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坐落於北京著名旅遊風景區翠微山腳下、風景秀麗的八大處公園南側,毗鄰北京軍區機關大院。學校周邊環境幽雅,空氣清新,交通便利,名勝古蹟和現代科技園區相互彰顯,人文底蘊和科技韻味濃厚,為學生的學習、生活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學校前身是始建於1967年的八大處中學,2010年更名為北師大勵耘實驗學校。籌建於2015年的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在歷史的血脈傳承中開啟了嶄新的篇章。
辦學理念
同樣在上個世紀60年代,作為北京大學“國小—中學—大學—研究生院”四級火箭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於1960年由北京大學籌建成立。北大附中從成立之初就受到北京大學的高度重視和全力扶持。北大附中秉承北京大學“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光榮傳統,以北大“勤奮、嚴謹、求實、創新”校訓作為自己的校訓,堅持“打好基礎、培養能力、發展個性、提高素質”的教育教學指導方針,育人目標是:“培養個性鮮明、充滿自信、敢於負責,具有思想力、領導力、創造力的傑出公民。他們無論身在何處,都能熱忱服務社會,並在其中表現出對自然的尊重和對他人的關愛。”近年來,北大附中積極探索和建設多元自主的校園生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和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教育教學取得了優異成績。
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秉承北大、北大附中的辦學理念,堅持核心價值,維護好全校師生的根本利益,建設好全校師生的成長空間;結合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北大附中的教育教學經驗相結合,在教學研究、學生培養等方面作深入銜接,增加兩所學校之間師生的相互交流,打造過硬的幹部管理團隊和優秀教師團隊,培養具有優質素質教育特色和創新性素質的優秀學生。
辦學條件
截至2015年8月,學校校園占地28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200平方米,建有教學樓、實驗樓、綜合樓、宿舍樓、南北兩個操場,目前正在按照辦學規划進行功能設計和全新改造。
按照辦學協定,三年內,石景山區將在學校周邊另行規劃並建成一個占地面積不少於60畝的新校區交付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辦學使用。新校區完成後,再對現有學校進行改擴建。新校區將規劃成為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高中部,當前校區為國中部。
截至2015年8月,學校設有初一、初二、初三和高二、高三共五個年級,20個教學班,學生達500餘名。學校新招初一年級和高三年級選派一定數量學生去北大附中訪學,石景山學校派出骨幹教師全程參加管理和教學。初三學生每年留出部分名額,直升北大附中本部。
師資隊伍
創建優質學校最終要倚仗熱愛教育事業和願意獻身教育事業的智慧型教師。截止2015年8月,學校共有教職工91人,其中碩士以上學歷27人。學校充分利用北大附中優質資源,採取兩校教師交流任教、深度合作教研、教師集中培訓、引進優質教師資源、實施人文關懷、完善獎懲機制等措施,全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課程建設
北大附中的課程建設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已經形成多元化、序列化的特點,成為引導學生認識世界、了解自己、提高自我的重要媒介。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課程結構包括國家義務課程、課外活動課程、綜合實踐課程三個部分;與北大附中各學科教研組深度合作,每月同步精心備課,著力打造高效和實效的優質課堂;及時上傳備課成果,實現資源共享;凸顯活動類課程和實踐類課程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性。以閱讀課和探究課為引導,改變學生的思維和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起始年級開設“全腦閱讀”課程,從閱讀方法上進行科學指導,調動學生的大腦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積極思考的學習方法。
學生活動
通過俱樂部、選修課等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是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規劃。活動類課程在國中階段面向初一、初二全體同學,涉及科技、藝術、體育、社會等內容;高中階段面向高一、高二全體同學,以研究性學習為主,注重學生的深度學習及研究能力的培養。俱樂部實行尊重學生申請,俱樂部指導教師和學生雙向選擇的原則;選修課實行志願優先、限時限額原則。
信息化建設
學校重點構建校園信息管理系統,實現教師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課程資料的留存匯總、師生網路互動等信息化目標。建立網路教學綜合平台,支持教師與學生進行網上互動式教學活動,向學生提供網路輔助學習支持功能。包括以“課程教學”為核心的網路輔助教學平台、突出師生互動與協作的研究型教學平台、對相關課程統一建設的學科與課程建設展示平台、對學生選課進行過程性評價的教務管理平台,學生、家長均可隨時查看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過程、生活表現、教師評價、學生之間評價等各項參考指標。
現任領導
校長、書記: 崔岩
常務副書記: 張芊
副校長: 李世民 方紹英 張結實
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將在各級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結合學校、師生的實際情況,緊靠全體師生員工,充分發揮師生員工的工作和學習積極性,與北京大學、北大附中的經驗理念、先進技術相結合,努力實現學校的順利起航,為學校在新起點上的騰飛搭建廣闊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