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歲[詞牌名]

千秋歲,詞牌名,又名“千秋節”“千秋萬歲”。以秦觀《千秋歲·柳邊沙外》為正體,雙調七十一字,前後段各八句、五仄韻。另有雙調七十一字,前後段各八句、六仄韻;雙調七十二字,前段七句五仄韻,後段八句五仄韻等變體。代表作品有張先《千秋歲·數聲鶗鴂》等。

詞牌沿革

千秋本指長壽,唐代將玄宗誕辰定為千秋節,見《唐會要》卷二十九“節日”:“開元十七年(729)八月五日,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張說等,上表請以是日為千秋節。著之甲令,布於天下,鹹令休假。”《唐六典》卷四載:“凡千秋節,皇帝御樓,設九部之樂,百官褲褶陪位,上公稱觴獻壽。”唐教坊為此專門創作了一部大曲《千秋樂》,見載於《教坊記》。晚唐時,《千秋樂》已成為曲子詞的詞調之一,《全唐詩》卷五一一有張祜所作《千秋樂》一首,是七言絕句的形式:“八月平時花萼樓,萬方同樂奏千秋。傾城人看長竿出,一伎初成趙解愁。”《全唐詩》卷二十七將此列入“雜曲歌辭”。到了宋代,宋人根據舊曲名另制新聲,遂有《千秋歲》的詞作。北宋諸作多為仄韻雙調,七十一字。《宋史·樂志》入“歇指調”。《張子野詞》人“仙呂調”。

此調錶悲哀,或表吉慶;為悼亡,或為祝壽。始詞為張先所作:“數聲邈鵡。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永豐柳,盡日無人花飛雪。莫把雲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此詞抒寫傷春之情,前段第三句為七字句,與秦詞略異。《詞律》此調列三體,《詞譜》列八體。秦詞為宋人通用之正體。北宋紹聖二年(1095)秦觀貶謫於處州時所作,詞情悲愴絕望,不久秦觀即死亡。蘇軾在海南儋州貶所,黃庭堅在廣西宜州貶所,得知秦觀死亡訊息均追和其詞。蘇軾詞云:“島邊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淚濺,丹衷碎。聲搖蒼玉佩,色重黃金帶。一萬里,斜陽正與長安時。道遠誰雲會。罪大天能蓋。君命重,臣節在。新恩猶可覬,舊學終難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於海。”黃庭堅詞云:“苑邊花外。記得同朝退。飛騎軋,鳴珂碎。齊歌雲繞扇,趙舞風回帶。嚴鼓斷、杯盤狼藉猶相對。灑淚誰能會。醉臥藤陰蓋。人已去,詞空在。兔園高宴悄,虎觀英游改。重感慨,波濤萬頃珠沉海。”一時蘇門文人和者甚眾,使此調在後世多用於悼亡。此調為重頭曲,每段為四五三三五五三七句式,以奇句為主,第三、四句為兩個三字句甚起調,結句為三字句與七字句相配,足以表達激烈之情。

此調為“千秋歲”本調,與“念奴嬌”調、“木蘭花慢”調之別名“千秋歲”調不同。另有“千秋歲引”,亦名“千秋歲令”,與“千秋歲”之音譜格律均異,非同一詞調。

格律說明

正體,雙調七十一字,前後段各八句、五仄韻。以秦觀《千秋歲·柳邊沙外》為代表。此調前段第三、四句三字者,以此詞為正體,宋元人皆照此填,若周詞之多押兩韻,石詞之多押四韻,葉詞之少押一韻,晁詞之少押兩韻,皆變格也。 前段第二句,黃庭堅詞“記得同朝退”,“記”字仄聲。第三、四句。石孝友詞“對流景,傷淪落”,“對”字仄聲,“流”字平聲。第五句,李之儀詞“地偏人罕到”,“地”字仄聲。第七、八句,謝逸詞“琴書倦,鷓鴣喚起南窗睡”,“書”字平聲。後段第三句,袁虛寮詞“堂堂去”,下“堂”字平聲。第七句及結句,石孝友詞“心撩亂,斜陽影在闌乾角”,“撩”字平聲。

變體一,雙調七十一字,前後段各八句、六仄韻。以周紫芝《千秋歲·小春時候》為代表。此與秦詞同,惟前後段第七句各押韻異。 後段起句“少”字、第七句“笑”字俱以“筱” 葉“有”,亦古韻也。

