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台社區

同治《寧海州志》仍載有“午台集”之名。 1932年午台村改劃為午台鎮。 1945年春,據點被拔掉,市集又遷回午台。

簡介

午台社區位於山東省煙臺市萊山區初家街道駐地南2.5公里處。北鄰綠色家園,南鄰軫大路,東鄰宋家莊村,西至午台山。迎春大街從小區通過,有10多路公車在該小區設站點,交通便捷。現有居民638戶,1623人。

由來

午台。始建於宋代。據《宋史》載:宋代曾在全國各地置“務”,為稅收或專賣機關。如“市易務”(交易管理)、“榷貨務”(專賣管理)等等。該村此時也設“務”。又因村址建在山麓台地上,故得名“務台”。金大定年間荊岩寺(位於今萊山鎮安吉村)碑文中已載有該村,但寫作“仵台”。含義無據可查。清同治《寧海州志》所載與今名相同。

古蹟

午台集

原為膠東地區最古老的集市。南塂村明代崇禎《楊氏家譜》載有“午台集小店一處”語;清《牟平縣誌·卷十》載有“文登徐士林,少時家貧,赴登州應試,至午台集,宿於旅店”等語。文登徐士林為清雍正、乾隆年間人。由此可知,明末清初午台已是開有商店、旅舍、飯館的重要集鎮了。同治《寧海州志》仍載有“午台集”之名。1932年午台村改劃為午台鎮。民國《牟平縣誌》又載:午台集市面較萊山為小,地濱海岸,海鮮隨時上市,果品尤為出口大宗。該志《市集表》並註明午台集期是農曆“四、九日”。
“七七”事變後,日軍占領煙臺,轟炸萊山,午台集被迫遷至午台、宋家莊之間的河套中。1938年7月1日,敵機趁集期人多之際,來此投擲炸彈,炸死炸傷30餘人。市集又被迫東遷至午台河與浪蕩河匯合處。1939年1月,日軍在孫家灘設立據點,偽牟平縣長周東華將市集遷至其處。1945年春,據點被拔掉,市集又遷回午台。1952年,集市又遷至初家。至此,午台大集結束數百年輝煌歷史。

午台鋪

古代送信的驛夫沿路停留換馬之處稱為驛亭或驛堡(或“鋪”,音意同)。明洪武初年,寧海州同知趙天秩在州治(今牟平城)設急遞總鋪,並設辛安、望桿、蕪蔞、午台四個分鋪,向西達至福山城,有官道直達。清同治二年(1863年)在午台設民信局,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改設郵政,1952年此處還設有郵電代辦所,後遷至初家。

午台官道

時午台集“務”、“鋪”地位於一體,官道穿街而過,既是店鋪林立的商貿集散之地,也是一個東來西往、赴京趕考的必經之路。今午台村東、濱海中學門東百米處,仍存留一段原古老的官道。

午台龍山文化遺址

午台村東丘陵環繞的盆地處,為龍山文化遺址。面積約9萬平方米,已暴露的文化堆積厚達1米多。採集的陶片以夾砂黑陶為主,其次為泥制黑陶,夾砂紅陶。器形有“鼎”“鬹”“罐”“豆”等,鼎足均呈鏟形和鑿形,屬龍山文化早期,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