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循諸有清一代,派系連作輿政治發展之密切聯繫,其應該是1860年後的生物。自太平軍興與對外關係愈見紛繁以降,中央與地方互動之此消彼長,參與決策之漢官僚漸易形以實,派系活動遂因專制君主決策主動權之外流而益見復起。由此中歸納,光緒十年(1884)甲申易樞前之權力面目,或可以“恭醇之爭”與“南北之爭”二線名之。在企圖獨操大權之慈禧太后運作下,終有光緒十年(1884)藉中法越南衡突,而衍生之朝局翻覆。本書即試圖以這二十四年中,南北兩派在做為決策核心的軍機處,透過朝局中重大內外決策、事件的討論、爭論及政治角力,來呈現諸多史著或史料在提及此段歷史時,常用“南黨北黨”等詞,其真實面目及在晚清政局中所占有之地位。
書評
本書以“辛酉事變”為起點,以“南北之爭”的派系問題為主軸,探討了1861-1884年清朝決策核心人事布局的內部變化。本書作者是台灣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書中不僅涉及了大量的清代檔案史料、私家日記,而且還有作者鞭辟入裡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