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十八盤 雄踞於孟子故里山東省鄒城市東北32公里處,田黃鎮住地田黃村東3公里,田黃、城前兩鎮的交界處,東接牛頭山,西臨沂河,北靠小山、黃山,南隔八里碑水庫與鹿山相望。 東西走向,西起小山,東至牛頭山溝,綿亘5公里,主峰海拔534米。東西跨度6公里,南北寬約3.5公里,面積8平方公里。該山有大頂子、糰子山、臥牛頂等20多個山頭,有雷霹洞、磨石溝、布鴿縫、剪子股溝、張寶窯、狼婁子、石門裡等20多個溝壑山谷。整個山體巍峨壯觀、高秀俊美、峰巒疊嶂。
十八盤森林公園風景秀麗,整個山體巍峨壯觀,重巒疊翠,石松盤錯,秀不可言,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山上空氣清新,含氧量豐富,素有鄒東“天然氧吧” 之美喻。公園內景觀眾多,有元寶石、觀景台、槐花谷、飲馬槽等自然景觀20多處。
位於十八盤山上的十八盤林場是魯西南地區面積最大的國有林場,始建於1959年12月,面積6000多畝,森林覆蓋率達98%,整個山林,鬱鬱蔥蔥,遮天蔽日,各種林木與山下周圍林木連成一片,蔚為壯觀。物種齊全,有藥用植物70多種,有蛇、蜈蚣等名貴藥材40多種。此外,還有狐狸、獾、刺猥、野兔、山雞等常見野生動物幾十種。主要景觀有:竹子園、大頂子、萬山朝尼、圍子和圍子裡、槐花谷、林海松濤、飛瀑、日出霧松、元寶石、飲馬槽等,是旅遊、度假、休閒、垂釣和狩獵的好去處,也是建造別墅的絕佳位置。十八盤林場被命名為山東省省級森林公園。 因此山有十八層盤台,故名為十八盤山。
主要景觀
竹子園
從山下的柴炭店出發,攀上約1公里的蜿蜒陡峭的小道,穿過茂密的樹叢,豁然開朗,陡現面前的是一塊三畝見方的寬闊地,阡陌縱橫、雞犬相聞、桃紅柳綠、果瓜飄香,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簡直置身於陶淵明的世外桃源。這就是竹子園。竹子園還有段美麗的傳說:相傳明清時期,山下村里出了一名大官,他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深得百姓愛戴。但由於他耿正的性格得罪了某些權貴,受到壞人的污陷排擠。他憤然揮袖,解甲歸田,獨自到山上開荒種田,過上清閒隱居、與世隔絕的生活。為表氣節,他在山間栽植了一片竹子,鬱鬱蔥蔥,青翠欲滴,以示自己的高風亮節、不與官場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懷,故得名“竹子園”。置身其中,讓人頓生敬意。竹子園是林場三個護林區之一,安裝有防火監控系統和太陽能發電裝置。
大頂子
十八盤的最高峰,距竹子園約1公里路程,其間並無正道,只有一條彎曲小道,透過密密的松林,斗折蛇行,迂迴曲折,直到大頂子。大頂子上建有20米高的鐵塔一座,安裝林場防火防盜電視監控鏡頭,可對方園5公里的林區實施全方位監控。建有二層瞭望台一處,長年住有護林員。登上大頂子上的瞭望台,頓感心胸開闊,心曠神怡。極目遠眺,遠處的鳳凰山,十八淌,鹿山,尾山,蒼茫綿延,盡收眼底。山下的村莊,庫塘,公路一覽無餘,讓人頓生“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感。近處山上是滿眼的樹林,結實厚重,密密匝匝,仿佛是堅強的士兵,又像是堅不可催的鋼鐵長城。
萬山朝尼
在十八盤山的西頂上,可以看到"萬山朝尼"奇觀,即尼山周圍方圓幾十里的眾多山頭都朝向尼山,好像尼山是它們的中心,朝拜孔子。
圍子
在大頂子西部2里路程,建有戰亂時期人們為躲避戰爭而修成的石牆,作為防禦工事,稱作圍子。總長約3000米,呈閉合狀。據說當時是由周邊十八個村的老百姓共同協作盤成,由此,該山也被叫作“十八盤”了。撫今追昔,感慨萬千,也讓我們受到強烈的心靈震撼,和愛國主義的教育。在圍子的下面,林場建造了護林區,稱圍子裡有瓦房六間,飼養著牛、羊雞等牲畜。2001年林場在圍子裡前方投資20萬元,建攔河壩一座,可蓄水3000立方米,壩高8米,東西長65米,溢水洞三個,上面架橋,兩側為彩色鐵欄桿,整座大壩氣勢恢宏,造型美觀,成為高山峽谷中一道亮麗的風景,塘壩中養了藕,放了魚,有很高的觀賞價值。
盤山公路
從山下的大山頭村開始,投資40萬餘元修建直通圍子裡的盤山路,公路盤旋而上,高路入雲,長達2公里。有些路段是在山崖峭壁間開出來的,施工難度大,土石動用多,可稱之為“愚公移山工程”,正組織路面硬化,車輛可暢通山頂。遠看該路,如一條彩帶環繞于山體樹林山間,似大山的美麗項鍊。
林海松濤
山上有各種樹木65萬餘棵,以刺槐松樹為主,整個山的肌膚被山林覆蓋。行進山林中,有種原始森林的味道,靜謐幽深,莫不可測。林中偶爾的大鳥的驚鳴和跳出的野兔,總讓人感到顫抖,神秘莫測,草木皆兵。山風吹來,整座大山嗚咽轟鳴,此起彼伏,仿佛置身於驚濤駭浪的汪洋大海。
飛瀑
夏季大雨過後,山澗、峽谷里,到處是潺潺的細流和飛下的瀑布,行雲流水,灑脫自如。流水或叮咚作響,或放縱轟鳴,奏出動聽的和弦,仿佛是山的精靈在吟唱。特別是圍子裡大塘壩上的瀑布更是無拘無束,瀟灑奔放。
日出霧松
在十八盤山東頂,早晨可以欣賞到日出的景色:淡紅色的太陽躍出地平線,噴薄而出。每遇大霧,整個大山被霧籠罩,煙霧繚繞,如處仙境。松枝松葉上掛滿乳白色的霧滴,好像是美麗的聖誕禮物,又像是穿了婚紗的新娘。
元寶石
整塊巨石面積有幾十個平方,橫臥于山坡形狀酷似元寶,由此得名。
飲馬槽
巨石裸岩部分面積約有畝余,是一塊巨大的黑老虎石頭,上有一槽狀水沆,深約米餘,不論是雨季還是乾旱數月,始終保持一潭清水,既不外溢,也不乾涸,傳說古代有位將軍行軍到此,駐山數日,在此飲馬,故得名"飲馬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