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屬管轄
北寧鐵路的前身稱為京奉鐵路,北洋政府交通部。1928年,奉系軍隊作戰失利,6月4日,張作霖回撤奉天時被炸身亡。6月15日,南京國民政府宣布“統一告成”,並將北京改名為北平,從而標誌著北洋政權的覆滅,京奉鐵路也隨即更名平奉鐵路。1929年4月2日,奉天省及奉天市分別改稱遼寧省和瀋陽市。15日,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再次將該路易名為北寧鐵路(北平至遼寧省會)。不久,鐵路沿線便埋設了“北寧路界”界樁。主要用途
北寧鐵路擁有幹線890多公里,支線530多公里。當時,路局和站段的財務、運輸、技術等主要職位多由英國人充任,日
常辦公中英文並用,因此地界樁上標有英文字母是不足為奇的。北寧鐵路是北平與天津的運輸要道,此時不僅相距不遠的公路上,有日軍的運輸車輛日夜不停的從天津向豐臺運輸軍用物資經過,北寧鐵路線上也時時有日軍進行巡邏,保證火車運輸安全。公路通過還簡單點,通過鐵路就困難了許多。如果放棄汽車運輸,這幾公里的路程需要耗費火箭營,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才能集結到預定地點。時間對於此刻的吳克來說,分分秒秒都是生命,因此吳克讓大家多作準備,儘量能夠使汽車通過鐵路線,節約時間到達指定地點。歷史背景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控制了北寧鐵路的關外一線,部分鐵路員工被關東軍監管起來,關內外直通列車中斷。1932年
1月4日,日方操縱成立了奉(天)山(海關)鐵路局,並把遼寧總站改名為奉天總站,宣稱該段鐵路“獨立”。9日,英國藉口損害本國債權利益,向日方提出交涉,幾番討價之後,以獲得賠償了事。而中國決不承認日軍的侵占,在歷年的《北寧鐵路簡明行車時刻表》上仍標註著“遼寧總站”的站名,以示路權。1933年5月31日,《塘沽協定》中規定:“中國軍隊一律迅速撤退至延慶、昌平、高麗營、順義、通州、香河、寶坻、林亭口、寧河、蘆台所連之線以西、以南地區。”從此,山海關至蘆台間的鐵路又陷入日軍的監視之下。1935年9月29日,日方進而在天津設立了“滿鐵事務所”,刺探蒐集北寧鐵路的線路、軌道曲線、建築界線、橋樑、編組站、給水設備等情報資料,為最終占領全線做準備。“七七”事變後,北寧鐵路全線淪陷,蒙受了數不盡的凌辱和戰亂之苦。
1949年,北平改名為北京,隨後北寧鐵路被正式命名為京瀋鐵路。自此,該路結束了20年的災難歲月,“北寧路界”界樁就是這段歷史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