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幾十年來,中國在一路追趕現代化。但如果始終伴隨著春運難,始終解決不了春運難,世人會怎么看中國的現代化?春運,不過是中國現代化的一面鏡子,從中我們看到的是現代化亟須補齊的短板,照見的是必須提升的交通運力和服務品質。
世界上似乎沒有什麼號令,能夠像春節一樣產生如此巨大的動員力,無聲地驅使著人們自覺自愿地踏上歸鄉的旅程。一年一度春節,如潮的歸鄉人成為世界矚目的一道動人心弦的風景。而這風景,既令人感佩,又讓人心酸。
打工的人兒漂流在外,一年只盼著過年回家。2011年1月19日,大陸打工大軍新年返鄉潮大幕正式拉開。春運首日,各種狀況不斷,非常多的打工族通宵達旦想盡種種辦法提前排隊,也沒能買上返鄉火車票。而大陸“買票難,難於上青天”的窘境亦催生“千里走鐵騎”的“騎機車”族,“拼車族”,甚至有人在風雪之中徒步回家,以實現回家過大年、與全家老小團聚的願望。
每年的返鄉難,不禁讓人質疑:為何每到春運都要熬夜排隊,而且一連兩三天排隊也“一票難求”?而不論颳風下雨,總要露天排隊受罪?
“春運買票,真是比登天還難啊!”
在全國很多城市都出現了在寒冷的天氣中徹夜排隊的情況。
據《現代快報》報導,在蘇州體育館購票處,排在隊伍最前頭的曾曉宏是四川瀘州人。他和身旁一位買票人合裹著一條棉被,由於被子太小,身材高大的他雙腳只能露在外面。
曾曉宏說,自己4年前來蘇打工。“來蘇州,就2008年回過一次家。”他稱,今年買票回家,兒子都兩歲了還沒看過老家什麼樣子,此次無論如何也得回去看看了。”
“昨晚六點排到現在,排了十幾個小時,中間就吃了一桶泡麵。”曾曉宏說,他前一天已經在這裡排過一次了,從下午三點半排到夜裡十二點半,他是第三個進去的,結果前面兩個買完了輪到他時只剩站票了。
據悉在該體育館,有近萬人冒雪排隊購票。遲遲等不到開售時間,隊伍卻越排越長。有購票者表示,排隊短短半小時內,身後就增加了300多人。有人感嘆,“春運買票,真是比登天還難啊!”雖然,當天能購到回家車票的希望特別渺茫,不過這些購票者這依然在風雪中執著地堅守著。
千里走鐵騎
廣西農民工機車隊已然開始了“千里走鐵騎”之旅,他們從務工的沿海城市出發,向著偏遠的山鄉故地,靠一騎摩托穿越數千裡層巒疊嶂。他們三五一組,一樣的裝扮,身穿厚衣,復裹雨衣,腳套塑膠袋,后座綁棉被行李,皆行色匆匆而去。去年春節,他們共有13萬輛次走千里征程,今歲春節又復如是,明年還是一樣的匆匆騎行否?
這只是春節期間一個令人唏噓的鏡頭而已。當你置身熙來攘往的歸鄉人流中,看那肩挑背馱,挈婦將雛的陌生面孔,卻多是約略一樣的焦急情緒。聽那排數夜的隊只為買一張歸鄉的票,有七尺男兒為買不到票而嚎啕大哭。見那票販子活躍異常、往來穿梭,在視窗、找關係買不到票,但只要肯出血票販子手裡永遠有票。辛酸得都有些麻木了。
210國道廣西河池段是廣西、廣東通往重慶、四川、貴州三省市的主要通道,這三省市不少在珠三角務工的農民工都取道河池返鄉。2011年1月19日晚,河池市境內氣溫零度左右,細雨不斷,寒意逼人。農民工機車隊仍時有出現。他們大多一男一女共騎一輛機車,身上穿著厚厚的衣服,裹著雨衣,腳上套著的塑膠袋濺了不少泥水,后座上綁著棉被或行李,三五輛機車一組,行色匆匆,他們的眼神中露出回家的渴望。
據國內媒體報導,農民工卜元順介紹,他們從廣州潮州趕回貴州羅甸老家,行程有1000多公里,從2011年1月17日上午9點出發,除了晚上休息,其他時間都在趕路,“如果順利的話,20號中午應該可以到家”。卜元順說,他們準備當晚趕到貴州獨山縣城再休息,這意味著他們還將在寒冬雨夜中前行100多公里。
為解決買回鄉車票難的問題,1月19日,一批批騎著摩托返鄉的春運大軍途經浙江金華向著江西境內開拔。這些打工族們身穿厚實的棉衣外加雨衣,頭戴防風頭盔,腿捆綁腿、護膝,冒著雨雪長途跋涉騎車還鄉。這已成為新年返鄉潮交通線上一道特殊的風景。春節是中國人大遷徙的季節,也便成了覓食者的季節,從遷徙者身上扒下一層皮成了眾多覓食者的生存之道。廣西的農民工為了省錢,又不堪“一票難求”之苦,選擇了甘受風雨嚴寒相欺的數千里長途鐵騎飛奔,不用說我們也能夠體會到那種歸鄉的身心自由,那種總是向故鄉不斷靠近的踏實喜悅。但是,還有更多的人沒有這種選擇,只能任由覓食者宰上一刀,或受那旅途的艱辛與勞累。
評論
世人稱嘆中國人的可佩,在於要求不高,只要能求全,委曲也行,只要能歸鄉,再艱辛的旅程也願意承受。在於什麼也阻隔不斷歸鄉的心,不管他人用什麼樣的眼光看著他,不管付出多少勞苦,他都只想以全部的心愿回到親人的身邊。春節誠然是無聲的號令,但這號令背後的那種熾熱的情感、純粹的理性,不正是我們民族千百年來淘漉不掉的文化的根、文化的力么?為著中國人的這種不可阻擋的團圓,我們難道就不該用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來提供方便以滿足么?難道就不該用最決絕的辦法讓一切覓食者無法覓食么?
