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十八烈士墓位於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鎮栗樹漕村上白岔北柏樹林中。長眠於此的“十八烈士”,是1943年反掃蕩中犧牲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陸軍中學(現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前身)18名學員。,建於1943年。1944年5月5日,陸軍中學在此立碑以示緬懷。
黨員教育基地
阜平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是我黨我軍歷史上第一塊敵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長眠在這裡的“十八烈士”,就是在反擊日寇掃蕩中犧牲的抗大二分校陸軍中學(現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前身)18名學員。1943年秋,日寇對晉察冀邊區進行滅絕人性的大掃蕩。11月9日,日寇偷襲栗樹漕。當時住在該村的抗大二分校陸軍中學140餘名學員,英勇殺敵,歷經三個多小時的激戰,擊退敵人數次瘋狂進攻,掩護了村民安全轉移,保衛了秋收。戰鬥中,18名學員壯烈犧牲。反掃蕩勝利後,陸軍中學於1944年5月5日在此建碑。今年4月,省國防科技工業黨委和阜平縣政府又對烈士墓進行了修繕。
2013年4月,阜平縣政府和河北省國防科技工業黨委對烈士墓進行修繕,建起了烈士陵園,並確定為“河北省軍工系統黨員教育基地”。4月22日,在該村抗大二分校陸軍中學“十八烈士墓”前,河北省國防科工局機關黨員舉行全省軍工系統黨員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向“十八烈士墓”敬獻鮮花,重溫入黨誓詞,開展了主題黨日活動。
栗樹漕阻擊戰歷史
1943年8月19日的傍晚,駐守在靈壽邊界南 某村的抗大二分校(陸軍中學),接到交通員探知的訊息:盤踞在栗元莊據點裡的鬼子,要在8月20日到栗樹漕清剿。
說起二分校並非純武裝組織,它隸屬於軍區的一個培訓學校,這些學員其實都是些“娃娃兵”,沒有多強的戰鬥力。但鑒於主力部隊都在外線作戰,遠水解不了近渴,而栗樹漕村僅有幾十個民兵,又怎能抵擋住數以百計的日偽軍,看來只能靠自身的力量去支援當地民兵,以解燃眉之急。敵情緊急,沒有什麼再猶豫的了,時任校長的孫毅同志,隨即帶領所有學員連夜開拔栗樹漕,以作禦敵之準備。
當孫毅帶領二分校的學員們趕到目的地後,馬上召集村幹部及民兵游擊組商議退兵之策,在會上大家爭先發言,獻計獻策,通過一番討論,孫毅校長尊重大家的意見,準備明天一早先由民兵預先挖好地雷坑,當敵人接近設防區時,再埋雷,以防傷害周圍出入的老百姓。於此同時,二分校的學員們準備一早設伏在村後的幾個制高點上,一旦敵人涉入,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要求民兵們誰也不許回家,暫且住在梁德玉家裡,便於調動,以作側應之勢,並派出哨兵偵查情況。然而敵人並不買我們的賬,這次進剿的時間比任何一次都早,於凌晨三四點向我們瘋狂撲來。
8月20日凌晨,天氣依然陰暗,當地民兵王占英、李豐義帶著二分校一個學員在店房溝口臨近的山坡上觀察敵情,整整熬了半宿,這兩個哨兵不住地打哈欠,但他們明白自己的職責,強忍著困意,不敢有絲毫懈怠。當聽到溝口有幾隻山鳥猛地飛向天空,並發出驚慌的鳴叫時,立馬引起了二位哨兵的注意。他們順鳥飛過來的方向一看,呀,不好,一群黑壓壓的兵馬向這裡涌動,當他們再次揉了揉眼睛向前一看,一切都明白了:眼前這些身穿黃軍裝、頭戴鋼盔、肩扛三八大蓋的竟是那些殺人不眨眼的洋鬼子。兩人見此不敢怠慢,三人當下耳語了一陣,便立即分頭行動。
那個學員匆匆地跑到栗樹漕村下的拐彎處時,他立時停止了腳步,尋思道:這離學員的駐防區還有一里地,怕來不及了,敵情如火,不能再耽擱了。於是他急中生智順手從腰間抽出一個手榴彈,引爆鳴警。當聽到爆炸聲,我們的學員一定能及時應敵,老鄉們也能迅速轉移。但此時也驚動了敵人,當敵人聽到手榴彈的爆炸聲,他們便像炸了窩的賊蜂一樣猛撲過來。這時,我們的民兵游擊組也順勢趕來,在挖好的坑裡準備埋雷,但為時已晚。敵人的槍炮已開始撒野,向我方猛烈掃射,游擊組不敢從原路返回,隨即潛入另一個溝岔,順低洼的河漕向村上轉移。這時我們二分校的學員們非常順利地搶占了有利地形,壓住了敵人的火力,鬼子如臨大敵,連續衝鋒都被我學員擊潰。
這時,村裡的鄉親們聽到激烈的槍炮聲在我村幹部的帶領下,開始向村上的乾河溝湧來,上百號老百姓擁擠在一條狹窄的河溝里,紛紛向靈壽方向撤離。牽驢的、趕豬的、抱小孩的、扶老人的、肩挑人扛的、哭天叫地的,河溝里頓時亂作一團。村幹部見狀急得滿頭大汗,邊打著手勢,邊大聲吆喝:老鄉們,不要慌!村口有咱們戰士和民兵們在阻擊敵人,大家聽從指揮,不要亂跑啊……。隨著槍炮聲越來越激烈,四外的山頭上都有我們的人把守,敵人認為:火力最猛的地方可能就是八路的主力。不錯,敵人既然把我們當成主力,我們就拿出主力的樣子來,叫鬼子們也嘗嘗咱們這些學員的厲害!學員們越打越勇,紛紛躍出掩體,吸引著敵人的火力,邊打邊撤。這時狡猾的敵人撇下老百姓,不惜一切代價急急向學員們追來。這時我們的游擊組也在占據有利地勢東一槍西一槍的騷擾鬼子,吸引敵人注意力。但敵人仍對抵抗的學員們“咬住”不放,攻勢越來越猛,不少學員中彈倒下。剩餘的學員臨危不懼,仍在吸引敵人,向靈壽邊界的四畝地台撤離。正當敵人以扇形向我包抄過來,欲置我絕地之時,前邊猛然響起激烈的槍炮聲,敵人隨之紛紛倒地。這些“不速之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敵衝殺過來,敵人一看對方來勢兇猛,誤認為是八路主力的主力,敵人頓感腹背受敵,不敢戀戰,順勢退兵。
這一路人馬是誰呢,不是別人,正是靈壽縣的游擊組。當他們聽到阜(阜平)靈(靈壽)邊界槍炮聲四起,必定有緊急敵情,他們組織隊伍趕來救援,幫了我們的大忙。這一仗敵人死傷慘重,但我們也有十幾位學員犧牲在這裡,為掩護當地百姓的安全撤離,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栗樹漕的村民為紀念這些奮勇殺敵的年輕學員,把他們收斂安葬。1944年5月5日,陸軍中學在此立碑以示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