計科學,長約120米,高約50米,蓄水數

萬方。因形賦名,與周圍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優美和諧。

銅船碼頭

南岸鎮 南岸鎮

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長1300里的金沙江昭通府段遂開工建設,八年後告竣。“京銅”以每年120-157萬多斤的規模源源不斷地由永善黃坪起航入長江逆大運河北上至京。地理位置適中,風平浪靜的南岸銅船碼頭便是這支龐大的遠航船隊的途中停靠點。如今,銅船碼頭只剩得二十來個當年拴船用的索鼻應證著得名,昭示著昔日的繁忙。據說原來有48個(一說108個)索鼻,47個就石鑿成,最末一個是用京銅鑄的。

築路摩崖

位於南岸村17組,刻石者隨意地從楠竹林溝崖框內懸著的沙礫與鵝卵石堆中選一塊質地極易風化的石頭,就其天然毫不琢磨,稍加雕飾即成。上書“府官安□(據推斷他應是第二任土府安本),金(鑿)石從開此路爾。洪武(應為建文)辛巳年”。宗教名勝蓮花山:蓮花山為綏江縣第二高峰,為儒、釋、道三教合岳之勝地,風景優美,內涵深厚,旅遊資源豐富。南岸鎮歷史文化另有天宮廟、佛耳岩、黃龍石廟子等宗教活動場所,至今仍在開展活動。南岸歷史名人:一個多世紀前,有一位名家在這裡吟詠:“近江雨盡不泥濘,橋臥月池水色清。夢覺隔窗欣聽讀,課餘信步喜長吟”。這位身著長衫的長者便是劉伯鏞(字樂之)先生,四川隆昌人,服務綏江教育三十多年,實為縣內第一個教育家。水色青青,書生朗朗,小憩後的先生隔著窗偷著樂。“樂莫樂兮心相知”,他是否知道,數十年後,這群月兒池坎上的孩童中的一位,名播綏江杏壇,出任首任教育局長,感念師恩:“從先生游,深受其教澤”?孩童名鍾靈,字秀珊。他知道老師樂從何來,繼承了老師的事業,並發揚光大。師徒二人心靈相通,而這種相通相知的起點便是月兒池。綏江文化史上劃時代的一筆正是在兩位先生的傳承中寫就:樂之先生是外縣塾師執教時代的代表,是綏江史研究領域的拓荒者;秀珊先生是本縣第一個完成向近代教師轉換之人,是綏江史研究的集大成者。

月兒池

南岸鎮 南岸鎮

標準的半月形,月兒池呈弓箭狀,中有古樸三拱石橋,橋頭有土一方,如箭在弦,直指金沙江對岸老鷹山之“鷹頭”,抒發著“彎弓射在雕”的豪邁氣概;作為“月亮”。它與大河溝上游逼真的臥牛造型組成一幅動人的犀牛望月圖;作為水池,與池邊的巨石古樹融合為清秀文雅而又大氣磅礴的山水盆景;池中鐫刻著“珍珠馬樂”的馬形石及離池不遠的珍珠洞裡的母豬石撒播著一種安靜而平和的農家氣息。方圓不及一里的區域內,陽剛與陰柔、率直與雋永如此隨意又如此有序地結合在起,其恢宏的氣勢、迷人的風韻自是常使文人墨客意惹情牽,有黃詩吳聯為證:

黃髮濱詩曰:

月兒池上嘆良工,獨眼蒼鷹笑世窮。

何日退耕還蓄水,珍珠著綠耀滇東。

吳運強聯曰:

池影鍾月殿精華,下連滄海,上映青天,南環峰岳,北枕金沙。邀朋游故地,正逢桔熟橙黃。放膽吟喔,開弓再射雄鷹目。

橋形有水鄉風格,春艷桃花,夏垂綠柳,朝控樓台,暮縈紫霧。撫石憶仙蹤,頓覺神怡心曠。馳懷傲笑,把盞重抒壯士情。

南岸文物

1、馬湖府舊址

2、銅船碼頭

3、黃龍新石器文化遺址

特色產業

全鎮的主要支柱產業為大棚蔬菜、土雞養殖和經濟林果,主要產品銷售縣內和省外。2006年主產業收入2553.2萬元,占總收入的92.2%。目前正在大力發展土雞、大棚蔬菜等特色產業。現擁有各種企業5個,農業專業合作組織4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農戶數445戶。

扶貧開發

南岸鎮扶貧工作通過紮實推進“三個轉變”,認真實施“扶貧五大工程”,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上半年主要取得了六方面成效:一是順利完成勝利磨羅片區、南岸木槐片區以及團結毛壩片區整村推進掃尾工作,並通過驗收組驗收;二是爭取到扶貧項目資金45萬元,用於勝利村楊家片區、南岸新民片區以及互助白龍片區整村推進項目;三是基本完成了2005年扶貧到戶貸款貼息資金的兌付工作,並抓好了2007年扶貧到戶貸款的前期準備工作;四是開展以能人帶動的形式輸出務工人員,完成勞務輸出3480人(有序輸出2205人),開展勞動力技能培訓3期150人次,實現勞務輸出收入655萬元;五是認真開展百千萬幫扶工程,半年來共投入幫扶資金4.06萬元,其中縣直掛鈎部門投入3.37萬元;六是完成了向家壩電站淹沒區農村勞動力資源調查。

