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露脊海豚

北露脊海豚

物種信息:體長最大3m、雌小於雄,不大於2.3m。體細長,向細的尾部漸尖似鰻。喙短而尖,長為寬的2.18倍,下頜略長於上頜。齒小而尖,齒式40~42/42~46。實際上無額和頦部。除腹而有細長的簞形白色區外,全身黑色,下頜前端白色,腹面白色區在兩鰭肢間較寬,至臍變窄,到肛門及生殖裂處又增寬。尾鰭背面淡灰,腹面部分白色。無背鰭,鰭肢小,狹而尖,其長約為體長的1/8,尾鰭寬約為體長的1/7,後緣有深缺刻。喜群居,常百餘頭為群。春季多向北和離岸移動,秋季向南和近岸運動,高於15℃的暖水域很少發現。春季產仔,仔鯨豚長50~100cm,2m以上者兩性都達性成熟。游速較快。主食烏賊。主要分布於東北太平洋的北緯30~50o間的溫帶水域,從日本和千島群島到哥倫比亞和加利福尼亞。

基本信息

地理分布

分布於太平洋中東、東北和西北的溫帶水域。
主要分布國家和地區:加拿大、日本、墨西哥、俄羅斯、美國。
模式標本產地:北緯46度、西經134度(俄勒岡州阿斯托里亞以西10度)。

棲息環境

北露脊海豚主要棲息於大洋深水陸棚區和溫度範圍在8-24攝氏度的近海水域,近岸僅在沿海深水區活動。

形態特徵

體型異常苗條,無背鰭或脊,鰭狀肢小而彎曲,尾片葉稍稍突起。全身大部分呈黑色,腹部有一條輪廓清晰的白色紋帶。雌性或雄性都有同樣的身形和色彩圖案,唯一的性狀差異是雄性體重較大、軀體更長(可達3米)。
體細長,向細的尾部漸尖似鰻。喙短而尖,長為寬的2.18倍,下頜略長於上頜。齒小而尖,齒式40~42/42~46。實際上無額和頦部。除腹而有細長的簞形白色區外,全身黑色,下頜前端白色,腹面白色區在兩鰭肢間較寬,至臍變窄,到肛門及生殖裂處又增寬。
註:北露脊海豚圖片來源。

生存習性

通常結成多至2000隻的大組活動,大約200組的大群集體出遊時,會在水中演繹各種幾何構型,比如“V”字形。游速很快,可超過40公里/小時,在貼近水面遊動時,不會對水面造成很大的干擾,大概是沒有背鰭的緣故。它們偶爾的“尾拍”和“鯨躍”行為也為人類所熟知。有記錄的最大潛水時長為6.25分鐘。它們也經常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結伴遨遊,最常見的同伴是太平洋斑紋海豚。北露脊海豚會發出咔噠聲和嘯叫聲,對這類生物特徵的具體研究尚未展開。
主要以魷魚(烏賊的一種)和燈籠魚為食,也食其他魚類。

繁育狀況

雄性大約9.9歲、雌性9.7歲進入性成熟期。繁殖高峰在冬季至早春,也有些地方在六月和八月。仔鯨體長50~100厘米。

種群動態

根據1996、2001、2005三年的調查數據,對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華盛頓州所有水域的種群豐度估算分別為11347隻、14937隻、11100隻,其種群豐度相比高峰時期有大幅度的降低。1994年南加州水域,北露脊海豚的種群數量為17800隻,加州中部和北部約有61500隻,是居真海豚和太平洋斑紋海豚之後,加州第二或第三豐富的鯨類物種。2000年對聖克萊門特島周圍海域的調查數為754隻,巴克蘭1993年估算北太平洋約有68000隻,同年同一區域,平松的種群估算數約為40000隻。

保護級別

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物種(L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