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宗儀

匡宗儀,男,1932年10月出生,湖南邵東人。 1981年,他拖著多病的身體,領著農工開發資源,搞綜合治理,和大夥吃住在工地,一連幾個月不回家。 1991年,他兼任區漢華紙廠籌建指揮長;本著“寧願自己吃千般苦,也不能讓國家虧半分”的思想,做出了許多感人至深的事情。

簡介

匡宗儀,男,1932年10月出生,湖南邵東人。1951年參加革命工作。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7年,他身為湖北省公路廳監察室副主任,積極回響中共湖北省委“圍墾荒湖興辦農場”的號召,毅然放棄住在大城市、乾在大機關的舒適條件,接連遞交三份申請,懇求下放,作為一名拓荒者到了“水漲一片汪洋,水落一片荒場”的漢南。並把愛人和小孩的戶口也由城市遷到了農場。從此,踩蘆葦路,住茅草棚,一頂斗笠,一雙黃膠鞋,泥里來水裡去,匡扶正氣,宗法馬列,儀效先賢,把自己與人民的農墾事業緊緊地連在一起。
匡宗儀先後乾過基層經濟工作,主持過國營農場工作。不論是在哪個崗位上,他都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盡職盡責地完成工作任務;不論在哪裡戰鬥,他都一身正氣、淡泊名利、廉潔奉公,時刻維護共產黨人的崇高形象。

個人經歷

1979年,匡宗儀擔任中共烏金農場委員會書記時,總是選擇問題多、基礎最差的地方蹲點,認真調查研究,衝破重重阻力,堅定地貫徹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在全國農墾系統率先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次年,農場糧食總產增3成,農工人均收入長1倍。
1981年,他拖著多病的身體,領著農工開發資源,搞綜合治理,和大夥吃住在工地,一連幾個月不回家。經過3個冬春的奮戰,2.8萬畝血吸蟲病傳染地帶基本得到根治,1.8萬畝農田實現了旱澇保收,農工人均收入突破千元,家家吃上自來水,戶戶安上電燈,村村通了公路。
1984年,他告別28年的農墾生涯,擔任區政協副主席、中共漢南區委統戰部長,恪守“盡職不越位、幫忙不添亂、切實不表面”的原則,模範貫徹民主和團結兩個主題,積極參政議政,謀大事、乾實事。為制訂《漢南區經濟發展戰略規劃》,他帶隊跑基層、走鄉鎮、串農戶、寫調查報告,用對知識分子真誠的尊重打動了專家、學者的心。依循這個規劃,10多年來,全區的工業、農業、國民收入,農村人均純收入,平均每3年多翻一番。他依靠自己的服務精神、鋪路精神和人格力量,象磁鐵一般,把最廣泛的人凝聚在中共和人民政府周圍,為“四化”大業殫精竭慮、獻計獻策。
1991年,他兼任區漢華紙廠籌建指揮長;本著“寧願自己吃千般苦,也不能讓國家虧半分”的思想,做出了許多感人至深的事情。在他的身上既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又閃耀著強烈的時代精神之光。
1993年,他退休了,被中共區委、區人民政府聘為區漢華紙廠和區多種經營工作領導小組的顧問,他一不要顧問費、二不要聘書、三不要任何照顧,鞠躬盡瘁、忘我工作,為區里抓“小康”工程操碎了心,直到因心臟病突發溘然辭世。
匡宗儀長期生活和工作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染上了風濕關節炎和血吸蟲病,後來又得了心臟病和高血壓。儘管多種疾病纏身,然而他卻很少上醫院看病,而在自己家裡拔火罐、貼風濕止痛膏。他去世後,殯葬工在給他換衣整容時,發現他身上的火罐印一圈挨著一圈,風濕止痛膏一張連著一張,竟有136張。在漢南工作的38年間,他只住過兩次醫院:一次是1980年春節期間治血吸蟲病住了4天,第二次是去世前住了4小時,在他擔任區政協副主席的10年間,他只報銷過60.22元醫療費。
匡宗儀克己奉公的精神突出表現在對待房子、車子、票子上。1976年,他家住的平房因年久失修又急需拆遷,經組織安排才住進了區機關的統建宿舍。一住就是19年,直到他去世。房內屋外一直是原封原樣,沒有用公家一分錢去裝修。
1986年,區政協蓋了一棟宿舍樓,他親自安排機關的工作人員住了進去,而分給他的那一套,他主動讓給了區政協的一名黨外副主席,還向區人民政府申請為區政協的另一名黨外副主席解決了住房的困難。在車子問題上,他給自己立了幾條規矩:省內長途公出用車,照顧年紀較大的非中共;集中活動跑片用車儘量搭乘便車;區內短途公出,能騎腳踏車的一定騎腳踏車;私事一概不用公車。不知有多少次,他到武漢市內去辦事,都是搭便車去,乘班車回。他在票子上一向公私分明,除工資以外,其他名目的錢他從來不拿分文。每年的稿費,他大部分交給了政協機關,少部分接濟了生活困難的同事。參加產品鑑定會或慶典儀式,他從未帶回一件紀念品,他出差只住價格最低廉的招待所。無論是住隊蹲點還是下基層調研,他不爭吃不爭喝,總是照標準付款。
匡宗儀對親屬子女要求之嚴是出了名的。工作上他不讓家人介入,連電話都不讓家人接。他的3個女兒1個兒子結婚,沒辦過一桌酒席。他弟弟死得早,留下兩個兒子由他撫養。6個孩子的上學、工作、提乾、入黨,他沒有說過一次情,沒有走過一次後門。而他對朋友卻熱情似火,關懷備至。他的朋友特別多,而且多半是“老農墾”、農場農工、企業工人、黨外人士。朋友有了困難,他總是千方百計幫助解決,或資助錢物,或找有關部門協調。他曾為一名素不相識、牢騷滿腹的年輕人寄去熱情的回信和幾十元錢,並幫其找到工作;他把一位父母雙亡的農工女兒撫養到走上工作崗位;他四處奔走,幫助知識分子、黨外人士落實政策,解決了政治待遇問題;他時刻考慮農工的疾苦,積極向區領導反映農工退休費過低的問題……。
匡宗儀的家境並不富裕。他家裡擺放的還是40多年前的衣櫃,一台早被淘汰的12寸黑白電視機。他去世後,人們在清理遺物時,看到他留下來的衣服和鞋子只裝了兩個裝化肥的編織袋。他一生最珍貴的遺產是:滿滿一柜子馬列、毛澤東、鄧小平等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的著作和為數不少的歷史、科技書籍,以及上百萬字的讀書筆記和工作日記。
1995年2月14日零時15分,多年沉積的各種疾病一齊爆發,匡宗儀再也沒有站起來,他離開了他和戰友開墾的這塊土地,離開了他深深愛戴的人民,享年63歲。
匡宗儀事事以中共和人民的利益為重,恪盡職守,艱苦奮鬥,廉潔勤政,無私奉獻,深受人民民眾的擁護的愛戴。匡宗儀逝世以後,從中央到地方的許多新聞媒體,對他的模範事跡進行了大量報導;全國政協和地方政協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宣傳和學習他;不少地方領導人紛紛撰寫文章悼念他。每年清明節,都有數以千計的人為他祭掃墓地。匡宗儀不僅成為政協、統戰系統人們學習的榜樣,而且作為共產黨員的先進典型走向了全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