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城鎮政府
現為域城鎮政府駐地。地處丘陵。 北臨石臼河。設一村民委員會。共596戶,1,977人。耕地1,550畝。以農為主,主產小麥、玉米,兼植樹造林。經濟樹有蘋果等。工副業有耐火材料廠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又投資八萬元,組建了安裝隊、建築隊、油漆組等。年產值75萬元。
歷史記載
《般陽胡氏族譜》載:“始祖諱克忠公,自明洪武二年由直隸棗強遷居於淄邑明水店,長門次支居博山西北胡城。”又據《李氏世譜》載:“吾李氏始祖諱彥明,明洪武元年自冀州棗強縣遷居山東淄川縣城西北台頭莊入籍。十五世高才,遷居北域城。”據此,胡、李兩姓分別於明初、清初在此定居。 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重修觀音堂碑記》鐫有“濟南府淄川縣九圖域城莊”字樣。“圖”是明代鄉、村的政體名稱,“九圖”,即第九圖。 清康熙九年 (1670年) 《顏神鎮志》 載村名為“胡城三莊” 。清乾隆八年(1743年)《續修淄川縣誌》載:“北湖城,舊名域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博山縣誌》載村名為“域城”。嘉慶七年(1802年)《重修白石洞碑記》載村名為“北胡城”。本村因處於三個域城以北,故名“北域城”。 南北朝時期,宋武帝劉裕(公元420—422年)僑置繹幕縣。《續山東考古錄》載:“博山縣西北路有三域城村,疑僑繹幕縣。”域城一名可能由此而出。 (詳見後《域城地名考》) 胡城乃域城的別名。因南朝宋所僑置的繹幕縣治,為北魏道武帝(鮮卑族,古代泛稱胡)所賜崔恬食邑,故也名胡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