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系組成
北溫帶分布類型次之,這反映了北京的溫帶區系性質,以蓼屬、蒿屬、稗屬等植物為代表。此外,尚有泛熱帶分布、舊世界溫帶分布等多種分布區類型。北京濕地植物的特有屬種匿乏,僅有少數幾種,典型的代表植物為北京水毛茛。
形態特性
為適應濕地環境,濕地植物組織、器官的結構與形態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1發達的通氣組織
存在於大多數水生植物及濕生植物中。例如,眼子菜屬、水鱉、香蒲屬、慈姑、雨久花等植物。
2 特化或異型的葉片結構
主要存在於水生植物中。為適應水流,沉於水中的葉片多為條形或者線形;為適應漂浮,浮於水面的葉片常變寬;挺水的葉片則因種類而異。因此,一些水生植物的沉水葉、浮水葉或挺水葉常常異型,如浮葉眼子菜有退化為葉柄的沉水葉和寬橢圓形的浮水葉,槐葉萍有須狀的沉水葉和橢圓形的浮水葉,澤瀉有退化為線形葉柄的沉水葉、具長柄的長圓形浮水葉以及長橢圓形或寬卵形的挺水葉。
3發達的根莖或不定根
常存在於挺水植物和濕地植物中。由於濕地環境局部的均一性,許多植物常通過發達的根莖或不定根來快速擴充領地,因此許多濕地植物常大片生長,其地下部分就是通過發達的根莖相互連線的。典型的代表植物有蘆葦、香蒲、黑三棱等。
4泌鹽結構
主要存在於鹽鹼地植物中,如藜屬植物、檉柳、二色補血草植物等。這類植物常生於鹽鹼地上,常吸收過量的鹽分,通過葉片或枝條表面的特殊泌鹽結構可將多餘的鹽分排除體外,排出的鹽分常在葉片的表面形成粉狀結構。
繁殖特性
水生植物繁殖擴散迅速,這與其特殊的繁殖與種子傳播方式有關。
繁殖方式
營養繁殖
營養繁殖是水生植物罪普遍的繁殖方式,具體形式又因種類而異。沉水植物常通過不斷分枝,枝條斷裂後即形成新的植株並快速繁殖,如黑藻;浮水植物則常通過分株或匍匐枝進行快速繁殖,如浮萍;挺水植物、沼生植物及濕生植物則常通過其發達的地下根莖進行繁殖,如蓮、柳葉菜、地筍等植物。此外,一些水生植物還具有特殊的營養繁殖方式,如藉助於特化的休眠芽進行繁殖。例如,黑藻根部形成的“地果”和上部枝條葉腋形成的“天果”,菹草枝條頂端形成的休眠芽等等。
有性生殖
有性繁殖是通過開花、傳粉、受精、結實、產生種子等一系列複雜的過程來完成的。濕地植物雖有兩性花盒單性花,但大多是異花授粉,需要有傳粉的媒介,不同種類的水生植物有不同的傳粉媒介。苦草、黑藻、金魚藻、輪葉狐尾藻等植物是以水為傳粉媒介,稱為水媒花,一般是雌花和雄花均於水面開放,雄花開放後脫離母體或者將花粉撒於水面上,再通過水的漂浮作用將花粉送到雌花子房中而進行受精,這種傳粉方式是很奇特的;另一類植物是蟲媒花植物,一般具有鮮艷美麗的花朵,或有芳香的氣味及香甜的花蜜,從而吸引一些昆蟲來進行傳粉,如蓮、白睡蓮、莕菜等植物;還有一類植物是風媒花植物,種類繁多,包括香蒲屬、黑三棱、狐尾藻、杉葉藻以及禾本科、莎草科植物,其花被極度退化,成熟時花葯伸出花外將大量的花粉散布於空氣中,藉助空氣的流動將花粉分到增粗的柱頭上面而完成受精作用。
傳播特性
同傳粉方式一樣,濕地植物的種子傳播方式也有藉助水力、藉助風力以及藉助動物傳播三種方式。藉助水力傳播的種子通常具有一些適應於漂浮的機構,如蓮、黑三棱的種子成熟後密度很小,容易隨水漂浮;藉助風力傳播的種子個體常較小,表面還常具有毛或翅的結構,從而容易隨風飛揚,如香蒲屬植物具有細小帶長毛的種子,蘿藦科植物的種子通常扁平並具有長的柔毛;藉助動物傳播的種子形態常較為特化,表面常具有發達的鉤或者刺的結構,比如茶菱具有三長兩短的鉤狀刺,金魚藻屬植物果實表面也具有刺。此外,鬼針草屬、蒺藜屬、蒼耳屬植物以及光梗蒺藜草果實或果序的表面也均具有特化的刺狀結構。
最後,許多水生植物的繁殖方式常有多種,如黑藻就有斷枝再生、根莖、“天果”、“地果”、種子等數種繁殖方式,這也是水生植物繁殖擴散迅速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