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學士[多年生藥用草本植物]

十八學士[多年生藥用草本植物]

白花石蒜(學名:var. )球根植物,有皮鱗莖近球形,外皮紫褐色,葉細帶狀,寬0.5-1厘米,先端鈍,中間有粉綠色帶。花葶剛勁直立,高30-50厘米,花5-7朵呈頂生傘形花序,漏斗形,白色(與原變種唯一差別)。花被裂片邊緣皺縮,向後反轉。蒴果。 生於陰濕山坡草叢或岩石縫隙,喜半陰,也耐曝曬;喜濕潤,也耐乾旱。各類土壤均能生長,而以腐殖質豐富的砂質壤土最好。 有夏季休眠習性,8月葉前抽生花葶,9月開花,下旬凋萎,凋萎前葉子萌發並迅速生長,冬季常綠。

形態特徵

白花石蒜 白花石蒜

白花石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近球形,外有紫褐色薄膜,長4-5cm,直徑2.5-4cm,上端有長約3cm的葉基,基部生多數白色鬚根;表面由2-3層黑棕色 乾枯膜質鱗片包被,內部有10多層白色富粘性的肉質鱗片,生於短縮的鱗莖盤上,中心有黃白色的芽。氣特異,味極苦。秋季出葉,葉狹帶狀,長約15厘米,寬約0.5厘米,頂端鈍,深綠色,中間有粉綠色帶。夏秋之交,花莖破土而出,傘形花序頂生,花莖高約30厘米;總苞片2枚,披針形,長約3.5厘米,寬約0.5厘米;有花4-7朵。

與原變種(紅花石蒜)唯一差別是花白色;花被裂片狹倒披針形,長約3厘米,寬約0.5厘米,強度皺縮和反卷,花被筒綠色,長約0.5厘米;雄蕊顯著伸出於花被外,比花被長1倍左右。花期8-9月,果期10月。

生態環境

耐寒性強,喜半陰,也耐暴曬,喜濕潤,也耐乾旱。各類土壤均能生長,以疏鬆、肥沃的腐殖質土最好。有夏季休眠習性。冬季葉叢青翠,生機勃勃。野生品種生長於陰森潮濕地,其著生地為紅壤,因此耐寒性強,喜陰,能忍受的高溫極限為日平均溫度24℃;喜濕潤,也耐乾旱,習慣於偏酸性土壤,以疏鬆、肥沃的腐殖質土最好。有夏季休眠習性。

分布範圍

分布於日本,中國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陝西、四川、貴州、雲南。野生於陰濕山坡和溪溝邊的石縫處;庭園也栽培。

藥物特性

來源:為石蒜科植物石蒜的鱗莖。

採集:秋後採收,洗淨,陰乾。

藥材形態:乾燥鱗莖呈橢圓形或近球形,長4~5厘米,直徑2.5~4厘米,頂端殘留葉基長可達3厘米,基部著生多數白色鬚根。鱗莖表面有2~3層黑棕色的膜質鱗片包被;內有10多層白色富粘性的肉質鱗片,著生在短縮的鱗莖盤上;中央部有黃白色的芽。有特異蒜氣,味辛辣而苦。

化學成分:鱗莖中含多種生物鹼,主要的有高石蒜鹼、石蒜倫鹼、多花水仙鹼、石蒜胺鹼、石蒜鹼、偽石蒜鹼和雪花蓮胺鹼。還含雨石蒜鹼、去甲雨石蒜鹼、去甲基高石蒜鹼、小星蒜鹼、表雪花蓮胺鹼、條紋鹼和網球花定等生物鹼。此外,含澱粉約20%;又含兩種有抑制植物生長和抗癌作用的成分石蒜西定醇、石蒜西定。葉和花瓣中含糖類和糖甙。

性味:辛,溫,有毒。  
①《本草圖經》:辛,溫,有小毒。  
②《綱目》:辛甘,溫,有小毒。

功用主治
祛痰,利尿,解毒,催吐。治喉風,水腫腹水,癰疽腫毒,疔瘡,瘰癧、食物中毒、痰涎壅塞、黃疸。  
①《本草圖經》:"主敷貼腫毒。"  
②《綱目》:"疔瘡惡核,河水煎服,取汗,及搗敷之。又中溪毒者,酒煮半升服,取吐。"  
③《綱目拾遺》:"治喉風,痰核,白火丹,肺癰,煎酒服。"  
④《中國藥植圖鑑》:"治肋膜炎、腹膜炎的蓄水症。"  
⑤《陝西中藥志》:"祛痰,催吐,利尿,消癰腫。主治小便不利,咳嗽痰喘,食物中毒。"  
⑥《閩東本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治痢疾。"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0.5~1錢。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宜忌:體虛,無實邪及素有嘔惡的患者忌服。

