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大報告

1992年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江澤民代表黨的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題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報告。

同志們: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我國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下召開了!今天,我代表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這次大會肩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都寄希望於我們這次大會,世界上關心中國的朋友都注視著我們這次大會。我們相信,經過全體代表的共同努力,這次大會一定能開成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我們黨和人民銳意改革,努力奮鬥,整個國家煥發出了勃勃生機,中華大地發生了歷史性的偉大變化。社會生產力獲得新的解放。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鞏固。十一億人民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正在向小康邁進。我國經濟建設上了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上了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台階。在世界風雲急劇變幻的情況下,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經受住嚴峻的考驗,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

鄧小平同志於今年初視察南方的重要談話,極大地鼓舞了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廣大幹部和民眾思想更加解放,精神更加振奮,上下團結一致,到處熱氣騰騰,進一步展現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理想的壯麗前景。

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全面分析了當前形勢,一致認為,如今國內條件具備,國際環境有利,既有挑戰,更有機遇,是我們加快發展的好時機。這次代表大會的任務是: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為指導,認真總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十四年的實踐經驗,確定今後一個時期的戰略部署,動員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

一、十四年偉大實踐的基本總結

十四年來,我們從事的事業,就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通過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其引起社會變革的廣度和深度來說,是開始了一場新的革命。它的實質和目標,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以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奮鬥,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進而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把一百多年來受盡外國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變成了獨立的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新中國。這場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革命,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領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開始的又一次偉大革命,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經過長期奮鬥,把中國由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變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使社會主義優越性在中國充分體現出來。這場新的革命,是在過去革命取得成功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在我們黨領導下有秩序有步驟地進行的。它不是要改變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它也不是原有經濟體制的細枝末節的修補,而是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變革。原有經濟體制有它的歷史由來,起過重要的積極作用,但是隨著條件的變化,越來越不適應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十四年改革帶來的最深刻的變化,就是擺脫了許多思想上和體制上的禁錮,調動起廣大人民民眾的積極性,擁有十一億人口的中國正在創造著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

在這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對十四年來黨領導人民進行的偉大實踐作一個歷史的回顧,對黨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一系列戰略決策作出鄭重的結論,是非常必要的。這對於進一步統一全黨思想,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不動搖,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

大家都記得,粉碎“四人幫”的勝利從危難中挽救了黨和國家,但“文化大革命”遺留下來的政治、思想、組織和經濟上的混亂還極其嚴重。那時要擺脫困境,打開局面,是多么不容易。一九七八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全會形成的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承擔起艱巨的使命,實現了偉大的歷史性轉折,開創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

我們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領導和支持了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大討論。這場討論衝破個人崇拜和“兩個凡是”的束縛,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是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

我們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毅然拋棄“以階級鬥爭為綱”這個不適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左”的錯誤方針,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這是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在確定工作中心轉移的同時,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並針對擾亂反正過程中出現的錯誤思潮,旗幟鮮明地強調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思想開始形成,奠定了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基礎。

我們黨強調必須以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正確的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的實現。根據歷史轉折的新要求,加強黨的組織建設,逐步調整和充實各級領導班子,提出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廢除幹部領導職務實際存在的終身制,實行新老幹部的合作與交替。

我們黨對重大歷史是非作了認真的清理。採取一系列措施,平反冤假錯案,落實了有利於增強黨的團結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各項政策。十一屆六中全會專門作出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同時堅決頂住否定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的錯誤思潮,維護了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肯定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作用。隨著國內局勢的發展和國際局勢的變化,越來越顯示出黨作出這個重大決策的勇氣和遠見。

在撥亂反正基本完成的基礎上,一九八二年召開了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思想,確定分兩步走在本世紀末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目標。隨後又提出第三步到下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我們黨舉起了一面引導全國各族人民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偉大旗幟。

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從十一屆三中全會起步,十二大以後全面展開。它經歷了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經濟體制的改革到各方面體制的改革,從對內搞活到對外開放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改革從農村開始,這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戰略決策。實行家庭聯產承包,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黨中央尊重民眾願望,積極支持試驗,幾年功夫在全國推開。廢除人民公社,又不走土地私有化道路,而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統分結合、雙層經營,解決了我國社會主義農村體制的重大問題。八億農民獲得對土地的經營自主權,加上基本取消農產品的統購派購,放開大部分農產品價格,從而使農業生產擺脫長期停滯的困境,農村經濟向著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迅速發展,廣大城鄉人民得到顯著實惠,帶動了整個改革和建設事業。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是中國農民的又一個偉大創造。它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從土地上轉移出來,為農村致富和逐步實現現代化,為促進工業和整個經濟的改革和發展,開闢了一條新路。

