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豆根[植物]

北豆根[植物]
北豆根[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北豆根,別名蝙蝠葛,拉丁文名Menispermum dauricum DC.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莖。蝙蝠葛多年生纏繞藤本,生於山坡林緣、灌叢中、田邊、路旁及石礫灘地,或攀援於岩石上,喜溫暖、涼爽的環境,25~30℃最適宜生長。不耐寒,絕對低溫5℃時生長停滯。一般土壤均能種植。忌積水。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及陝西、寧夏、甘肅等地。

形態特徵

北豆根 北豆根

草質、落葉藤本,根狀莖褐色,垂直生,莖自位於近頂部的側芽生出,一年生莖纖細,有條紋,無毛。葉紙質或近膜質,輪廓通常為心狀扁圓形,長和寬均約3-12厘米,邊緣有3-9角或3-9裂,很少近全緣,基部心形至近截平,兩面無毛,下面有白粉;掌狀脈9-12條,其中向基部伸展的3-5條很纖細,均在背面凸起;葉柄長3-10厘米或稍長,有條紋。圓錐花序單生或有時雙生,有細長的總梗,有花數朵至20餘朵,花密集成稍疏散,花梗纖細,長5-10毫米;雄花:萼片4-8,膜質,綠黃色,倒披針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1.4-3.5毫米,自外至內漸大;花瓣6-8或多至9-12片,肉質,凹成兜狀,有短爪,長1.5-2.5毫米;雄蕊通常12,有時稍多或較少,長1.5-3毫米;雌花:退化雄蕊6-12,長約1毫米,雌蕊群具長約。0.5-1毫米的柄。核果紫黑色;果核寬約10毫米,高約8毫米,基部彎缺深約3毫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北豆根 北豆根

北豆根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莖。蝙蝠葛多年生纏繞藤本,生於山坡林緣、灌叢中、忌積水。

分布範圍

產於東北部、北部和東部,湖北(保康)也發現過。常生於路邊灌叢或疏林中。分布於日本、朝鮮和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 分布於我國南部,以廣西產量較大。

栽培技術

選地與整地

北豆根 北豆根

選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山坡腳疏林下的壤土或礫土為宜。全墾,深耕30厘米,碎土耙平,施入底肥,做寬2米的畦,開排水溝,畦長不限。

播種方法

北豆根 北豆根

秋播或春播,以秋播較好,隨采隨播,發芽率高。直接將種子均勻撒播於苗床內,覆蓋草皮泥或細土2厘米,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氣溫25℃以上時,10天左右出苗。播種量每畝1250~1500克。苗高3~4厘米時,間去細弱和過密的小苗。苗高10厘米左右時,按株行距50厘米X60厘米移栽。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山豆根幼苗生長緩慢,應及時除草。定植後,隔月中耕除草1次。

2.追肥:定植返青後,結合中耕除草追肥,春夏季以追人糞尿或尿素等氮肥為主,秋冬季施草皮泥、堆肥或廄肥。

3.排水:雨季注意排水,以免爛根。

北豆根 北豆根

4.設支柱:2年生以上的植株,枝條柔軟易下垂,應設立支柱,以利通風透光。

【病蟲防治】天牛蛀入莖稈為害,可用藥棉蘸80%敵敵畏原液塞入蛀孔或剪下蟲枝燒毀。幼苗期易被地下害蟲咬斷嫩苗,可用毒餌誘殺。

【採收加工】山豆根以根入藥。一般種植4~5年後,於秋季採挖,除去莖、葉及鬚根,洗淨,切片曬乾即可。

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

主要用途

膳用價值

知識介紹:

北豆根的圖片 北豆根的圖片

北豆根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莖。蝙蝠葛多年生纏繞藤本,生於山坡林緣、灌叢中、 田邊、路旁及石礫灘地,或攀援於岩石上,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及陝西、寧夏、甘肅等地。

北豆根根莖呈細長圓柱形,有分枝,長30至50厘米,直徑3至8毫米。表面黃棕色至暗棕色,外皮易脫落,內部呈淡黃色,有皺紋及根痕,質韌,以折斷,折斷面纖維狀,可見放射狀紋理,木部黃色,髓部類白色。氣微,味苦。以條粗壯,味苦者為佳。

適合人群:

脾虛便溏者禁服,孕婦及有肝病慎服。

食療作用:

北豆根味苦,性寒;有小毒;歸肺、胃、大腸經;善降泄;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主治咽喉腫痛,肺熱咳嗽,痄腮,瀉痢,黃疸,風濕痹痛,痔瘡腫痛,食管癌,胃癌,蛇蟲咬傷。

做法指導:

1.熱毒咽喉腫痛者,可與射干、玄參、金銀花甘草等配伍,以清熱利咽止痛。

2.本品如治濕熱瀉痢,可配黃連、黃芩。

3.治濕熱黃疸,可配茵陳蒿、梔子、大黃。

藥用價值

山豆根的原植物是柔枝槐SophoratonkinensisGagnep.,為豆科植物。別名:廣豆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能。主治咽喉腫痛、肺熱咳嗽、肝炎、便秘、毒蛇咬傷等症。

