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雕塑
【年代】北宋
【文物現狀】現藏故宮博物院
簡介
高31.5cm,寬30cm,厚4.5cm。
磚近似正方形,磚面內凹鑿成壼門狀。畫面右側騎馬者張弓射箭;左下一人,身披鹿皮,旁置提梁壺,雙手握住飛來之箭,似在向騎射者解釋什麼。此幅畫面描繪的當為二十四孝中睒子鹿乳奉親故事。睒(音陝)子,也稱郯子,其父母年老,俱患雙目,思食鹿乳。睒子披鹿皮,裝扮成鹿,在鹿群中取奶。一次,遇見打獵者,睒子只得脫下鹿皮,以實情相告。睒子的孝行感動了神靈,其父母的眼疾也不治自愈。
此故事源自佛經。據十六國時期佛教僧人釋聖堅所譯《佛說睒子經》記載,過去有一對雙目失明的長者夫妻入山求道。一切妙行菩薩悲憫其意,投胎生於長者之家,取名睒子。睒子至仁至孝,年過10歲,穿鹿皮之衣,提瓶取水。時迦夷國王入山射獵,引弓射死睒子。睒子父母為其祈禱,釋梵四天為睒子口灌神藥,拔下他身上的箭,使他復活,父母驚喜,雙目皆開。敦煌莫高窟北魏時期的睒子本生故事畫描繪的就是這一內容。後人將這一外來故事加以改編,使睒子成為周朝之人,將披鹿皮取水變成取鹿乳孝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