選方
①治雙單蛾:老鴉蒜搗汁,生白酒調服,嘔吐而愈。(《神醫十全鏡》)  
②治痰火氣急:蟑螂花根,洗,焙乾為末,糖調,酒下一錢。(《綱目拾遺》)  
③治食物中毒,痰涎壅塞:鮮石蒜五分至一錢,煎服催吐。(《上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水腫:鮮石蒜八個,蓖麻子(去皮)七十至八十粒。共搗爛罨湧泉穴一晝夜,如未愈,再罨一次。(《浙江民間草藥》)  
⑤治疔瘡腫毒:石蒜適量搗爛敷患處。(《上海常用中草藥》)  
⑥治便毒諸瘡:一枝箭搗爛塗之。若毒太盛者,以生白酒煎服,得微汗愈。(《聖惠方》)  
⑦治對口初起:老鴉蒜搗爛,隔紙貼之,乾則頻換。(《周益生家寶方》)  
⑧洗痔漏:老鴉蒜、鬼蓮蓬。搗碎,不拘多少,好酒煎,置瓶內先熏,待半日湯溫,傾出洗之,三次。(《綱目拾遺》)  
⑨治產腸脫下:老鴉蒜一把,以水三碗,煎一碗半,去滓熏洗。(《世醫得效方》)  
⑩便毒諸瘡。用石蒜搗爛塗搽。毒重者,把石蒜洗淨,以生白灑煎服,汗出為好。  
⑾產腸脫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處。  
⑿小兒驚風,一叫而絕。用麻線把手心腳心纏住,又在脅下纏一圈,然後以燈火照灼手足心。同時,用石蒜(曬乾)、車前子,等分為末,水調勻貼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處以燈火照灼,可使病兒復甦。

栽培技術

溫度

石蒜科的許多成員都喜愛溫暖的氣候,所以孤挺花、文殊蘭、蜘蛛百合、紫嬌花、蔥蘭、韭蘭和火球花皆屬此類,適合平地栽培。金花石蒜和君子蘭的生育適溫在攝氏十五到二十五度之間,較適合在北部栽種,君子蘭夏季應避免過於濕熱的環境。水仙類性喜冷涼,平地只能在冬春之際種植;垂筒花和袋鼠腳應種在中、高海拔較適合。

日照

石蒜科球根花卉多數喜愛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下生長,全日照或半日照的環境下皆很適合,光線不足會造成開花不良。養在水中的中國水仙每日仍須二、三小時以上的日照,否則會徒長倒伏。君子蘭喜愛蔭涼的環境,應避免夏季時陽光直射,日照在50%至70%之間較佳。

土壤

石蒜一般說來球根花卉對於土壤並不挑剔,許多球根花卉的原生地土壤十分乾硬,卻依然花開燦爛,不過若能提供富含有機質的壤土或砂質壤土,當能使它長得更美麗。除了文殊蘭和蜘蛛百合等嗜水的種類,一般栽種的土壤排水性要力求良好,否則球根容易腐爛。肥料球根花卉的生長季長,種植前應埋入充分的有機肥,之後每兩個月施用追肥一次,可用自製的腐熟堆肥或三要素肥料,應偏重磷鉀肥的比例,以促進球根發育和開花。

水分

石蒜球根花卉膨大的地下莖使它們較能忍受水分的缺乏,不過在排水優良的土地里,供應充足的水分才能使它們充分生長,當表土乾燥呈灰白色時,就應該給它們補充水分了。金花石蒜和火球花在葉子逐漸枯萎時,應慢慢減少澆水,一旦進入休眠期,即不可再澆水或施肥。  栽培時間上海地區適宜的栽培時間是5~11月份,可以同花期控制相結合,切忌在長葉以後的冬季或早春移栽。寒冷地區應在春天栽種。多數品種喜溫暖的氣候,最高氣溫不超過30℃,旬平均氣溫24℃,適宜石蒜生長。冬季日平均氣溫8℃以上,最低氣溫1℃,不影響石蒜生長。  栽培環境種植深度不宜太深,以鱗莖頂剛埋入土面為好。要求排水良好的偏酸性沙質土或疏鬆的培養土,栽植時施適量的基肥,栽培後灌透水。營養生長期要經常灌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積水,以防鱗莖腐爛。開花前20天至開花期必須要供給適量水分,以達到開花整齊一致,且延長花期。

植物文化

白花石蒜在梵語中稱“曼陀羅華”。花期7月至9月,是紅花石蒜的變種,由於花和葉子不能見面的特性,石蒜被稱為彼岸花。梵語曼陀羅華指佛現時天上降下色澤及香氣美好的花,見者心樂!

花語:無盡的思念,絕望的愛情,天堂的來信!彼岸花,開彼岸,只見花,不見葉。想念相惜卻不得相見,獨自彼岸路。

註:白花石蒜圖冊網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