本品為北豆根中提取的總生物鹼片。

基本信息:採制: 春、秋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乾燥。性味:性寒,味苦。有毒。功能: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祛風止痛。用於咽喉腫痛、腸炎痢疾、風濕痹痛。【歸經】歸肺、胃經。【主治】用於火毒蘊結,咽喉腫痛,齒齦腫痛,腸炎痢疾、風濕痹痛。【用法與用量】3~6克;抗腫瘤可用到9~15克【貯藏】置乾燥處。【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可用。

【性狀】本品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後顯黑棕色;味苦。

北豆根[植物] 北豆根[植物]

【鑑別】取本品1片,除去糖衣,研細,加乙酸乙酯15ml及氨試液0.5ml,振搖1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北豆根對照藥材0.5g,加乙酸乙酯15ml及氨試液0.5ml,回流30分鐘,濾過,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2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矽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氨試液(9: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含量測定】取本品20片,精密稱定,研細,精密稱取適量(約相當於總生物鹼80mg)置具塞錐形瓶中,加乙酸乙酯25ml,振搖30分鐘,濾過,用乙酸乙酯10ml分三次洗滌容器及濾渣,洗液與濾液合併,置水浴上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10ml使溶解,精密加入硫酸滴定液(0.01mol/L)25ml與甲基紅指示液2滴,用氫氧化鈉滴定液(0.02mol/L)滴定,即得。每1ml硫酸滴定液(0.01mol/L)相當於6.248mg蝙蝠葛鹼(C38H44N2O6)。

北豆根3 北豆根3

本品含生物鹼以蝙蝠葛鹼(C38H44N2O6)計,應為標示量的90.0%~110.0%。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用於火毒內結所致的咽喉腫痛;急性咽炎、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60mg,一日3次。

【規格】(1)15mg(2)30mg

【貯藏】密封。

化學成分

北豆根 北豆根

根含生物鹼(苦參鹼、氧化苦參鹼),另含總多糖。

蝙蝠葛根莖含山豆根鹼(dauricine),6-去甲山豆根鹼(daurinoline),6’-去甲山豆根鹼(dauricinoline),木蘭花鹼(magnoflorine),青藤鹼(sinomenine),蝙蝠葛任鹼(meni-sperine),6,6'二去甲山豆根鹼(dauricoline),尖防已鹼(acutu-mine),N-去申尖防己鹼(N-acuturnidine),蝙蝠葛辛(bianfugcine),蝙蝠葛定(bianfugedine),蝙蝠葛寧(bianfugenine),碎葉紫堇鹼(cheilanthifoline),光千金藤鹼(stepharine),光千金藤定鹼(stepholi-dine),蝙蝠葛波芬鹼(menisporphine),7’-去甲山豆根鹼(dau-risoline),7,7'-二去申山豆很鹼(dauriciline),山豆根波芬諾靈鹼(dauriporphinoline)。葉含去羥尖防已鹼(acutuminine)。

藥理套用

北豆根 北豆根

1、抗腫瘤作用:山豆根所含多種生物鹼對小鼠肉瘤S180、肉瘤S37、小鼠宮頸癌U14、吉田肉瘤、腹水型肝癌有抑制作用,另外氧化苦參鹼對腫瘤之氧細胞具有選擇性殺傷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山豆根總鹼有降壓作用,此作用可能與其擴血管作用有關。山豆根總鹼還能顯著增加豚鼠離體心臟冠脈流量。作用強度與心肌收縮力增強無關,為一直接的擴冠作用。

3、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山豆根注射液腹腔注射能明顯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

4、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山豆根能抑制小鼠自發活動,拮抗苯丙胺的興奮作用,加強戊巴比妥鈉、硫賁妥鈉及水合氯醛對中樞的抑制作用。

5、抗潰瘍作用。

配伍套用

咽喉腫痛:配桔梗、玄參等。

肺熱咳嗽:配雲母、黃芩、桔梗。

濕熱黃疸:配茵陳、梔子、大黃。

腸炎痢疾:配徐長卿、黃芩。

1.

咽喉腫痛:配桔梗、玄參等。

2.

肺熱咳嗽:配雲母、黃芩、桔梗。

3.

濕熱黃疸:配茵陳、梔子、大黃。

4.

腸炎痢疾:配徐長卿、黃芩。

臨床用途

北豆根 北豆根

可用於治療肺癌、咽喉癌、滋養葉細胞癌、白血病、食管癌等;還有慢性活動性肝炎。

藥物製備

本發明涉及北豆根提取物、其製備方法與套用,特別涉及北豆根滴丸、北豆根分散片的製備方法。北豆根提取物的製備方法是採用水提取製得或醇提取,再進行大孔樹脂分離或膜分離製得,其北豆根提取物的總生物鹼含量在15~75%,它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作用。本發明的北豆根滴丸、北豆根分散片生物利用度高,快速釋藥,快速顯效,毒副作用更小,且藥物含量高,服用劑量小,價格低廉,使用攜帶方便。

歷代記載

北豆根 北豆根

《開寶本草》:“主解諸藥毒,止痛,消瘡腫毒,急黃,發熱咳嗽,殺小蟲。”

《珍珠囊補遺藥性賦》:“療咽痛,頭瘡,五痔。止咳嗽。”

《本草經疏》:“入散乳毒藥中,能消乳岩。”

《本草求真》:“功專瀉心保肺,及降陰經火逆,解咽喉腫痛第一要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