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塞爾會議

布魯塞爾會議,又稱九國公約國會議,於1920年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召開。

又稱九國公約國會議。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中國國民黨政府即向國聯呼籲制止日本侵略。國聯第十八屆常會通過《建議書》,建議召開九國公約簽字國及其他與遠東事務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國家參加的會議,調解中日衝突。1937年11月3日至24日,會議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中、美、英、法、蘇等19個國家參加了會議, 日本和德國拒絕出席。會上,中國代表顧維鈞要求與會國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停止提供貸款和軍需物資,並向中國提供軍事援助。但與會各國出於各自的戰略考慮和利害關係,除發表泛泛的譴責之詞外,誰都不願率先制裁日本。會前,控制會議的英、美兩國都商定,凡有損於對日關係的任何提議,他們一慨不提,從而注定此次會議將一無效果。蘇聯代表支持中國政府的上述建議,但不願單獨捲入衝突。經過3個星期的空談,11月24日會議通過了《九國公約會議報告書》,強調九國公約和平原則的有效性、必要性和普遍適用性,要求中日停止敵對行動,採取和平程式。會議拒絕了中國政府關於制裁日本的正義要求,使日本更加肆無忌憚地在亞太地區進行侵略擴張活動。
1920年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召開國際金融會議,會上提出:凡未設立中央銀行的國家應儘快建立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應擺脫各國政府政治上的控制,實行穩定的金融政策。布魯塞爾會議大大推進了各國中央銀行的普遍建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