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簡介
全民健康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是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標誌。全民健身是實現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人民民眾增強體質、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為更好地通過全民健身促進全民健康,進一步提高廣大市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通知》(中發〔2016〕23號)和《國務院關於印發全民健身計畫(2016-2020年)的通知》(國發〔2016〕37號)精神,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實施計畫。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對北京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滿足健身需求、建設健康北京為目標,以籌辦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為契機,以推進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基礎,不斷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格局,為增進人民福祉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貢獻力量。
總體目標
到2020年,市民健身意識和科學健身素養不斷增強,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1200萬人,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1000萬人,市民體質達標率超過93%。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活動品牌;民眾冰雪運動廣泛普及,參與冰雪運動人數達到500萬人。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更加完善,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保持在2.25平方米。體育健身組織活力顯著增強,健身休閒運動產業實現快速發展。京津冀全民健身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大眾體育國際交流不斷拓展。全民健身整體水平位居全國前列,與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人口狀況、市民健身需求相匹配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
主要任務
大力弘揚體育文化
充分發揮北京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獨特優勢,大力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加強科學健身宣傳引導,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將體育文化融入體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過程。以舉辦體育賽事活動為抓手,挖掘傳承體育文化,樹立以參與體育健身、擁有強健體魄為榮的個人發展理念,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使體育鍛鍊成為市民普遍生活方式。
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持續擴大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體育節、北京市體育大會等全民健身品牌活動的社會影響力。大力支持發展健身跑、健步走、游泳、腳踏車騎行、球類、冰雪運動等民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積極培育擊劍、賽車、航空、馬術、極限運動等具有休閒消費引領特徵的運動項目;扶持推廣武術、圍棋、象棋、龍舟、風箏等傳統體育項目;著力開展市民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和桌球、羽毛球等項目的民眾性賽事。激發市場活力,為社會力量舉辦全民健身活動創造便利條件,發揮網路等新興活動組織渠道的作用,完善業餘體育競賽體系。
積極普及民眾冰雪運動
以市民快樂冰雪季系列活動為龍頭,大力開展各級各類冰雪活動,營造全社會積極支持和參與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濃厚氛圍。加大對冰壺、花樣滑冰、速度滑冰、高山滑雪等運動項目的扶持推廣力度,開展青少年花樣滑冰比賽等賽事活動。積極培育“一區一品”冰雪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冰雪嘉年華和民眾冰雪健身活動,在全市中國小培育一批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和校外冰雪活動中心。建立健全市、區兩級冰雪運動協會等體育社團,引導冰雪體育組織品牌化建設。最佳化完善民眾冰雪健身設施,推動冰雪運動進校園、進公園、進商業場所等,滿足民眾冰雪健身需求。組織編寫《北京市民眾冰雪運動科學健身指導叢書》,廣泛開展冰雪運動推廣與科學健身指導宣講活動,普及冬奧會及相關觀賽禮儀和冰雪運動知識。
推動體育健身組織健康發展
1、加強體育健身組織建設。完善激勵保障機制,支持各級體育行業協會發揮樞紐型社會組織作用,積極改革創新,實現品牌化發展,促進帶動各行各業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對基層體育健身組織的指導服務,重點培育發展在基層開展體育健身活動的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鼓勵其依法依規進行登記,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提升服務管理能力。發揮單項體育協會專業優勢,推進體育項目普及推廣。
2、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管理。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在推動基層全民健身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指導服務。加大培訓力度,實現2020年各級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5.8萬人、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1.1萬人的規模。發揮市體育志願者聯合會及各級志願服務組織優勢,發展形成以社會體育指導員為主體,優秀運動員、教練員、體育教科研人員、專業社工等積極參與的全民健身志願服務長效機制。
完善全民健身基礎設施
1、推進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嚴格落實本界整合。—各區縣設力度認真認真落實本市居住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指標有關規定,確保新建住宅小區配建全民健身設施與住宅建設同步實施、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新建籃球、桌球、門球等健身場地650片,加快建設一批民眾身邊的公眾健身活動中心、戶外多功能球場、健身步道等設施,形成滿足民眾日常健身需求、以“一刻鐘健身圈”為基礎的全民健身設施網路。鼓勵社會力量建設小型化、多樣化活動場所和健身設施。
2、盤活整合存量資源。鼓勵和支持利用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等閒置資源,以及非首都功能疏解騰退空間,改造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合理利用城市公園、郊野公園、戶外廣場、公共綠地等空間資源,建設體育健身活動場所。
3、推動公共體育設施開放。公共體育設施應當對學生、老年人、殘疾人等免費開放或給予優惠。鼓勵具備條件的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健全補貼獎勵機制,研究探索利用體育彩票公益金和體育產業扶持引導資金,對向公眾優惠或免費開放的體育場館給予經費補貼或獎勵。
統籌城鄉及各類重點人群全民健身發展
