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歷史
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天水市中心的胡氏民居建築群是國務院於2001年6月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胡氏民居由南宅子和北宅子兩處隔街相望的古建築群組成。南宅子始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北宅子建於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距今分別已有395年和388年的歷史。著名文物、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稱它“是甘肅省惟一的也是全國罕見的具有典型明代建築風格的古民居建築宅院群”。兩處古宅的建築布局、結構形制、屋頂脊飾、磚木雕刻等等都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古宅建築
南宅子的創建人胡來縉和北宅子的創建人胡忻,父子二人都是明代的名臣,邑人譽為“父子鄉賢”。 胡氏民居由於是胡來縉、胡忻父子的私宅,所以其形制基本按中國傳統民宅的四合院形式構建。“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東西廂房圍繞中間庭院而形成的布局傳統,且四面房屋相連走廊相通,即使雨天亦可免雨淋之苦。胡氏民居雖為四合院,卻不同於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無論正房或廂房均為馬鞍架結構,而胡氏民居除正房與倒座為馬鞍架結構外,廂房則採用俗稱一坡水的天水民居構建方式,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由於主人的官員身份,胡氏民居建築風格較普通民居顯得高大、莊重、氣勢恢弘、肅穆凝重,於民居之中體現著濃厚的明代官式建築風格,這從屋柱的規格,斗拱的形制,鴟尾蹲獸的造型均可得到證實。
南宅子的平面略呈矩形,大門位於庭院東北角,硬山形屋頂,面闊三間,今所見的當心間為後來改建時所加胡氏清代的一位夫人的節孝牌坊。大門當心間門額上題有“副憲第”三字,表明了主人的身份。門內為一小天井,正對大門的是影壁。天井西側有一垂花門,門額題有“桂馥”二字。垂花門通入前四合院,南邊房屋為正屋,在兩進的四合院中這一正屋又為過庭,通過它可以直達後四合院。前後兩進四合院的正屋自明萬曆朝建成之後,未進行過大的翻修,至今依然保持著400年前的原貌,這在全國範圍內也是極為罕見的。 南宅子前院正屋面闊五間,屋頂為懸山式,大木樑架上承五根檁子,俗稱五架梁,屋檐下以抱頭穿插式作出走廊,為普通民居所少見。柱頭、欄額和雀替上的雕飾既不同於江南徽派民居的精細,也不同於富商居所的流俗。透過歷史風塵,保留至今的南宅子柱頭上的如意雲朵用圓轉流暢的陰刻線,表現出雲氣的層次,簡潔、粗獷而又圓潤,呈現出一種自然的漂浮感與上升感,脫俗與沉穩的氣蘊,與文人氣息濃厚的明式家具風格一脈相承。倒座的雀替上,一條透雕的螭龍身軀翻轉,上半身為龍
形,下半身為花草,與明代青花瓷器上的紋飾異曲同工。東西廂房的欄額上則裝飾有透雕的花草紋飾,枝葉連綿不斷,極似佛教建築常見的忍冬紋。院內地面以色澤深淺不同的卵石鋪成九宮格、太極圖、太陽等圖案,每當雨水浸濕時,盡顯華麗而神奇。 第二進四合院也是明代建築,南房三間前出廊,五架梁,東西廂房略同於前院。過廊西側有一小巧玲瓏的三合院,東、北兩房皆為三間,南房為一過庭,穿越過庭又與一小院相通。與前院相較,小院房屋體量較小,但精巧有勝。西側廊上作出欄桿和拱形小門,起到了分割空間及阻斷視線的作用。門窗木雕極為精細,內容多為琴棋書畫、喜鵲梅花和博古紋。雖不似前院宏偉大氣,卻多了一些雅趣和地方特有風格。 與南宅子隔路相望是北宅子。與南宅子相較,北宅子規模更為宏大。上世紀末拆毀前有大門三間,門額題為“太常第”,是為太常寺少卿署正卿胡忻的私宅。由於胡來縉、胡忻父子均為明萬曆朝之名臣,所以天水百姓在南北二宅之間的馬路上建有“父子鄉賢”的巨形牌坊,可惜此牌坊於民
國初年拆除。 北宅子平面接近正方形,原為正院三進,側面建有大小院落五個,現僅存二、三院的前後正庭與中院庭樓及廂房。庭樓梁記上明確記有“大明萬曆四十三年乙卯夏四月十五日建”題記。這座庭樓面闊五間。樓閣兩層,重檐硬山屋頂。下層六列六柱,檁與柱的勾搭做法遠較南宅子為複雜,檐柱石與檐柱之間的乳袱呈彎月形,古建中稱之為“月梁”,屬於官式建築中極為考究的構建做法。上層檐柱間鑲嵌有雕花闌乾,每間各有欄板及絛環板五面,每片以減地浮雕的手法雕出一組團花圖案,有荷花、牡丹、西番蓮等不同樣式。其中還有一面在圓形開光雕出一人物形象。整體雕刻精工而不顯繁縟,原彩繪雖經數百年風雨侵蝕,其色澤仍依稀可見。至今面對這座樓閣,仍能深切地感受到它的雍容華貴與當年的輝煌。就其建築規模和建築整體構造的價值而言,比之聞名遐邇的寧波天一閣藏書樓毫不遜色,而細節雕飾之華美精細,則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學者評價
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鄭孝燮、阮儀三一行在這座古建面前駐足良久,讚嘆它是“典型的明代官式風格,
典型的明代官式氣派”。 胡氏民居這兩座明代建築群艱難地走過了近400年的蹉跎歲月,有過它的輝煌,更有過它的悲哀。60年前,中國建築學大師梁思誠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國建築史》中說:“我國對於居室之傳統觀念,有如衣服,鮮求其永固。故欲求三四百年以上之住宅,殆無存者。故關於民居方面之實物,僅現代或清末房舍而已。”梁先生生前未能一見胡氏民居,而梁先生的學生羅哲文先生有意先後四次親臨胡氏民居,其流連忘返,讚賞有加,一唱三嘆之情自然不是沒有原因的。胡氏民居是一座洗盡鉛華的古宅,它是天水這座歷史名城的見證,它自身又是一部佇立於繁華街市之中無言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