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概述

總統府景區占地面積約9萬平方米,保存有較為完整、風格迥異的近現代建築遺存,有中式官衙建築、中式園林建築、西式建築以及民國公共建築等,著名碑碣散布其間。1982年,總統府以太平天國天王府名義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總統府景區以諸多保存完好的近代中西建築遺存,國內獨一無二且厚重的歷史文化氛圍,珍貴的文物博物館內“太平天國天王府”和史料,風景優美的自然環境,熱情地歡迎來自海內外的嘉賓。
歷史變遷
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總統府),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朝初年曾是歸德侯府和漢王府。清朝為江寧織造署、江南總督署、兩江總督署。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均以此為“行宮”。因做過明成祖朱棣二兒子漢王朱高煦的王府,故稱煦園。具有江南園林的獨特風格。
1853年3月太平軍占領南京,定都天京,洪秀全在此興建了規模宏大的太平天國天朝宮殿(天王府)。
清軍攻破南京後,焚毀宮殿建築,於同治九年(1870)重建了兩江總督署。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劉坤一、沈葆楨、左宗棠、張之洞、端方等均任過兩江總督。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後,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此處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組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的國家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1912年4月,臨時政府結束,在這裡成立了以黃興為留守的南京留守府;1913年“二次革命”中,又成為討袁軍總司令部,黃興、何海鳴先後任司令。1913年至1927年,這裡先後成為江蘇都督府、江蘇督軍署、江蘇將軍府、江蘇督辦公署、副總統府、宣撫使署、五省聯軍總司令部、直魯聯軍聯合辦事處等機構。
軍政主官有程德全、張勛、李純、齊燮元、盧永祥、馮國璋、孫傳芳、楊宇霆、張宗昌等人。
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不久,即於9月移駐這裡辦公。1928年10月,國民政府實行"五院制",辟國民政府東院(東花園)為行政院辦公處,國府西院(西花園)為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和主計處。
至1937年11月,譚延闓、蔣介石、林森先後任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宋子文、蔣介石、陳銘樞(代理)、孫科、汪精衛先後任行政院長;李濟深、何應欽、朱培德、蔣介石、程潛先後任總參謀長;陳其採為主計長。
1948年5月20日,蔣介石、李宗仁在“行憲國大”分別當選總統和副總統後,國民政府改稱總統府。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總統府。從此,揭開了中國歷史新的一頁。
南京解放後的近50年中,總統府一直作為機關的辦公場所。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機關單位陸續搬遷,並於1998年在總統府舊址之上,開始籌建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經過精心的規劃和五年的建設,至2003年已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