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十惡】 由彼三業,能成十惡。惡者乖理之行,謂眾生觸境顛倒,縱此感情於身口意,動與理乖,成此十惡也。 由於身造者三: 一、殺 殺謂殺害生命。 二、盜 盜謂盜取財物。 三、淫 淫謂淫狎行動。 由於口造者四: 四、妄語 妄語,謂虛誑不實之語。 五、綺語 綺語,謂雜穢不正之語。 六、惡口 惡口,謂罵詈惱人之語。 七、兩舌 兩舌,謂離間兩方之語。 由於意造者三: 八、慳貪 慳吝貪著。 九、嗔恚 嗔恚忿怒。 十、邪見 暗昧迷理。
十惡業——身業有三,殺生,盜竊,邪淫語業有四:妄語,惡口(罵人),兩舌(挑是非),綺語(花言巧語)意業有三:貪心,嗔恨,愚痴。
【十惡】 由彼三業,能成十惡。惡者乖理之行,謂眾生觸境顛倒,縱此感情於身口意,動與理乖,成此十惡也。 由於身造者三: 一、殺 殺謂殺害生命。 二、盜 盜謂盜取財物。 三、淫 淫謂淫狎行動。 由於口造者四: 四、妄語 妄語,謂虛誑不實之語。 五、綺語 綺語,謂雜穢不正之語。 六、惡口 惡口,謂罵詈惱人之語。 七、兩舌 兩舌,謂離間兩方之語。 由於意造者三: 八、慳貪 慳吝貪著。 九、嗔恚 嗔恚忿怒。 十、邪見 暗昧迷理。
惡業有十種,不善則惡,是十善業的反面。業,梵文音譯為"羯磨",意譯為造作。惡業是身、口、意造下的罪惡行為。即一殺生,二偷盜,三邪淫,四妄語,五兩舌,六惡...
基本內容《十善業道經》出自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佛說海龍王經》,為其第十一品《十德六度》,是釋迦牟尼佛在娑竭羅(意為:鹹水海)龍宮,為龍王所宣說的經典。《十善...
本經簡介 內容提要 唐譯原典 北宋異譯大乘菩薩的修行階位。為五十二階位中,第十一位至第二十位的稱呼。又稱十地住、十法住、十解。此十住與十行、十回向合稱為三賢位(見《菩薩瓔珞本業經》)。所謂‘...
佛學名詞 介紹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觀法所觀之境。
十境 介紹:《十善業道經》,中文版本為唐朝實叉難陀翻譯,北宋施護所譯《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經》為同經異譯,本經出自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佛說海龍王經》,為其第十...
簡介 內容提要 唐譯原典 北宋異譯 圖書信息如來十力出自《圓覺略鈔並大智度論》如來證得實相之智,了達一切。無能壞。無能勝。故名力也。
解釋 十力即:十如是,「如」指一切萬物真實不變的本性。「是」,是真實不妄的意思。十如是,語出《法華經‧方便品》: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
基本信息 詳細釋義 辨析 示例 後世影響十心,佛家用語,有多種含義,包括菩薩、修行者和眾生的“十心”。
菩薩所安住之十種心 法界性起之心 舊華嚴經所說之種種十心 摩訶止觀卷四上之二種十心一不殺生。 是事樂不。 是事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