1、提升城鄉居民全民健身服務水平。2020年,全市30%的社區達到本市《體育生活化社區建設規範》標準,30%的鄉鎮創建成為體育特色鄉鎮。推廣建立社區居民、村民健身組織,加強城鄉交流,創新全民健身活動形式和內容,推動民眾體育健身活動普遍化、經常化、多樣化,形成“民眾天天有活動、社區(村)月月有賽事、街道(鄉鎮)年年有運動會”的局面,努力實現城鄉居民常態化健身活動全覆蓋。
2、紮實推進青少年體育發展。將青少年作為實施全民健身實施計畫的重點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體育活動。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青少年體育興趣、愛好和終身體育鍛鍊的習慣,切實提高青少年身體素質。貫徹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畫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外活動計畫,保障學生在校期間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每人掌握1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建立健全學生體育競賽體制,深入推進校園足球等“三大球”聯賽發展。把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工作考核體系,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績效評估和行政問責。
3、加強老年人健身服務。建立健全老年人體育協會等體育組織,不斷創新適合老年人特點的體育健身項目和方法,為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提供便利條件和科學指導。將科學健身融入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服務內容,建設公益性老年健身體育設施,支持社區因地制宜,利用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組織開展適合老年人的體育健身活動。
4、促進帶動其他群體積極參加體育鍛鍊。充分發揮各級工會、職工體育協會作用,廣泛開展符合單位特點、職工喜聞樂見的體育健身活動,定期舉辦職工運動會。大力傳承推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開展各類民族體育活動。推動殘疾人康復體育和健身體育發展,做好殘疾人自強健身示範站點建設。積極開展婦女、幼兒體育,將外來務工人員體育健身服務納入本市公共服務範疇。
推動全民健身創新發展
1、推進科學健身與健康生活融合發展。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最佳化體質促進項目,加強體育運動指導,推廣運動處方,倡導合理膳食和科學運動,發揮全民健身在健康促進、慢性病防治和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貫徹實施《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開展達標測驗和體質測定工作,完善體質健康監測體系。推廣“運動是良醫”理念,實施“城市減重計畫”。大力開展太極拳等傳統養生運動。通過舉辦科學健身大講堂、“1025動生活”等系列活動,不斷提升市民科學健身素養。
2、提升全民健身信息化水平。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全民健身相結合。建設市級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信息平台,使全民健身服務更加便捷、高效、精準。利用大數據技術系統分析參加體育鍛鍊人數、體育設施利用率,進行運動健身效果綜合評價。改革創新傳統體育互動模式,拓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民健身新空間。推動全面健身智慧型場地設施建設。
(八)推動京津冀全民健身交流合作
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結合區域功能定位、自然環境、地域特色,在三地全民健身賽事舉辦、信息共享、體育產業聯動等領域進行全方位合作。加強三地體育活動交流,打造“三大球”、桌球、戶外休閒運動等民眾體育品牌活動。加強三地體育總會間的交流合作,創立單項體育協會聯盟,促進體育社團交流互動。
(九)鼓勵支持大眾體育國際交流
充分發揮本市在弘揚奧運精神、傳承奧運遺產、推動奧運城市交流等方面的作用,推進與其他奧運城市在大眾體育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加強與友好城市間的體育交往,推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走向國際。辦好國際球類、冰雪運動等大眾體育競賽品牌活動。支持國際大眾體育組織在京設立總部。
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
充分發揮市全民健身工作聯席會議作用,統籌協調推進全民健身各項工作。市有關部門要加強與體育部門的協作配合,制定配套措施,形成推動全民健身工作的整體合力。各區政府要結合實際,制定本區全民健身實施計畫。市有關部門和各區政府要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擺在重要位置,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基本公共服務發展規劃,把相關重點工作納入政府年度民生實事加以推進和考核,構建功能完善的綜合性基層公共服務載體。
加大資金投入與管理
各級政府要將全民健身工作相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安排一定比例的體育彩票公益金等財政資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消費補貼等方式,加大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帶動民眾健身消費。研究制定政府購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目錄、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加大對基層健身組織和健身賽事活動等的購買比重。建立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在體育場館設施運營、公益健身服務體系、民眾性體育賽事活動等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全民健身的投入。
建立健全全民健身評價體系
研究制定本市全民健身工作評估評價體系,進一步明確全民健身發展的核心指標、評價標準和測評方法,為衡量全民健身發展水平提供科學依據。加強全民健身基礎數據統計監測工作,為推進全民健身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創新全民健身激勵機制
健全完善表彰機制,對在全民健身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發揮典型示範帶動作用。研究制定北京市大眾運動等級管理辦法,開展健身項目達標測試和比賽,評定運動健身等級;貫徹實施《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頒發體育鍛鍊標準證書、證章等,引導更多民眾參與體育健身。
完善法規政策
推動修訂《北京市全民健身條例》,更好地依法保障市民體育健身權利。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執法機制和執法體系,做好全民健身中的糾紛預防與化解工作,利用社會資源提供多樣化的健身法律服務。加強全民健身與精神文明、社區服務、公共文化、健康、衛生、養老、旅遊、科技等相關制度建設的統籌規劃,將加快全民健身相關產業與消費發展納入體育產業和其他相關產業政策體系。完善規劃布局和土地政策,將體育場地設施用地納入本市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畫。研究制定全民健身設施管理辦法,為後續管理和運行維護提供保障。
嚴格督導實施
市全民健身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要對本實施計畫的重要目標、重點項目和任務措施進行分解,明確責任單位和進度安排,加強督促檢查。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定期開展第三方評估和社會滿意度調查。同時,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力度,主動接受公眾和新聞媒體監督,確保各項目標任務全面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