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在長樂古城內西南,故名。又因山有蘭茗、香界、石林三個高阜,亦稱三峰山。南山有塔,俗呼塔山、塔坪山。古人每年重陽登此山,又稱登高山。
南山面對上洞江、下洞江,背負六平山、首石山。南山高45.8米,方圓不過數方里,但氣勢雄偉壯觀,古往今來不少學者、名人遊覽登臨,詠詩作記。
自唐上元元年(760),縣治移置六平吳航頭,長樂人民就開始開發南山。在山的周圍,亭、台、樓、閣遞建。山路縱橫,松柏蒼翠,花卉繁蔭,山前江濤滾滾,風帆蔽空。明代鄭和七次下西洋駐師期間,曾在南山修葺三峰塔寺並題額,奏建天妃行宮並立碑,新建三清寶殿等。南山經全面整建,初具規模,成為儒道釋文化交融之地。嘉靖以後,經多次倭患兵燹,風雨侵蝕,民國期間,縣城二度淪陷,名勝文物破壞殆盡,只餘三峰塔與鄭和碑。
1958年,南山石林峰上矗立起“長樂縣革命烈士紀念碑”。1985年闢為“鄭和公園”。公園內人工湖上有印心亭,香界峰建有明志亭。在隱屏峰的三峰塔,經過全面整修,更加壯觀。1985年,為紀念鄭和下西洋580周年,在當年三峰寺、天妃行宮和三清寶殿的遺址上,建造了仿明代古建築紅牆碧瓦的鄭和史跡陳列館。如今,南山鄭和公園樹木蔥蘢,簇擁著寶塔豐碑,掩映著館舍亭台,猶如綠島浮在日益擴大的長樂城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