適應改革從農村向城市發展的新形勢,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這個決定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畫商品經濟,突破把計畫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的傳統觀念,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發展,為全面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接著,黨相繼決定對科技體制和教育體制進行改革,並進一步提出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和任務。

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是對外開放的重大步驟,是利用國外資金、技術、管理經驗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嶄新試驗,取得了很大成就。實踐證明,經濟特區姓“社”不姓“資”。在興辦經濟特區之後,又相繼開放沿海十幾個城市,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環渤海地區開闢經濟開放區,批准海南建省並成為經濟特區。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兩億人口的沿海地帶迅速發展,有力地推動了全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

改革和建設的順利進行,需要強有力的思想和政治保證。黨提出一系列“兩手抓”的戰略方針,強調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犯罪;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十二屆六中全會專門作出決議,指出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是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精神文明建設,是促進全面改革和實行對外開放的精神文明建設,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精神文明建設。黨還強調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都要進行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教育和鬥爭。

一九八七年召開了黨的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的主要歷史功績,是比較系統地論述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明確概括和全面闡發了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大會高度評價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開始找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意義,強調指出,這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繼找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實現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之後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十三大以來的五年,是我們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的五年。在國際國內的複雜艱難情況下,黨團結和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克服種種困難,實現了社會穩定、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我國經濟從一九八四年到一九八八年經歷了一個加速發展的飛躍時期,展現了農業和工業、農村和城市、改革和發展相互促進的生動局面,整個國民經濟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同時在前進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是物價波動大了一點,重複建設比較嚴重。黨決定用一段時間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以利於更好地推進改革和建設。一九八九年春夏之交發生了一場政治風波,黨和政府依靠人民,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平息在北京發生的反革命暴亂,捍衛了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維護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證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繼續前進。與此同時,中央明確宣告,黨的基本路線和十三大的決策是正確的,絕不因為發生這場政治風波而動搖。十三屆四中全會選出新的中央領導集體。黨中央全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繼續抓住經濟建設這箇中心,努力糾正“一手比較硬,一手比較軟”的現象,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黨的建設工作。在國際局勢劇變的情況下,黨按照冷靜觀察、沉著應付的方針,堅持把注意力集中在辦好我們自己的事情上,相繼作出關於加強廉政建設的決定,關於進一步治理整頓、深化改革的決定,關於加強黨同人民民眾聯繫的決定,關於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的決策,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畫的建議,關於搞好國營大中型企業的決定,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定。黨在歷史關鍵時刻作出的這些重大決策,是完全正確的。

今年初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發表重要談話,精闢地分析了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科學地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基本實踐和基本經驗,明確地回答了這些年來經常困擾和束縛我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談話強調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要求我們思想更解放一點,改革開放的膽子更大一點,建設的步子更快一點,千萬不可喪失時機。今年三月中央政治局召開全體會議,完全贊同鄧小平同志的重要談話,認為談話不僅對當前的改革和建設,對開好黨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接著,黨中央和國務院作出關於加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決定。以鄧小平同志的談話和今年三月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為標誌,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回顧十四年走過的道路,我們在工作中也發生過失誤和偏差,現在還面臨著很多困難和問題,人民民眾還有不少意見和一些不滿意的地方。但是總起來說,全黨全國人民公認的事實是:這十四年是真正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十四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十四年,開創了歷史的新局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黨贏得了廣大人民民眾的擁護。

我們黨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勝利,根本原因是在十四年的偉大實踐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逐步形成和發展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從《共產黨宣言》發表以來一百幾十年間,俄國十月革命、中國革命和其他一些國家革命的勝利,證明無產階級領導人民奪取政權是能夠成功的。至於如何建設社會主義,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但是總的來說還需要很好地探索。近幾年國際上發生的急劇變化,使這個問題更加引人深思。中國共產黨歷來堅持獨立自主地進行革命和建設,歷來認為中國社會主義的命運歸根到底取決於我們自己,取決於黨的理論和路線,取決於黨同人民的團結奮鬥。十四年來,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新局面和新成就,更使我們從歷史的比較和國際的觀察中認識到,我們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是正確的,是符合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這個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是:

