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北歐模型即為經濟開放型小國的通貨膨脹模型,是1970年由挪威經濟學家奧克魯斯特首先提出,瑞典經濟學家埃德格倫(G.Edgren)、法克森(K.O.Fazen)奧德納(C.E.Odhner)加以擴展完善而成的。北歐模型的理論分析對象是小型開放經濟或海島經濟,重點研究這些國家國內通貨膨脹是如何受世界通貨膨脹的影響的。
小型開放經濟的國家,由於經濟的外部依賴性很強,但經濟規模又不是很大,所以它無法主動影響國際市場的價格,而只能被動接受。北歐模型把這種國家的經濟部門劃分為兩大類:開放經濟部門和非開放經濟部門。開放經濟部門的產品價格由國際市場的產品價格決定,非開放經濟部門的產品價格由國內的生產成本決定。
表達公式
北歐模型可用公式表述為: π=πW+aS(λE-λS)
此式表明:經濟開放型小國的通貨膨脹率等於世界市場通貨膨脹率加上以非開放部門比重加權的本國兩個部門勞動生產率增長率之差。因πW、(λE-λS)都是外生變數,aS是結構因素,所以此模型具有開放性和結構性通貨膨脹模式的特徵。
論點
北歐模型的主要論點是:
1.在固定匯率和世界性通貨膨脹的條件下,當世界市場價格上漲時,開放部門產品的價格也隨之而上漲,其上漲幅度主要取決於世界通貨膨脹率。
2.開放部門上升的產品價格經固定匯率轉化為本國的貨幣價格,假定開放部門的勞動生產率是外生給定的,在收入分配不變的前提下,開放部門的價格上漲率與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率一起共同決定開放部門的貨幣工資增長率。
3.由於存在全國統一的勞工市場,在開放部門和非開放部門的貨幣工資率之間存在著一種“溢出效應”的關係,即市場力量和工會的工資政策(共同一致的工資談判原則)導致非開放部門的貨幣工資按與開放部門的貨幣工資相同的增長比率增長,從而保持開放部門與非開放部門實際的貨幣工資比率結構不變。
4.非開放部門的貨幣工資增長後,使企業家的生產成本上升,為了保持固定的利潤比率不變,他們就會結合本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增長情況,決定其產品(勞務)的價格上漲率。由於非開放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增長率低於開放部門,但貨幣工資卻同比例增長,因此非開放部門的通貨膨脹率主要取決於本部門貨幣工資增長率與勞動生產率增長率之差。如果非開放部門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而其勞動生產率增長率與開放部門相比差距越大,那么,非開放部門通貨膨脹率對本國通貨膨脹的影響也就越大。
5.國內的通貨膨脹率等於開放部門和非開放部門通貨膨脹率的加權平均數。
北歐模型的結論是:經濟開放型小國的通貨膨脹率是由外生變數(世界市場通貨膨脹率、本國兩大部門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和部門結構(本國兩大部門在經濟中所占比重)共同決定的,非開放部門在總支出中所占的份額越大,國內通貨膨脹對世界通貨膨脹的離差就越大。因此,儘管世界市場通貨膨脹率是統一的,但由於各國開放部門和非開放部門所占的比重不同,各部門勞動生產率增長率不同,導致各國通貨膨脹率的存在著具體差異。
對策
瑞典學派認為,對於一個開放型經濟小國來說,它難以成為世界通貨膨脹的製造者,但卻經常淪為其受害者,因此,它們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抵禦外來通貨膨脹的侵襲和干擾。他們認為,凱恩斯學派和貨幣學派對付通貨膨脹的辦法都不適用於瑞典這樣的開放型經濟小國。瑞典學派根據本國政治經濟的歷史特點和現有經濟結構的特點提出,防止國外通貨膨脹影響的主要對策應該是:
第一,實行全盤指數化經濟政策。全盤指數化是指主要經濟是(如收入、利率等)直接與物價指數掛鈎,物價指數上漲,各經濟量相應增加。收入、利率等與價格指數相聯繫,可以消除通貨膨脹對經濟發展、收入分配和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影響。他們認為,對於受世界通貨膨脹影響的瑞典來說,對待通貨膨脹的一個辦法就是與世界通貨膨脹相適應,實行收入指數化是使人們適應通貨膨脹的一種自然做法。
第二,重視人力政策。增強勞動力的流動性,克服地區、部門間就業的不均衡狀態,並通過進修、培訓、發放失業津貼等辦法適當降低就業水平、減緩貨幣工資增長率。
第三,限制非開放部門的發展,鼓勵開放性部門的發展,加強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第四,加強對外經濟政策在決策和實施上的靈活性,特別是應根據國際收支和國際市場的具體情況靈活變動匯率。例如當國際收支出現貿易逆差時,用貶值的辦法加強出口,糾正逆差;當世界通貨膨脹率上升時,用升值的辦法保持購買力平價,對抗其對國內經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