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社

北投社為台灣清治時期平埔族之巴賽族中的一社。 18世紀後,漸有漢人移民在此建立北投莊。 平埔族區分為漢化的內北投社與較少與漢人聯繫的外北投社。

北投社為台灣清治時期平埔族之巴賽族中的一社。“北投”發音為Pataauw,巴賽語為女巫的意思,經猜測,是因為該地為硫磺產地,煙孔瀰漫似乎有女巫出現而得名。

概要

16世紀之前,現有文獻就只提及西班牙牧師曾至此宣教,其他就鮮少有所記載。即使17世紀,郁永河裨海記游中仍指出北投社的兩百戶人家,為主宰該地數十平方公里的唯一族群。
18世紀後,漸有漢人移民在此建立北投莊。平埔族區分為漢化的內北投社與較少與漢人聯繫的外北投社。不過兩者,均在19世紀末被漢化。台灣日治時期知名的人類學家伊能嘉矩於1897年的田野調查中就發現,北投社平埔族民住家多為土角厝、茅草為頂的台灣式農家。穿的是漢式衣服,食用漢式飲食,也使用廈門語系的北台灣漢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