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問題上,強調走自己的路,不把書本當教條,不照搬外國模式,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尊重民眾的首創精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問題上,作出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強調這是一個至少上百年的很長的歷史階段,制定一切方針政策都必須以這個基本國情為依據,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

在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問題上,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強調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必須把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位置,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歸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標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在社會主義的發展動力問題上,強調改革也是一場革命,也是解放生產力,是中國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滯是沒有出路的。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在堅持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經濟成分和分配方式為補充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為主要內容,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同經濟、政治的改革和發展相適應,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為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外部條件問題上,指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兩大主題,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強調實行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必不可少的,應當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已開發國家所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社會主義,封閉只能導致落後。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問題上,強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健康發展的保證,又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獲得新的時代內容。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步驟問題上,提出基本實現現代化分三步走。在現代化建設的長過程中要抓住時機,爭取出現若干個發展速度比較快、效益又比較好的階段,每隔幾年上一個台階。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須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帶動越來越多的地區和人們逐步達到共同富裕。

在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問題上,強調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的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必須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不斷改善和加強對各方面工作的領導,改善和加強自身建設。執政黨的黨風,黨同人民民眾的聯繫,是關係黨生死存亡的問題。必須依靠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必須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團結,必須依靠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是社會主義祖國的保衛者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力量。

在祖國統一的問題上,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創造性構想。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按照這個原則來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完成。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還有其他許多內容,還要在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在實踐檢驗中繼續豐富、完善和發展。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我們黨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就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這條路線的簡明概括。同這條路線相適應,我們黨還形成了包括經濟、政治、科技、教育、文化、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一整套方針政策。這條路線和這些方針政策也都要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完善和發展。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過程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並借鑑其他國家社會主義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全黨全國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可珍貴的精神財富。鄧小平同志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他尊重實踐,尊重民眾,時刻關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和願望,善於概括民眾的經驗和創造,敏銳地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和契機,既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表現出了開闢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氣和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巨大理論勇氣,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做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

十四年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的黨的基本路線。這是我們事業能夠經受風險考驗,順利達到目標的最可靠的保證。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後,由於國內因素和國際影響,階級鬥爭還將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和正確地處理這方面的問題。但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階級鬥爭,經濟建設已經成為我們的中心任務。除非發生大規模外敵入侵,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能動搖這箇中心。在歷史上,由於沒有能夠清醒對待國際國內某些事件,我們有過離開經濟建設這箇中心的嚴重教訓。這十四年,儘管國際國內發生了這樣那樣的重大事件,我們都沒有動搖這箇中心,今後還必須堅定不移地這樣做。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把改革開放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於它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我們的改革開放所以能夠健康發展,就在於它是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都是為了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在把握“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問題上,在黨內特別是領導幹部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表現主要是否定四項基本原則,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甚至製造政治動亂。“左”的表現主要是否定改革開放,認為和平演變的主要危險來自經濟領域,甚至用“階級鬥爭為綱”的思想影響和衝擊經濟建設這箇中心。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左”的思想根深蒂固。“左”帶有革命色彩,拿大帽子嚇唬人,好像越“左”越革命。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進程中,從一九五七年起的二十年間出現的錯誤,主要都是“左”。改革開放要探索和開闢新的道路,突破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和觀念,阻力主要來自“左”。我們明確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目的在於使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深刻吸取歷史教訓,密切結合當前實際,聯繫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提高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解放思想,同心同德,把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搞上去。對思想認識問題和工作實踐中的不同意見以至偏差,要實事求是地具體分析,不要隨意說成是政治傾向上的“左”或右。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必須鞏固和發展團結穩定的政治局面。沒有政治穩定,社會動盪不安,什麼改革開放,什麼經濟建設,統統搞不成。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決排除一切導致中國混亂甚至動亂的因素。同時,如果不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實行改革開放,沒有經濟的發展,也不可能有鞏固的團結和穩定。基本路線不變,社會政治穩定,有了這兩條,我們就能夠不斷地勝利前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