自然資源

全鎮有耕地總面積23171 畝(其中:水田12053.1畝,旱地 17718.6畝),人均有耕地1.51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小麥、花生、油菜、紅苕、磨芋等農作物;全鎮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630畝,有效灌溉率為28.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22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5畝。擁有

勝利風光 勝利風光

林地 12044畝,其中經濟林3271畝,人均有經濟林0.74畝,主要種植柑桔、桂圓、核桃、香蕉、蠶桑、茶葉等;水面面積 1519畝,其中養殖面積 319畝。有煤、鍶、銅、鉛鋅等礦產資源。

農業產業化

2007年11月9日,南岸村7組的部分婦女領到了由農村信用社上門發放的貸款。該款項是由縣婦聯全額貼息用來扶持婦女發展養殖業的專項資金。

南岸村7組位於南岸真武山上,由於長期乾旱缺水,幾年前在政府號召下搞起了林果種植,2007年11月,部分林果已投產。2007年,土雞市場前景看好,大家又在南岸禽業開發中心的帶動下,紛紛搞起了林下養雞,由禽業中心提供雞苗和技術保障,並簽定保護價回收契約,已收到了明顯效益。但部分村民由於集資修鄉村路,搞農網改造,已用完了手中的積蓄,縣婦聯得到訊息後,來到該組考察,對大家自主發展意識給予了肯定,並決定拿出20萬元全額貼息貸款,幫助婦女進一步發展好林下養雞。該組已有12戶婦女用資信卡領到了自己的發展資金,大家表示,一定要用好這筆錢,用自己的雙手科技致富,起好示範帶頭作用。

災後重建

第一步:及時召開會議進行研究部署

5月12日地震發生後, 14:45召開了在家黨政領導,站、所長及部分村委會主任參加的防震緊急會議,並立即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的防震減災應急領導組和以黨委委員、武裝部長任組長的防震減災應急救援組,深入村組,慰問受災民眾。期間,鎮黨委、政府先後召開了10次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災後重建工作,成立了災後重建工作領導組,領導組下設辦公室、宣傳維穩組、物資管理髮放組、技術指導組、

南岸鎮災後重建 南岸鎮災後重建

監督檢查組、應急組等六個工作機構,具體負責全鎮災後重建工作,各村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

第二步:啟動應急預案,制定災後重建工作實施方案

5月12日、13日、14日,按照《南岸鎮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制定的方案,鎮黨政領導、機關站、所、辦積極投入了抗震救災工作,先後四次分赴學校、場平工程,深入各村、組,指導受災民眾抗震減災,核查災情。對由於震後導致原有地災點威脅加劇受影響的民眾,通過搭建帳篷、遷部分民眾到鎮政府安置、投親靠友等方式緊急轉移民眾64戶268人,確保了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為切實做好我鎮災後民房的恢復重建工作,確保受災民眾如期搬入新居,結合我鎮實際,鎮災後重建工作領導組制定了南岸鎮災後重建工作實施方案。按照縣委、政府要求,完善了黨政聯席定期研究、指標分解、物資管理髮放、重建工作流程、掛鈎聯繫等五項制度。

第三步:加大宣傳,嚴格要求

通過標語、專欄、會議等形式,重點宣傳本鎮受災情況、上級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相關檔案和政策,加大民眾對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認識,正面引導民眾積極支持,組織廣大民眾貫徹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方針,把政府支持、社會援助和生產自救結合起來,調動和發揮受災民眾的積極性,立足自力更生,加快恢復重建。為保證災後重建工作的順利進行,要求鎮黨政辦、防汛辦、防火辦等相關站所和各村嚴格24小時值班制度;要求各村開好“三個會”,做到“四個公開”,即災後重建工作必須開好戶主會、村民代表會、村兩委會等三個會,物資發放以及重建對象確定後,必須進行小組戶主大會公開、片區公開、村兩委核實後公開、鎮領導組審核後公開等四個公開,嚴格按照鎮紀委印發的災後重建工作要求,完善痕跡資料,實施流程管理。

第四步:明確責任,強化督查

要求各機關站所、各村各負其責,加強協調配合,把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切實抓緊抓好。鎮災後重建監督檢查組堅持定期不定期深入村組、各相關單位,採取明察暗訪的方式,督查工作進度以及救災物資發放情況,發現問題,在全鎮進行通報,並及時督促整改,確保災後重建規範、公開、有序推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