“春運難”,我們都喊了幾十年了,為什麼到今天依舊是難?為什麼春運期間的旅途質量依舊沒有根本性改觀?我不相信春運是解不開的死結,春運之難不可能破解不了。關鍵是從什麼樣的高度來重視中國人的春節團聚問題,站在什麼樣的角度來看待歸鄉人的旅途問題,用什麼樣的科學辦法來解決實際難題。如果各色票販子絕跡了,買票真的還那么難么?如果科學引導不同群體的出行流量,旅途真的就那么擠么?如果對乘客以人的尊重、禮待、理解,歸鄉人的心真的就那么累么?
不要說,春運難是現代化進程中必然產生的一個現象,也不要說春運是中國現代化不能承受之重。春運,不過是中國現代化的一面鏡子,從中我們看到的是現代化亟須補齊的短板,照見的是必須提升的交通運力和服務品質。
1月19日,騎著摩托返鄉的春運大軍冒著大雪返鄉。他們身穿厚實的棉衣外加雨衣,頭戴防風頭盔,腿捆綁腿、護膝,冒著雨雪長途跋涉騎車回江西老家,成為春運交通線上一道特殊的風景
妻臨盆排隊第三位買不到票浙男裸奔討說法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白龍橋鎮打工的陳偉偉表示,從頭一天晚上22點就來到火車站排隊,他河南省商丘市老家的妻子就要生產了,他要趕在過年的時刻回去,迎接自己孩子的出生,並幫自己的妻子一起度過這個欣喜、重要而又艱難的時刻。
寒風如刀,但陳仍然在這極寒的天氣里堅持到了第二天的中午12點。但排在隊伍第三位的他,輪到他時卻被告知沒票了。一氣之下陳脫到只剩內褲,裸奔至站長室要求“給個說法”。
據《金華新聞網》報導,車站負責人說,春運一票難求是事實,40多個售票視窗一下子賣完了,陳的問題真的沒辦法解決。
現實鏡頭
鏡頭1
裹著雨衣,后座上綁著棉被或行李,三五輛機車一組,行色匆匆
19日是春運的第一天,廣西河池市不少農民工成群結隊騎著機車冒雨返鄉。
210國道廣西河池段是廣西、廣東通往重慶、四川、貴州三省市的主要通道,這三省市不少在珠三角務工的農民工都取道河池返鄉。
19日晚,河池市境內氣溫只有零度左右,細雨不斷,寒意逼人,但農民工機車隊仍時有出現。他們大多一男一女共騎一輛機車,身上穿著厚厚的衣服,裹著雨衣,腳上套著的塑膠袋上濺了不少泥水,后座上綁著棉被或行李,三五輛機車一組,行色匆匆。記者多次在路邊招手提出採訪,但不少農民工都搖頭拒絕,匆忙的神色中,透出對早日回家的渴望。
鏡頭2
穿了五六件毛衣加上外套,還是冷得受不了
晚上8點,在河池市八步收費站附近,記者好不容易攔下一隊由四輛機車組成的“鐵騎隊”。借著收費站微弱的燈光,記者看到,儘管大家都穿戴得嚴嚴實實,但依舊凍得瑟瑟發抖,臉上掛滿雨珠。“穿了五六件毛衣加上外套,還是冷得受不了”,其中一位農民工卜元順說。
卜元順介紹,他們從廣東潮州趕回貴州羅甸老家,行程有1000多公里,從17日上午9點出發,除了晚上休息,其他時間都在趕路,“如果順利的話,20號中午應該可以到家”。卜元順說,他們準備當晚趕到貴州獨山縣城再休息,這意味著他們還將在寒冬雨夜中前行100多公里。
鏡頭3
機車隊在眾多大貨車之間蜿蜒穿行,讓人捏了一把汗
在鄰近河池南丹縣城路段,記者碰到一對帶著四歲孩子騎行回家的夫婦。孩子裹得嚴嚴實實,被護在父母的雨衣下,只露出一雙穿紅色靴子的小腳。“孩子沒人帶,只好帶著一起回家”,母親邊說邊掖好裹著孩子的小棉被,語氣中不無心疼。
經了解,“省錢”是農民工騎行回家的主要理由。一名農民工說,買一輛機車7000元左右,還可以用好幾年,而坐火車從廣東回一趟貴州老家就要600元,“來回一次就花掉半個月的工資了”。
千里騎行固然省錢,但其中的安全隱患令人擔憂。在210國道上,機車隊在眾多大貨車之間蜿蜒穿行,著實讓人捏了一把汗。連日來的凍雨更是增加了農民工騎行的難度。記者親眼看到一輛機車由於路滑側翻路邊,幸好無人受傷。此外,不少農民工為求早日返家,日夜兼程,往往疲勞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