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里村

南京里村

南京里村隸屬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勐海縣勐混鎮曼掃村委會,該村國土面積2147畝,海拔1200米,年平均氣溫17.6℃,年降水量1329.6毫米,農民收入主要以糧、糖、茶及牧業收入為主。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京里村隸屬雲南省德宏州瑞麗市勐秀鄉,地處鄉東南邊,距鄉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鄉道路為彈石
村委會全貌
路,交通方便,距市區13公里。東鄰南京里礦泉水廠,南鄰國有林,西鄰原勐秀派出所危房,北鄰南京里村民小組道路。轄 南京里、團結、甘呂等9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422戶,有鄉村人口1730人,其中農業人口1721人,勞動力112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41人。全村國土面積50.75平方公里,海拔1365.7米,年平均氣溫26 ℃,年降水量1455毫米,適合種植甘蔗、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1937畝,人均耕地7.33畝,林地15370.1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29.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41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民居住條件惡劣,道路差,農田水利設施差、產品缺乏深加工技術。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發展養魚、種植檸檬、大棚蔬菜、杉木,飲食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937畝(其中:田1478 畝,地 10459 畝),人均耕地
林業資源
7.33畝,主要種植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15370.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82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73畝,主要種植檸檬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82.3 畝,其中養殖面積102.6畝;草地28.8畝;荒山荒地10825.65畝,其他面積37388.53畝。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主要銷售往市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37.4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4.4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橡膠、木瓜 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麻竹、檸檬產業。擁有企業7個。2009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生產發展、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村容村貌整治、管理民主”的發展目標,立足鄉情實際,合理布局,著眼長遠,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力度,把村建設成和諧安定、文明富裕、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基礎設施

2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353戶通自來水,有2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
村內一角
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8.2%)。有40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73戶,安裝有線電視農戶2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7.8%、90.5%和5.3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21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2戶(分別占總數的 51.21%和32%)。該村到鄉道路為砂石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3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7輛,農用運輸車11輛,拖拉機128輛,機車157輛。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4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3戶。全村有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7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1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2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73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主要銷售往市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37.4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
生豬養殖業
入44.46%。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5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02萬元,占總收入的52.9%;畜牧業收入244.5萬元,占總收入的32.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82頭,肉牛301頭,肉羊66頭,禽畜194054隻);林業收入77萬元,占總收入的10.14%;第二、三產業收入78萬元,占總收入的10.28%;工資性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3.95%。農民人均純收入264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0人(占勞動力的0.76%),在省內務工60人,到省外務工20人。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367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1474.3畝。年末集體總收入2萬元,有固定資產 62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禁防工作、村委會工作制度等。

文教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22戶,共有鄉村人口1730人,其中農業人口1721人,勞動年齡內從業人員數 995人,其中男性537人,女性483人。該村以景頗族為主(是漢族、景頗族混居
景頗族的目瑙縱歌場景
地),其中漢族703人,景頗族913人,其他民族5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51人,參合率94.84%;享受低保17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衛生所面積為9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2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375戶,占農戶總數的91%。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2010平方米,擁有教師13人,在校學生 275人,距離鄉中學1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75人,其中小學生172人,中學生103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8個,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該行政村有9個村民小組,以漢族、景頗族兩種民族為主。漢族主要繼承和沿襲漢族的風俗習慣,傳統節日有“春節”、“中秋”、“端午”、“清明”、“七月半接祖”,還有景頗族的目瑙縱歌、嘗新米活動,有三護單抗日遺址、景頗山寨、基督教堂等具有少數民族特色的資源,有悠久的歷史和濃郁的民族風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