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坡洋社區

坡洋社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良慶區經濟開發區東南面,轄區面積1.78平方公里。東接玉洞村,南至平樂村,西至銀海大道,北接五象社區。轄區內共有企事業單位63個,個體工商戶268戶,街道17條,居民住宅樓共508幢(其中出租屋273幢),2010年社區總人數6109人,其中常住人口2531人,流動人口3578人,屬混合型社區。

基本概況

社區黨支部成立於2002年8月,成立時共有黨員3名。後分別於2005年12月,2008年8月兩次換屆選舉,現有社區支部書記一名,支部委員2名,退休黨員1名,共有黨員24名。在良慶區黨委和大沙田街道黨工委的指導幫助下,坡洋社區黨支部認真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堅持開拓創新,不斷進取精神,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努力工作,充分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不斷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和影響力,為社區“三個文明”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障。加強黨員服務點建設,組建了社區服務志願者隊伍,開展多種便民利民服務活動。關心弱勢群體,為低保戶、下崗失業人員辦實事。並發放《黨員聯繫卡》,使黨支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不斷增強,為促進社區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作出有力保障。

社區服務

坡洋社區在工作中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和“民眾利益無小事”原則,始終把社區民眾服務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握民眾的思想脈搏,關心民眾的冷暖疾苦,切實為民眾排憂解難。我們社區有“五多”,即:空掛戶多,弱勢群體多,就業困難人口多,商業戶多,流動人口多。面對這種現狀,社區廣集資源,多方聯繫,在全區率先實行“4050”再就業工程。幾年來,安置下崗失業人員290人,其中“4050”人員169人,通過職介機構安置132人,其中“4050”人員28人。為實現下崗人員充分就業,社區聘請專家作了食品製做培訓、專項企業職工培訓、創業培訓、勞動預備制培訓,總培訓人數達567人,並承諾:只要你能不挑不檢,保證你二個月內實現再就業,社區自2003年來,已和21家單位建立了友好協作關係。同時為幫助社區弱勢群體,為其解決生活實際困難,已和15家單位共建結對協定,但要把工作落實到實處,實現讓居民安居樂業,老有所養,經費欠缺還是一個很大的缺口。

社區保障

坡洋社區居委會占地2平方公里,擁有新建辦公用房210平方米,設施齊全的綜合服務大廳,配置了電腦3台,印表機二台,電視機一台,空調兩台,現有工作人員4人,每年工作經費總額2.5萬。居民小組12個,轄區內有企事業單位7家,居民人口總戶數為4211戶,總人口數為9342人,社區退休職工752人,黨員204人、孤寡26人,殘疾對象211人,享受低保的有343戶,其中留守兒童57人,原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總數為1086人,其中“4050”人員465人,已實現就業和再就業總人數為942人,其中“4050”人員296人,現有失業人員總數為251人,其中“4050”人員118人、有強烈就業願望的下崗失業人員總數為193人,其中“4050”人員102人,是一個弱勢群體較多的社區。

社區文化

文化與社區不能割裂。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和時間向度上生成的,社區是文化的土壤,社區結構的形成端賴於文化的制約,文化的孕育和傳承又存在於社區的社會活動和生活工作之中。
社區文化的定義因文化外延的不同也有很多說法。吳文藻先生認為:“文化的簡單的定義,可以說是某一社區內的居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說是一個民族應付環境——物質的、象徵的、社會的和精神的環境——的總成績。”
馬林洪斯基認為,文化從功能的角度來考察,包括經濟、教育、政治、法律與秩序、知識、巫術、宗教、藝術及娛樂等八個方面。桑佳斯論述的社區文化的外延更小,包括語言文字、公共象徵、知識信仰、價值體系以及有關行為程式中的慣例、規則與特定方式。
從物業管理的角度來審視社區文化,社區文化應該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為了方便論述,我們將物業管理中的社區文化界定為:社區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區域範圍內,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社區成員在社區社會實踐中共同創造的具有本社區特色的精神財富及其物質形態。
理解社區文化的概念需要注意:
(1)社區文化是社區成員在社區社會實踐中所構建的。
(2)社區文化是社區成員在社區實踐中所構建的各種成果。
(3)社區文化是社區成員在社區實踐中所構建的各種生活方式或樣式。
(4)社區是社區文化的生存地、生產地和傳播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