變體二,雙調七十一字,前後段各八句、七仄韻。以王之道《千秋歲·彥時教授兄生日》為代表。此與周詞同,惟前後段第三句又各押韻異。

變體三,雙調七十一字,前段八句五仄韻,後段八句六仄韻。以葉夢得《千秋歲·雨聲蕭瑟》為代表。此詞前段起句不用韻,與諸家異。

變體四,雙調七十一字,前後段各八句、四仄韻。以晁補之《千秋歲·玉京仙侶》為代表。此詞前後段起句俱不用韻。

變體五,雙調七十二字,前段七句五仄韻,後段八句五仄韻。以張先《千秋歲·數聲鶗鴂》為代表。此調前段第三句七字者,以此詞及葉詞為正體,宋元人皆照此填,若無名氏詞之少押一韻,乃變格也。 按李之儀詞前段第一句“深簾靜晝”,“深”字平聲,“靜”字仄聲。第三句“鮮衣楚制非文繡”,“鮮”字平聲。又“怎生圖畫如何繡”,“圖”字平聲。第四句“宜推蕭史伴”,“宜”字平聲。張仲乾詞結句“泰階已應昇平象”,“泰”字仄聲。李詞後段第二句“歌斷青青柳”,“歌”字平聲。

變體六,雙調七十二字,前段七句六仄韻,後段八句六仄韻。以葉夢得《千秋歲·次韻兵曹席孟惠廨黃梅》為代表。此與張詞同,惟後段第七句押韻異。

變體七,雙調七十二字,前段七句五仄韻,後段八句四仄韻。以無名氏《千秋歲·臘殘春近》為代表。此亦與張詞同,惟前段第六句、後段起句不押韻異。

格律對照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千秋歲·柳邊沙外》

中平中 ,中仄平平 。中中仄,平平 。中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

柳邊沙,城郭輕寒退。花影亂,鶯聲。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人不見,碧雲暮合空相

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 。中中仄,平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 。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

憶昔西池,鴛鴦同飛。攜手處,今誰。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春去也,落紅萬點愁如

變體一

格律對照例詞:《千秋歲·小春時候》

仄平平 ,平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

小春時,晴日吳山。霜尚淺,梅先。波翻醽醁炧,霧滿芙蓉。持壽,仙娥特地回雙

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

試問春多,思入芝蘭。松不老,山長。星占南極遠,家是椒房。君一,金鑾看取人歸

變體二

格律對照例詞:《千秋歲·彥時教授兄生日》

平平仄 ,平仄平平 。平仄 ,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

金風玉,庭院新經。香有,清無。溪光搖幾席,嵐翠橫尊。烘笑,佳時聊復鄉人

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 。平仄 ,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

門外荷花,秋到花無。紅膾,青浮。何妨文字飲,更得江山。從此,蒲輪入佐中興

變體三

格律對照例詞:《千秋歲·雨聲蕭瑟》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

雨聲蕭瑟,初到桐梧。人不寐,秋襟。低檐燈黯淡,畫幕風來。誰共,依稀記得船篷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

拍岸浮輕,水闊菰蒲。向別浦,收橫。綠蓑沖暝色,艇子搖雙。君莫,此情猶是當時

變體四

格律對照例詞:《千秋歲·玉京仙侶》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玉京仙侶,同受琅函。風雨隔,塵埃。霞觴翻手破,閬匹花前。鵬翼斂,人間泛梗無由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豈冊山中酒,還共溪邊。愁悶火,時間。何妨心似水,莫遣頭如。春近也,江南雁識歸時

變體五

格律對照例詞:《千秋歲·數聲鶗鴂》

中平中 ,中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 。中中仄,中平仄仄平平

數聲鶗,又報芳菲。惜春更把殘紅。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永豐柳,無人盡日飛花

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 。中仄仄句平平 。中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莫把麼弦,怨極弦能。天不老,情難。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

變體六

格律對照例詞:《千秋歲·次韻兵曹席孟惠廨黃梅》

仄平平 ,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

曉煙溪,曾記東風。化工更與重裁。客黃明艷粉,不共妖紅。凝露,多情正是當時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句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

誰向滄波岸,特地移閒。情一縷,愁千。煩君搜妙語,為我催清。須細,紛紛亂蕊空凡

變體七

格律對照例詞:《千秋歲·臘殘春近》

仄平平 ,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臘殘春,江上梅開。一枝漏泄東君。壽陽妝面靚,姑射冰姿。似淺杏,清香試與分明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只恐霜侵,又怕風吹。待折取,還不。莫將花上貌,來點多情。凝睇久,行人立馬成遺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典範詞作

•宋·張先《千秋歲·數聲鶗鴂》

•宋·蘇軾《千秋歲·次韻少游》

•宋·秦觀《千秋歲·水邊沙外》

•宋·謝逸《千秋歲·夏景》

•宋·朱敦儒《千秋歲·貫方七月五日生日為壽》

•宋·黃庭堅《千秋歲·苑邊花外》

•宋·范成大《千秋歲·重到桃花塢》

•宋·辛棄疾《千秋歲·為金陵史致道留守壽》

•明·夏完淳《千秋歲·憶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