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人與黨爭

北宋文人與黨爭為"中國士大夫群體研究"之一.

基本信息

作 者:沈松勤
出 版 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12-1
版 次:1頁 數:381字 數:286000 印刷時間:2004-12-1開 本:紙 張:膠版紙 印 次:I S B N:9787010029238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士大夫群體研究"之一種。由於宋代的官僚制度的原因,宋代文人的地位較高,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政治生活的黃金時期,他們積極參與政治生活;而北宋的政治特點以積弱積貧、黨爭頻繁為主要特點,自從范仲淹以後,北宋的著名文人幾乎無一例外地被捲入黨爭漩渦,政治風波影響、決定了他們的命運,也深深地影響了他們的文學創作。 本書全面系統地分析與研究了北宋的黨爭,以及對文人士大夫的深刻影響,是從另一角度研究北宋文人的成功著作。

作者簡介

沈松勤,1957年生於浙江省長興縣,1998年杭州大學博士。中國古代文學教授。兼任浙江省中國古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現為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省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唐宋文學研究。代表論著:①《北宋文人與黨爭》,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②《唐宋詞社會文化學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③《北宋台諫制度與黨爭》,《歷史研究》1998年第4期;④《北宋黨爭與“荊公體”》,《文學遺產》1999年第4期。研究方向:①唐宋文學;②宋代文化。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積弊與救弊:北宋黨爭的歷史背景與主體精神
第一節 北宋的統治政策與積貧積弱的窘況
第二節 “世之名士常患法之不變”的精神與實踐
一 從太宗中後期通變救弊之思的萌芽到仁宗時期的變革實踐慶曆新政
二 從慶曆以後通變救弊思潮的日益高漲到熙寧大規模的變法運動
第三節 熙寧新舊黨爭的焦點與實質
一 三司與制置三司條例司之爭及其實質
二 兼併與摧制兼併之爭及其實質
第二章 君子小人之辨:北宋黨爭的理論依據與主體性格
第一節 君子小人之辨與朋黨論
……
第二節 君子小人之辨與黨同伐異的主體性格
第三節 黨同伐異的主體性格與“一二大臣所學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