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2005年初按照市農委“十百千”工程的總體要求,根據懷柔區實際情況確定了市級示範村2個,即喇叭溝門鄉東岔村和九渡河鎮杏樹台村;區級示範村15個,即喇叭溝門鄉苗營村、四道穴村,長哨營滿族鄉北八道河村、老溝門村,楊宋鎮耿辛莊村,北房鎮韋里村,寶山鎮碾子村,琉璃廟鎮西台子村、二台子村、老公營村,九渡河鎮四渡河村、黃花城村、團泉村,渤海鎮四渡河村、莊戶村。
懷柔區自2005年山區實施 “十百千”工程以來,被市、區確定的17個市、區級示範村,按照科學規劃,從抓致富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和改造環境入手,通過三年來的不懈努力,17個市、區試點村不同程度上發生了變化,起到了一定的帶動作用。
發展情況
三年來懷柔區們緊緊圍繞生態富民抓產業,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綠色養殖業和圍繞鄉村旅遊抓果品觀光園建設,在“十百千”工程示範村中率先實現去掉產業空殼村的目標。目前,全區17個市區“十百千”工程試點村,通過近三年的科學探索和不懈努力,不僅在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上起了帶動作用,尤其是在新農村建設的速度上超前邁出了一大步,17個試點村中有11個村被列入到新農村試點和規劃村行列。2007年人均純收入達8768元,同比增加12%。17個試點村人均純收入比前三年平均增長了48.7%,琉璃廟鎮二台子村2004年人均純收入只有4000元,實施“十百千”工程後增長了80%;九渡河鎮杏樹台村工程實施前人均純收入只有3680元,實施工程後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0050元,增長了173%。
取得的效果
(一)、依託地區優勢,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
因地制宜引進和種植優良品種,2007年琉璃廟鎮二台子引進種植歐榛230畝,07年人均收入為7200元,比04年的人均收入增長了80%;老公營種植歐李10畝,07年人均收入為9700元,也比工程實施前的7400元增長了31%;北房鎮韋里村和楊宋鎮耿辛莊村發展薄皮核桃930畝,人均收入分別比工程實施前增長了33.2%和36%;喇叭溝門鄉苗營村發展林下經濟,選出適合種植山野菜的林地300畝,現已發展100畝,利用海拔高、晝夜溫差大的條件,示範間作苦參、升麻、萱草、莢果蕨等中草藥和野菜,為山區探索出了林下經濟立體種植模式;八道河村三年來全村累計發展玉米制種980畝;種植小雜糧400多畝;西洋參綠色保存面積達到400多畝,累計出參150畝,實現收入420萬元,人均收入從04年的6440元增長到07年的9400元,增長了45.96%;寶山鎮碾子村在河東種植了甘藍、生菜60畝,玉米制種面積達到480畝,在南溝自然村試種的200畝金銀花成活率達到了80%以上,畝效益達到了近2000元。
(二)、發展綠色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
東岔、八道河等五個村發展柴、肉雞、肉驢等特色養殖業。如東岔村一度將肉雞養殖作為本村的主導產業,村內建有5個肉雞養殖小區總計51棟雞舍,現已出欄86.63萬隻,獲純收入45萬元,07年人均收入為8960元,比04年工程實施前的6400元增長了40%。
長哨營鄉八道河村三個肉雞養殖小區存欄規模可達到9.5萬隻,年出欄肉雞可實現60萬隻,三年共出欄肉雞190萬隻,獲純收入380萬元
老溝門村散養柴雞2萬隻,出欄0.5萬隻;新購進肉驢24頭,累計養殖44頭,人均收入從工程實施前的3789元增長到07年的5500元,增長幅度達到了45.16%;四道穴村養殖蛋鴨1000隻,帶動農戶20戶;琉璃廟鎮西台子村在能人大戶的帶動下60戶村民養殖柴雞6萬隻。並於 2004年村成立了“北京市懷柔區琉璃廟鎮綠坡養雞養殖協會”發展會員109名,到2005年有11戶集中建造了11棟肉雞養殖大棚,年出欄肉雞22萬隻,由華都公司統一收購,全村實施存欄柴雞5萬隻,禽蛋年產量21.9噸,年創產值360萬元,獲純收入60萬元。此外,該村還有2戶從事冷水魚養殖,養殖水面3畝,年創收入30萬元,養殖業迅猛發展,使村經濟成長速度加快。
(三)、圍繞鄉村旅遊抓果品觀光採摘園建設,發展民俗產業。
配合旅遊開發,大力發展林果業,實現傳統農業向都市型現代農業的轉變。其中九渡河鎮杏樹台村2007年建設觀光採摘園面積500畝,栽植薄皮核桃8000株、櫻桃500株、杏500株、李子300株、葡萄500株,發展民俗接待戶38戶,07年人均收入為10050元,比04年工程實施前的3680元增長了173%;黃花城村投資50萬元,完成300畝的板栗觀光園建設;團泉村、四渡河村成立了農副產品生產銷售合作社,黃花城村成立民俗旅遊合作社。通過努力2006年苗營村被評為市級民俗村,40戶民俗戶戶均實現民俗接待純收入5000元。渤海鎮莊戶村三年新發展民俗接待戶20餘戶,使全村民俗接待戶增加到40戶,也使得人均收入從04年的6317增加到07年的10000,增長幅度為58.3%。
(四)、加強新農村建設,村民生活明顯改善。
三年來我區利用新農村建設的大好契機,在“十百千”工程示範中,加強基礎建設投入,如韋里村投資300多萬元,對村內所有道路進行了硬化美化,村委會還出資189萬元對全村農民養老保險進行補貼;楊宋鎮的耿辛莊不斷完善村級基礎設施,主要包括綠化美化、道路硬化、戶廁改造、鋪設雨污水管道和興建小型污水處理廠等,同時進行老年活動中心、數字影院、愛農驛站、衛生室、浴室等村級公共設施建設,不僅改善了村民生產和生活條件,也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五)、山區生態建設、山區環境明顯改善
在市農委正確領導和支持下,各試點村相繼進行山區生態建設。其中東岔村實施生態建設工程,投資200萬元,完成造林500畝,栽植綠化樹14000株,壘護村壩5000米,6000餘立方,坡改壩1000餘立方,清理河床5000米,並動用土石方4萬餘立方修建了2座橋。進一步改善村莊整體環境,為其更好的發展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