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

內容介紹清代禮學復興,對儒學思想而言,不只是理學轉型,更是禮學轉型。 禮學成為十八世紀以降儒學思想的主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揭示了儒學思想的另一種型態:經驗界的秩序。 禮與理對話,成為儒學思想的另類交鋒。

內容介紹

清代禮學復興,對儒學思想而言,不只是理學轉型,更是禮學轉型。禮學成為十八世紀以降儒學思想的主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揭示了儒學思想的另一種型態:經驗界的秩序。這種直指經驗世界之秩序安排的思想,因其兼具理念與形式,故在展開時,與理學產生必然之歧異。禮與理對話,成為儒學思想的另類交鋒。此一儒學型態的開拓,不僅能解答學界極為關切的“禮教議題”,更能呈現禮經、禮制和禮俗三度空間在歷史時間脈絡里互動影響的複雜互動,從而為儒學思想史展開人倫日用經驗面向的另一章。

作者介紹

張壽安,台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歷任北京清華大學歷史系訪問研究員、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特約客座研究員、香港浸會大學林思齊東西文化交流中心訪問教授。
研究領域涉及明清學術思想史、經學史、先秦子學、禮教與情慾等。參與主編《乾嘉學者的義理學》、《情慾明清─達情篇》,出版有《以禮代理——凌廷堪與清中葉儒學思想的轉變》(獲1996年中研院第一屆傑出學術研究著作獎)、《龔自珍學術思想研究》、《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論爭與禮秩重省》等具有影響的專著。

作品目錄

北大版序言
自序
緒論
第一章 明清禮學轉型與清代禮學之特色
第一節 明清禮學轉型
第二節 從私家儀注的“家禮學”到以經典為法式的“儀禮學”
第三節 儀禮學的興起與特色
第四節 清儒禮學的兩種性格:考禮、議禮
小結
第二章 “親親尊尊”二系並列的情理結構
第一節 “親尊並列”的情理結構
第二節 親尊衝突與宋明君權獨尊
第三節 清儒的“尊尊”與“尊君”之辯
第四節 親尊持衡與失衡之後
小結
第三章 “為人後”:清儒論“君統”之獨立
第一節 “繼嗣”觀念下的明代大禮儀
第二節 德奇齡論“傳位法”
第三節 乾嘉學者論“為人後”的特殊身份與意義
第四節 晚清學者論“統嗣二分”與“君臣倫非父子倫”
第五節 光緒宣統入繼與“君統獨立”之爭
小結
第四章 “嫂叔無服?嫂叔有服?”——“男女有別”觀念的鬆動
第一節 文獻資料與歷代律令
第二節 萬斯同與“有服”“無服”爭議之起
第三節 從考證古制到辨析禮意
第四節 達情遂欲與服制改革
小結
第五章 “成婦?成妻?”:清儒論婚姻之成立
第一節 婚禮議題之起
第二節 毛奇齡論“成婦重於成妻”
第三節 乾嘉學者論“成妻重於成婦”
第四節 “貞”觀念與成妻意重之結合
小結
結論
徵引書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