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之北,有一雄奇疊嶂之峰,名曰“北山”,素以幽、奇、秀而著稱。其對面的南山因有望海樓、丹峰塔早已聞名遐邇,北山卻因交通不便,多年藏而不露。後,縣老幹部局蔡祖本同志對該山進行探秘,並四處籌資開發景點。至此,北山環境大為改善,遊人漸增,名聲漸顯。好奇心下,筆者起興邀友遊覽了此山。 游山必先懂山之概略:北山有仙人坑、翠微坑,中間的大山叫禪月山,山頂峰叫飛鶴峰,峰背面有精秘寺。峰東有石城飛瀑、古塔、古洞;峰西有翠微景點,有門、長廊、石洞、苑等。這裡比起南山多了“青風迭迭水潺潺,闊葉樹林布滿山”。
這裡有二溝三壟和起伏山巒,常年飄著朦朧的雲霧和草木的幽香。拾級而上,尋探仙蹤古蹟,鵝卵石砌成的山道,彎彎曲曲,路旁有多處涼亭,製作精美,看上去倒也有幾分古色古香。極目四眺,山青水綠天蔚,白雲和濃霧繚繞山腰;豎耳凝聽,處處可聞闊葉樹木、楓、櫟、木荷、香樟等被風吹得沙沙作響聲,更有那濤濤水聲、啾啾鳥音、唧唧蟲韻。蹲石橋聞激流陣陣,坐小亭望翠谷綠浪。身在此山,凝神之,靜游之,你會感覺到你的心正慢慢地融化在這一片美景中,心曠之,神怡之。
北山古蹟主要有茅蓬、精秘寺。茅蓬下有塊拜經壇、石碑上記載著:明初裘聖大仙事跡。裘聖乃天台後裘村人,幼時父母雙亡。後,雲遊到此,以窟為房,隱茅蓬,睡石磕,種茹採藥度日。一日,當地瘟疫流行,裘聖採得良方,藥到病除,百醫百順,名氣遠揚。時浙皖二省亦流行疫災,萬人上山求方。裘聖應接不暇,遂刻一銅印,將處方服法一一印上,分發求者。無不靈驗,從此名聲遠噪,人稱:“活神仙”。後人為了紀念裘聖,塑了他的像恭拜。
精秘寺周圍有聚仙岩、仙人坑、仙人橋、仙人峽谷,每處景點都有傳說,將一方寶地說得神乎神之。一些有特色的山石,更被有心人題上“墨寶”,就像那二塊如雙龜出岫的懸岩,其龜背上就有“墨國大仙”四字。如此這些,無非都是古人想通過傳說、故事將仙界與人類結合在一起,寄託美好的願望。
中午,游跳虎澗、仙人谷。這裡谷深、岩峻,有千丈深淵,一溪清水,一瀉到底。谷口有仙人橋,懸崖凸出地方建有清心亭,景色惟妙惟肖,帶著相機的同志忙於拍照。我乘機與一老人閒聊,得知約在500年前,這裡有頭猛虎欲跳越峽谷,跌死谷底。過數月,一乞丐在山谷中採藥拾得虎皮虎骨,一夜暴富,“跳虎澗”、“仙人谷”因此得名。如今這連虎都跳不過去的地方,卻造成了仙人橋,令人不得不讚嘆現代工藝之精妙。之後,筆者又繞道遊覽石城景區。這裡塔高七層,附近有展望亭,站在這裡能看到縣城全景。而若是想看飛瀑,還是得到山腳,水流充足時,那瀑布半天高掛,在陽光照耀下白練千丈,似龍騰、似虎嘯。
再往上走就是飛鶴峰,這裡是北山最高峰,雖然比不上南山望海樓之高,但在眾多矮山中亦有如鶴立雞群,它與望海樓相媲美,形成姐妹峰,故有南樓北台之稱。
登南樓可望海,上北台可觀山,觀縣城。凌頂而眺,東可望龍母湫水,南眺臨海括蒼,西呼天台華頂,北伴寧海雙尖。觀城腳下,海游全境盡收眼底,樓層鱗次櫛比,幢幢高樓直插入雲,條條公路穿山過澗,珠游溪彎彎曲曲,似玉帶將多個鄉鎮串在一起。山腳下,多處龍潭虎丘,玉鑒瓊樓,流丹摘翠,琴江紫雲兩山莊,屋舍儼然,四面風景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