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黃韭

南宮黃韭

南宮黃韭,河北省南宮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南宮黃韭保護區域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南宮黃韭獨特的生長環境。南宮黃韭鞘白,葉黃微綠,口感鮮嫩,味道濃郁。 2017年9月1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南宮黃韭”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產品特點

南宮黃韭 南宮黃韭

外在感官特徵:南宮黃韭鞘白,葉黃微綠,葉長鞘短,株高30厘米左右,口感鮮嫩,味道濃郁,辛辣口味淡。內在品質指標:產品營養豐富,經檢測,維生素A>1.9微克/100克;維生素C>9.3毫克/100克;總膳食纖維含量100克;硒>2.8微克 /100克。

南宮黃韭原名豐本,又名韭黃,俗稱黃蓮韭。馨香撲鼻,鮮嫩色美,乃春種之青韭,經春、夏、秋三季,充分吸收陽光及大地之營養,青韭不割,至霜降,青韭葉萎壯根,集全年之精華於根內。地初凍,從大田內刨之,置韭根於壕子內無土栽培,不追施化肥與農藥,依韭根之精華而生長,又使隔絕光線,故所長之韭色黃鮮嫩,稱之“黃韭”,乃真正無公害之綠色產品。富含維生素A、B、C、糖類、蛋白質等,並含有抗菌物質。具有調味、殺菌之功效。常食有益。

產地環境

南宮黃韭 南宮黃韭

南宮黃韭保護區域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 0℃以上積溫4936.3℃,年日照295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584毫米,多集中在七、八月份。早霜始於十月中旬,晚霜終於四月上旬,無霜期約200天。

地勢平坦開闊,海拔高度27.2-30.1米,氣候條件屬暖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溫差較大,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涼爽,冬季寒冷少雪。保護區毗鄰南宮湖,空氣較濕潤。灌溉水為淺層地下水,水質礦化度為1-1.5克/升;土壤肥沃偏鹼性,pH值為8。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南宮黃韭獨特的生長環境。

歷史淵源

南宮黃韭 南宮黃韭

黃韭始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年),自古就被譽為“菜中珍品”。神農《草本》云:“韭根名韭黃,韭之美在黃,豪貴皆珍之。”

南宮種植韭菜歷史悠久,漢朝曾在南宮遇難呈祥的劉秀稱韭菜為“救菜”,創象形漢字“韮”,後簡化為“韭”字。明朝監察御史、經學家劉濂歸隱後,住在紫微山(南宮市小關村丹朱古墓)腳下,曾在詩中寫到“晚菘早韭饒供給、莫說樊須是小人”,可見君子之交“青”如韭。

生產情況

南宮黃韭 南宮黃韭

2017年,南宮市黃韭露地種植面積9000餘畝,黃韭溫棚種植面積405畝,年產黃韭300多萬公斤,暢銷京津滬等十多個省區市。

2018年,南宮和一家外地農業科技公司合作建立了黃韭產業園,流轉農戶土地2000畝,首次實現了黃韭的規模化種植。同時,南宮市還與國家級農業院所合作,引進先進技術設備、開展種植技術培訓,提升黃韭產業的科技含量。

產品榮譽

2017年9月1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南宮黃韭”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南宮黃韭主要產區為西丁辦街道辦事處的西孟莊村、大趙莊村、小趙莊村,北胡街道辦事處的小關莊村、侯家莊村、東張莊村、大邢家莊村和蘇村鎮德演宮村總計3個鄉鎮辦,8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5°16′45″-115°22′12″,北緯37°20′11″-37°24′42″,南宮黃韭保護區露地播種面積總計9000畝,黃韭窖面積405畝,總產量300萬公斤。

質量技術要求

南宮黃韭 南宮黃韭

(1)品種選擇:耐鹼性較強的當地農家品種。

(2)種子處理:將種子在太陽下曬1-2天后,再撈出晾乾,在

30℃的恆溫下催芽,到韭菜種露白時開始播種,然後覆土2-3公分,等待出苗。大面積生產可直接乾籽播種。

(3)播種:一般在4月25號左右,10厘米地溫保持在15℃以上時,開始開溝播種,每畝用種量在2.5-3公斤。

田間管理:播種後15-20天出苗。出苗後看苗情,看地的乾濕度,決定是否澆水。整個生長期內不割韭菜,以確保根系健壯,營養充足。實施2年倒茬種植,控制病蟲害發生。

(4)除草:當韭菜苗長到兩片葉時要進行人工除草。

(5)肥水管理:以充分腐熟有機肥為主,後期適當追肥。到11月份小雪前後,待韭菜營養全部回流後就可以刨根,保存溫度控制在-5℃左右,保持相對濕度70%以上,並注意通風,黃韭生產根根據市場需求安排砌根入窖時間。

(6)黃韭窖管理:韭菜根移栽到黃韭窖內,室溫保持在16-18℃,每8-10天澆水一次。一般每茬澆2水,後期不澆水,收穫後不易立即澆水,最好2天后待傷口癒合後進行。

(7)採收:入窖後20天左右可以收穫第一茬,第二茬,第三茬生長期一般在15天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