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7月1日)
平裝: 24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00489471, 9787500489474
條形碼: 9787500489474
尺寸: 23 x 16.2 x 1.6 cm
重量: 381 g
作者簡介
洪嵐,女,1965年2月出生,浙江省杭州市人。杭州師範大學哲學學士.北京師範大學法學碩士,中山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華南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持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2007年度課題《南京國民政府的國聯外交》和2010年度課題《中國共產黨對國際聯盟政策研究》.主持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一五”規劃2008年度課題《抗日戰爭時期中共對國聯 的政策研究》,目前在《史學月刊》、《廣東社會科學》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主要研究領域為抗日戰爭史。
內容簡介
《南京國民政府的國聯外交》內容簡介:中國與國聯的技術合作,一度曾經給中國人民帶來西方援助的幻想和希望,但結果是合作了10餘年,雷聲大雨點小,派來的少數專家雖在中國的文化教育、衛生醫療、交通運輸、社會服務與救濟方面進行一些工作,提出過一些建議,做過一些事情,但由於資助不到位,資助基金力度不大,合作成果相當有限。所以,中國與國聯的這種所謂合作,儘管其主流是積極和進步的,但是缺乏實際的意義和效果,對於中國的抗日戰爭,對於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都沒有發生實質的影響。
南京國民政府幻想依賴國聯來振興中華的舉措不僅成效很小。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國必須依賴西方列強振興中國的誤解,使中國喪失了自力更生的許多機遇。中國呼籲外國支持抗日戰爭的要求,叉未能得到國聯的有力回響,使中國抗日戰爭失去了許多主動,給中國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
目錄
緒論
一、學術史回顧/1
(一)1949年以前/1
(二)1949年以後/6
二、本課題研究意義和目的/9
三、基本資料/10
第一章 國際聯合會和《國聯盟約》
一、國際聯合會的創立/12
二、《國聯盟約》和國聯的主要機構/16
三、“九一八”前夕國聯的國際地位/22
四、國聯的集體安全保障制度/25
第二章 南京國民政府與國聯早期的交往
一、“濟南事變”時期的國民政府與國聯/28
二、南京國民政府與國聯正式交往的開端/43
三、在禁菸問題上與國聯的合作與矛盾/47
第三章 “九一八”事變時期國民政府對國聯的策略
一、“九一八”事變前夕蔣介石與張學良對日問題的共同方針/58
二、必須恢復原狀/71
三、先撤兵、後交涉/89
四、保衛錦州/103
五、“一二八”事變與國聯3月3日特別大會/120
第四章 《李頓調查團報告書》與各界的反響
一、《李頓調查團報告書》與日本退出國聯/138
二、日本國內各界對《李頓調查團報告書》的意見/142
(一)日本政府/143
(二)日本軍部/144
(三)日本外務省/144
(四)各政黨、團體和輿論界/145
三、中國方面對《李頓調查團報告書》的態度/146
(一)蔣介石、汪精衛的基本態度和南京中央政府的立場
(二)國民黨其他軍政要員和外交官的意見/151
(三)學者和社會名流各抒己見/153
四、國際方面的反應/157
(一)國聯內部/157
(二)美國與蘇聯/159
第五章 中國與國聯的技術合作
一、“九一八”事變前後中國與國聯的技術合作/161
(一)中國與國聯技術合作的萌發/162
(二)醫療衛生技術合作/165
(三)水利建設的合作/167
(四)文化及教育的合作/169
(五)農業技術的合作/171
二、1933年以後的擴大合作/174
(一)擴大合作的背景/174
(二)擴大合作的性質、目的和經過/177
(三)技術合作過程中的矛盾和衝突/184
(四)中日兩國對擴大合作的輿論反響/188
第六章 全面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與國聯的關係
一、1937年的布魯塞爾會議/194
(一)排除阻力向國聯提出申訴/194
(二)會議前的國際形勢和南京政府的外交方略/199
二、為爭取軍事援助繼續努力/208
結語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參考文獻
一、檔案/234
二、公報、報紙、期刊/234
三、史料彙編/236
四、專著、文集、詞典、日記、回憶錄/239
五、論文、檔案、報告/243
六、傳記/245
七、外文部分/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