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概況
鐵匠村位於海南省儋州市木棠鎮轄區內,距木棠鎮鎮中心區不到五百米。鐵匠村人為改變貧窮落後的鄉村面貌,在村領導人的帶領下,結合本村能工巧匠多的特點,決定發展木藝加工,組織黨員帶頭走出去學習技藝。帶頭人致
富後,跟隨的村民越來越多。使鐵匠村人從歷史上的“戶戶有高爐、人人會打鐵”成功跨越到了“戶戶有作坊、人人有技藝”的北岸鐵匠“一村一品”精神,建設成為了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並不斷發展壯大當中!明清時期,鐵匠村的村民以打鐵為生,全村“人人會打鐵、戶戶有高爐”,“鐵匠村”因此得名。上個世紀80年代,由於打鐵工藝逐漸被現代工藝所取代,鐵匠村人的打鐵產品慢慢被市場淘汰。面臨困難,鐵匠村人轉變思想,與時俱進,外出學習先進工藝,由打鐵轉變到加工牛角、黃花梨、雞翅木、海鐵樹、海柳等多種工藝品。
部分歷史
1940年,由於共產黨人蒲公才(少將軍銜,峨蔓鎮下蒲村人,解放後居南京)和李懷白(木棠鐵匠村人,當時就讀中山大學,1939年被反動派暗害,英年早逝)組織成立抗日隊伍,經常在鐵匠村抗日信號室召開抗日大會,號召民眾有錢出錢,有槍出槍,反抗侵略。農曆二月二十六日凌晨四點,日軍飛機轟炸,大多數抗日誌士英勇犧牲,只剩下南行村的李英和鐵匠村的李伴應兩人帶領老百姓撤退。日偽軍攻入村莊,一個早晨殺害144人。
村民星期一到星期五在家裡加工產品,星期六、星期日把產品拿到海口東湖黃花梨市場銷售。每到周末,市場上大部分都是鐵匠村人的身影,顧客來自全國各地的實體店老闆。鐵匠村人的手工藝品加工帶動了周邊村民前來學藝,吸納了鄰村的閒散勞動力,鎮外的一些青年也來拜師學藝。儋州市約有700多家手工藝加工作坊,其中木棠鎮就有500多戶,占一半還多。
發展概況
木棠鎮委、鎮政府因勢利導,研究制定了北岸李村發展思路——打造“一村一品”的木製手工藝村,以經濟建設帶動各項建設的全面開展。全村有近300戶作坊,從業人員達1800多人,2011年總產值達近1.3億元,人均收入達到了1.5萬元。很多外求學的中專生、大學生放棄留在城市工作,紛紛選擇返鄉創業。
展望未來
鐵匠村是全國農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範,一步動作就是,鐵匠村計畫在政府的扶持下,建設一個擁有40間商鋪,集手工藝品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工藝品加工市場,帶動鐵匠村的運輸、餐飲、住宿、購物等行業發展。
未來,還要把鐵匠村建設成旅遊景區,並與東坡書院、中和古鎮、千年古鹽田、峨蔓火山海岸串聯起來,形成一條集觀光、購物、飲食為一體的旅遊線路。
在政府的引導與扶持下,鐵匠村的木製工藝品作坊不斷擴大,做到了“戶戶有作坊、人人有技藝”,鐵匠村花梨木工藝品品牌效應也逐漸形成。
最新動態
2012年10月下旬,海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保銘到鐵匠村視察,在欣賞了村民製作的工藝品後,對鐵匠村的發展給予充分肯定。羅保銘建議村民拓寬加工選材渠道,在貝殼、火山岩上多做文章,生產更多大眾化的工藝品。他還希望村民走出海南,開闊眼界、學習技能,引進先進的生產理念、創意和技術,結合國際旅遊島發展的需要,打造更具技術含量、富有特色的工藝品。
11月17日至22日,儋州市委市政府組織當地11位村民代表到手工藝發達的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學習手工藝和行銷方式。
12月上旬,黨的十八大代表、儋州市委書記張琦和儋州市委常委、秘書長權曉輝,儋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謝雄峰,儋州市副市長張華到鐵匠村宣講十八大精神,動員村民把十八大精神轉化為建設美麗鄉村的動力。
結合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小康目標,張琦向幹部民眾提出了鐵匠村的發展目標——“鐵匠村要率先在儋州乃至全省建成小康村,成為美麗鄉村的榜樣。”張琦說,作為儋州市“一村一品”產業發展的典型村,鐵匠村要不滿足現狀,要繼續創新發展,不遺餘力地進一步推進“一村一品”產業建設,努力把鐵匠村建成國際旅遊島真正的旅遊工藝品村、知名旅遊村,率先建成儋州乃至海南的小康村。同時,要發揮幫帶作用,帶動周邊村莊加快發展,共同走致富之路。
張琦建議,黃花梨、花梨木等原料缺乏,鐵匠村要走科學、持續發展的道路,關鍵要結合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的實際,在做好傳統手工藝加工的基礎上,創新思路,積極轉型發展,多開發出符合國際旅遊島特色的旅遊新產品,擴大經濟成長亮點,做大、做強、做精手工藝加工產業。
帶隊前往巴厘島的儋州市副市長張華介紹說,2010年,儋州市將鐵匠村作為“一村一品”示範村進行建設。兩年來,儋州市委市政府安排了鐵匠村13名工藝能手與海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對接,學習工藝品設計、市場行銷等;投入140萬元硬化了村道;以儋州市特色旅遊禮品形式推廣宣傳鐵匠村花梨木工藝品。
通過學習巴厘島先進的工藝品製作工藝,開拓了村民的眼界,轉變了工藝品生產思路,今後大家將充分利用儋州的火山岩、椰殼等常見材料,做出精美的手工藝品,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而儋州市將制定適合鐵匠村的宣傳方式,使鐵匠村的手工藝品讓更多的國內外遊客知道,提高村子的產值和村民收入。
2012年12月9日南島晚報記者許爾生報導,為了保護智慧財產權,鐵匠村將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註冊“儋州鐵匠村”的國家地理標誌商標,同時計畫在本村規劃一個集手工藝品加工與銷售為一體的全省首家村級工藝品加工市場。村民李運全1998年從浙江林業學院畢業,是村里最早從事木製工藝品製造的大學生。他向儋州市委書記張琦提議:“以前村民們每周末去海口交易需要消耗許多人力、財力、物力。現在時機已經成熟,鐵匠村工藝品靠著自身的規模效應,可在本村規劃一個集手工藝品加工與銷售為一體的工藝品加工市場,讓村民們在本村加工產品、銷售產品,節約成本,同時以規模效應把全國各地客商引導到村里來批發產品,從而帶動本地運輸、餐飲、住宿、購物等行業發展。”
儋州市委市政府已同意扶持鐵匠村建設工藝品集市。村路兩邊規劃建設的第一期40間集手工藝品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多功能鋪面,建設成本為每間6萬元,總投資為240萬元。鋪面建成後低價出租給村裡的加工作坊,吸引顧客前來鐵匠村參觀和購買工藝品,逐漸增加人氣,打造工藝品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