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簡介
自建校到1958年,由初級國小發展成完全國小,每年級有兩個班,約500名學生。自1958年開始有了國中班,到1970年,此間國小每年級有5個班,國中每年級4-5個班。1970年增設了高中班。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學校達到最大規模,國小、國中每年級5-6個班;高中每年級兩個班,兩千多學生和一百多教職工。到90年代初,由於企業改制,效益滑坡,企業對學校投入減少,生源減少,學校人數逐漸減少。
發展變化
2006年按照國務院檔案,三家店鐵路中學劃入北京市地方政府脫離企業。
到2007年學校由企業正式劃歸地方政府管理。定名為“北京市三家店鐵路中學”。
2009年,在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中考、高考成績雙雙告捷。中考成績在全區的排名有了很大的提升,及格率100%全區第一,平均分、優秀率均全區第四高考成績超額完成區教委下達的各項指標,高考升學率高達75%,其中有10名同學考上了大學本科。
自1952年建校至2007年劃歸北京市期間,學校內國小與中學幾經“分”“和”,學校的隸屬關係幾經變化。
1952—1965年,國中國小在一起,先後隸屬於西寧鐵路工程局,武漢鐵路工程局,華北鐵路工程局。隨著規模的擴大,1965年中、國小分開。此時,學校隸屬於“鐵道部第三工程局第四工程處”,學校名字分別是“鐵道部第三工程局第四工程處職工子弟國小和中學”。1967年中國小合併,1985年又分開。到1988年,中國小合併,歸屬第三工程局直轄。學校的名稱是“鐵道部第三工程局北京三家店鐵路職工子弟中國小”。1997年學校又重歸四處。後由於企業改制,學校名稱也隨之改為“中鐵三局集團第四工程公司北京三家店鐵路職工子弟中國小”。此名一直沿用至2007年。
歷任校長
自60年代起,歷任校長有:宋森和崔校長(1960—1964);於冰(1964-1965);毛漢卿(1965-1973)馮德榮(1973-1984);李翔志(1984-1997);韓雅斌(1997-1998);呂讓華(1998-2009);於國文(2009-現在)
辦學特色
學校辦學特色 :文體美術見長。上世紀80年代學校的李英傑(高中學生)是北京市女子舉重記錄的保持者,張旭的單搖和花式跳繩取得北京市第一;2003年學校高中男子足球隊曾取得北京市紅星御杯中學足球賽第一名。學校老師曹正陽的摺紙藝術多次獲獎;並多次被北京電視台和門頭溝電視台採訪報導。其紙藝作品多次應邀參展,其本人現任門頭溝區文聯民間藝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學校重視美術教育,並取得很好效果,2010年,參加美術培訓的78名同學,經過兩個月的訓練,參加北京市美術統考中有61名取得藝術本科證,其餘的17名同學也取得藝術專科證。
下一步學校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認真落實市、區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堅持 “穩定是前提;人和是靈魂;質量是中心;隊伍是基礎;管理是關鍵;發展是根本”的辦學原則,以新一輪課改為契機,深化紙藝、美術、體育特色,切實推進素質教育。
目標理念
關注學生的發展,實現 “ 求真、求實、求新、求美 ”相互融合的育人目標。關注教師的發展,積極探索“高效課堂”模式,著力提升學校發展的軟實力,努力“ 讓每一個鐵中人和諧健康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一貫製品牌學校。