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倫社區

南倫社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西鄉塘區,2001年9月28日成立,總人口數6516人,以漢族為主,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4.5萬元,2006年9月榮獲“自治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

南倫社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西鄉塘區華強街道辦事處,居委會位於解放路西段,距朝陽花園、百貨大樓僅需步行幾分鐘。

社區介紹

南倫社區北擁朝陽溪、南靠人民路、西鄰新萬通,交通十分便利。社區於2001年9月28日成立,轄區內有市三香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原商業食品總公司)、市教幼、水暖器材廠等四家企事業單位,還有翠堤灣小區、天主教小區、南倫街居民等48個社區居民小組,是一個混合型的社區。由於“三坊街”舊城改造,新建成的翠堤灣小區大部分交付業主使用。南倫社區現有居民總戶數2175戶,總人口數6516人(其中,流動人口144戶,432人)。本社區的學校(資源或設施)具有市中心等(優勢或特點),社區自成立以來,在城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華強街道辦事處的指導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大力加強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以服務為宗旨,以民主為目標,建立建全社區黨支部、居委會、工會、團組織、婦女兒童委會員,計生協會,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綜合治理委員會,文體科技環境衛生管理委員會,殘疾人協會,流動人口管理站等10多個管理機構。
社區黨群組織和服務機構健全,工作制度完善,逐步建立規範、有序地社區管理體制,社區管理得力,社會秩序穩定,民眾安居樂業。

指導思想

南倫社區在西鄉塘區黨委、政府和華強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正確領導和具體指導下,充分發揮黨支部核心作用,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社區服務為龍頭、以服務居民為重點,以“服務南博會,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主線,圍繞“服務”兩字做文章,不斷探索創新社區工作。

服務活動

積極組織居民民眾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活動,認真貫徹落實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熱情為居民民眾服務,為民眾辦實事做好事,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組織社區民眾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愛國衛生活動,努力營造和諧、文明、健康、衛生的生活居住環境。幾年來,社區黨支部和居委會先後獲得“南寧市‘五好’、‘四有’居民區黨支部”、“南寧市講文明、樹新風先進單位”、“南寧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南寧市2005年度先進集體”、2005年榮獲“南寧市科普先進單位”、2006年9月榮獲“自治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城區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單位”、“城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榮譽,2002年榮獲“南寧市文明社區”稱號。

社區風氣

南倫社區內治安狀況較好,民風樸實,鄰裡間和睦相處,絕大多數居民愛國守法,熱心公益,如冬季鏟冰掃雪,能自願參加。鄰裡間發生緊急事件(生病等)能熱心相助。居委會一直注重對提高居民素質進行宣傳教育工作,尤其是注意心理健康的宣傳教育,引導居民正確認識、理解下崗失業,從黨和政府對困難群體的關心、照顧和幫助方面去體會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再反思個人應如何愛國,如何替國家排憂解難,樹立新的就業觀念,積極再就業。願望是使居民民眾與政府和諧,大家同心協力,建設好社區、首都、國家。教育、啟發居民在享有自己權利的同時,還要進公民應盡的義務。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步提高居民民眾的全面素質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但這是搞好社區各項工作的基礎,一定實實在在堅持下去。2006年5月10日貼出玉河改造公告,於1個月內完成拆遷工作.涉及社區705戶居民。已於2006年6月底玉河拆遷搬走。2006年9月雨兒胡同3、5、7號開始微循環。

人口衛生

截至2010年底,南倫社區有農戶47戶,鄉村人口112人,其中男65人,女47人。農業人口總數為112人,勞動力總數5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口39人,外出務工人數20人。
南倫社區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12人。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及衛生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社會保障,有更多的農戶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至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47戶,總計105人,參合率94%,享受低保6人,村民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鄉衛生院。

經濟狀況

南倫社區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04.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8萬元,占總收入的27.8%;畜牧業收入128萬元,占總收入的21.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0頭,肉牛22頭,肉羊100頭);林業收入66萬元,占總收入的11%;第二、三產業收入26.1萬元,占總收入的4.3%;工資性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5%。農民人均純收入169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社區外出務工收入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41人(占勞動力的23.3%),在省內務工106人,到省外務工335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