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
倖存者是見證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活人證”,他們的口述史彌足珍貴。但隨著時間推移,近年來不少人相繼去世,目前在世的只有200餘人,平均年齡也超過80歲,這讓歷史學者們感到憂心。搶救性保存“活人證”的口述證據,讓研究者們感到越來越迫切。
朱成山表示,口述史分會成立後,調查會有很大轉變,首先是從過去只注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短線調查,向長線調查轉變,展現大歷史變革中的個人生活史,重大歷史事件對個人生活的影響。
昨日成立儀式上,“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口述史調查首批項目課題小組”與首批受訪人員代表夏淑琴、常志強、張秀紅、潘巧英、金茂芝等5名倖存者簽下《採訪協定書》,明確了調查訪問形式、公開事項、著作權等問題。接下來,口述史分會還將繼續組織專家團隊,選取更多的倖存者進行調查採訪,儘可能完整地收集他們的口述證言 。
段性成果
2012年12月13日,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的75周年祭日。今天上午,大屠殺倖存者口述史調查階段性成果新聞發布會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此次調查工作開始於2012年4月5日,已經對三個倖存者夏淑琴、張秀紅、常志強個體和南京湯山倖存者群體8名代表進行了調查,工作人員通過調查採訪,逐漸還原了倖存者生平的大事記,家族的譜系圖,證人證言史料,相關照片和證件資料等等。調查對象涵蓋了倖存者本人,還包括他們的家庭成員、鄰居,而且他們調查的對象不僅僅包括大屠殺期間的經歷,還將按照大屠殺之前,大屠殺期間和大屠殺之後三個階段對倖存者生活狀況進行的調查。
另外,在對八名湯山倖存者調查中專家還第一次確定834名遇難者同胞的姓名,初步摸清了湯山城東村47次屠殺的經過和日軍設立慰安婦場所的一些情況,此項工作最終將於明年年底前完成,最終將完成四份調查報告。
據專家介紹,對於南京大屠殺進行口述式調查已經進行過四次,但是這一次是首次按照國際標準進行,特別是在目前倖存者已經不到200人,而且他們年紀已經都在80歲以上這種情況,這次搶救性調查是十分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