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詞語]

卑鄙[詞語]

卑鄙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bēibǐ,雙音詞,古意指地位卑微,見識淺陋(分別是“卑”和“鄙”的意思)或指這樣的人;清之後漸有低下粗俗、低級惡劣之意。今意為貶義詞,指語言、品行惡劣,不道德。

詞語信息

卑鄙 bēi bǐ

(1)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2)人格低下,舉止不端,品性惡劣。

賈某總辦河工,浮開報銷,濫得保舉。到京之後,又復花天酒地,並串通市儈 黃某,到處鑽營,卑鄙無恥。——《官場現形記》。

(3)形容那些平時在朋友面前兩肋插刀的樣,在關鍵時刻插朋友兩刀的人。

典故記載

低微鄙陋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當世之事。” 這裡是指“身份低微,見識短淺”《北史·於翼傳》:“ 明帝雅愛文史,立麟趾學,在朝有藝業者,不限貴賤,路聽預焉。乃至 蕭撝 王褒 等與卑鄙之徒同為學士。”

低下粗俗

清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五:“詞中如 劉改之 輩,詞本卑鄙,雖負一時重名,然觀其詞,即可知其人之不足取。” 清 吳熾昌 《客窗閒話·鸞仙》:“是後開鸞必至,所言皆卑鄙瑣陋,呶呶不休,皆厭惡之。” 魯迅《三閒集·無聲的中國》:“他們說白話文卑鄙,沒有價值;他們說年青人作品幼雅,貽笑大方。”

低級、惡劣

(品質、言行)

清 沈復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余自 績溪之游,見熱鬧場中卑鄙之狀不堪入目,因易儒為賈。”

清 張杓 《上楊侯陳善後事宜書》:“貨有定額,不容增減;價則現給,無事拖延。奸商復何所圖而甘為卑鄙耶!”

老舍《四世同堂》二五:“假若詩歌是狡猾卑鄙的結晶, 藍東陽 便真可以算作一個大詩人了。”

聶紺弩《我對小品文的意見》:“林先生 已經不是諷刺,簡直就肯定雜文的流行是由於作者墮落、卑鄙、偷懶、投機。”

指卑鄙的人

晉 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六藝備則卑鄙化為君子,眾譽集則孤陋邈乎貴游。” 唐 韓愈《送許郢州序》:“於公 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與卑鄙庸陋相應答如影響。”

“卑鄙”是古、今常用的詞語,但現代的“卑鄙”和古代的“卑鄙”,詞語的結構和意義有較大區別。下面就談談這個問題。

“卑鄙”一詞按現代人的理解,其意應比古時有所延伸。卑乃卑劣,有“低下”之意,應是那不上檯面、見不得陽光之意。鄙 乃超出常規、不擇手段之意。寓意其人內心之不端、行為之不軌,令常人嗤之以鼻。

詞語辨析

古代的“卑鄙”,本是聯合詞組,“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見識短淺;後凝固成形容詞,意思是“卑微鄙陋”。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意思是:“先帝不認為臣地位低下、見識短淺……”

《說文》里說:“卑:賤也,執事者。”“卑”本義是伺候主人的奴僕,後泛指地位低下,它的反義詞是“尊”。“鄙”本指遠離都市的邊遠地區,和“都”(都市)相對。因為住在邊遠地區,訊息閉塞,行為粗俗,所以“鄙”引申為“庸俗、淺陋”。

例如:“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曹劌論戰》)意思是“有權位的人見識淺陋,不能深謀遠慮。”“卑鄙”合用,意思是“地位低下,庸俗淺陋”,一般用於自謙(即自稱,表謙遜)。上述《出師表》中的“卑鄙”,就是諸葛亮的自稱,表示謙遜。

現代的“卑鄙”是形容詞,詞義色彩轉為貶義,意思是“語言、品行惡劣,不道德”,一般用於罵別人。例如:“這些無恥的話從這個卑鄙的小人嘴裡說出來,竟如流水一樣順暢。”(凌力《星星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